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美辰

作品数:13 被引量:165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首乌
  • 5篇何首乌
  • 4篇毒性
  • 4篇配伍
  • 3篇肝毒
  • 3篇肝毒性
  • 2篇去甲
  • 2篇去甲乌药碱
  • 2篇人参
  • 2篇萎缩性
  • 2篇萎缩性胃炎
  • 2篇胃炎
  • 2篇乌药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模型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萎缩性
  • 2篇慢性萎缩性胃...
  • 2篇挥发油
  • 2篇活性

机构

  • 13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13篇刘美辰
  • 10篇李芸霞
  • 5篇彭成
  • 4篇龚小红
  • 4篇李燕
  • 3篇敖慧
  • 3篇郑立
  • 3篇罗林
  • 2篇赵梦杰
  • 1篇谢运飞

传媒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口腔、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43
2020年
目的研究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口腔、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给药(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组,用主动免疫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HE染色、扫描电子显微技术观察胃黏膜组织显微及超微结构,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及口腔菌群,利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能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P<0.05);增加大鼠肠道、口腔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P<0.05);减少肠道、口腔中致病菌群(普雷沃氏菌科_UCG-003、梭杆菌属)的数目(P<0.05)。其中,大鼠病理学评分与其口腔、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以及门、属水平上的差异菌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人参、白术有效组分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缓解胃黏膜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和口腔菌群有关。
张世洋刘美辰唐飞王晶敖慧
关键词:人参白术慢性萎缩性胃炎
大黄附子有效成分配伍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分析
目的:研究大黄中大黄酸、大黄素,附子中去甲乌药碱,以及大黄酸、大黄素与去甲乌药碱分别配伍后在人结肠癌细胞系(Caco-2)上的转运过程.方法:以大黄酸、大黄素、去甲乌药碱的累积转运量及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指标,采用...
党珏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成都611137李燕刘美辰罗林龚小红周忆梦汤韵秋郑立全云云李芸霞彭成
关键词:去甲乌药碱大黄酸大黄素CACO-2细胞模型
炮制时间对何首乌16个成分含量变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为研究48 h的炮制时间对何首乌中成分的含量及变化影响。采用HPLC测定22个不同炮制时间的何首乌对比市售制首乌中各成分的含量,并采用指纹图谱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相似度均在0.9~1.0,各个样本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聚类分析方法将22个制首乌和生首乌样品基本按成分变化特征聚为4类。该研究发现4~5 h为何首乌最佳炮制时间,为何首乌的质量控制以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赵梦杰龚小红党珏袁岸李燕罗林刘美辰李芸霞
关键词:何首乌聚类分析
斑马鱼模型评价何首乌中18种成分的肝脏毒性被引量:15
2018年
首次用斑马鱼模型探索何首乌中18种成分的肝脏毒性作用,为何首乌的肝毒性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对肝脏荧光转基因斑马鱼给以高、中、低剂量的18种何首乌主要成分72 h,并分别于给药后24、48、72 h用荧光显微镜对其进行拍照。拍好的图片通过Image J软件进行肝脏面积和荧光强度分析。大黄素组、大黄酸组、芦荟大黄素组、大黄素-1-O-葡萄糖苷组、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组、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组及阳性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的肝脏面积和肝脏荧光强度与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而大黄酚组、大黄素甲醚组、大黄素-8-O-葡萄糖苷组、大黄酸-8-O-葡萄糖苷组、大黄酚-1-O-葡萄糖苷组、大黄酚-8-O-葡萄糖苷组、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葡萄糖苷组、白藜芦醇组、没食子酸组、儿茶素组、表儿茶素组的肝脏面积和肝脏荧光强度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此外,二苯乙烯苷组的肝脏荧光强度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增高。由此可见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对斑马鱼幼鱼肝脏具有一定毒性作用。何首乌的肝毒性作用可能还是由蒽醌类化合物介导,其物质基础与上述6种蒽醌成分有关,并以结合蒽醌为主。
全云云周忆梦刘美辰李芸霞
关键词:斑马鱼何首乌肝毒性蒽醌
连翘挥发油自微乳的制备及解热作用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研究连翘挥发油自微乳处方组成和比例,并考察其解热药效。方法通过溶解性实验、因素考察和伪三相图绘制,以自乳化时间、乳化效果、乳滴粒径、多分散系数、稳定性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建立酵母致热大鼠模型,考察其和挥发油在体内解热药效。结果连翘挥发油自微乳的处方组成为连翘挥发油-油酸乙酯-吐温20-乙醇(25∶10∶81∶9),制得外观澄清透明的淡黄色油状液体,粒径为(37.41±0.014)nm,多分散系数0.211±0.018,电位(-7.05±0.53)mV,乳化时间32 s。解热药效结果显示,连翘挥发油自微乳能够有效抑制发热模型大鼠体温上升,降低模型大鼠体温。结论连翘挥发油自微乳制备简单,增加了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有利于胃肠道吸收,提高了挥发油解热药效,为连翘挥发油新剂型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郑立汤韵秋余琳媛刘美辰周忆梦全云云李芸霞
关键词:连翘挥发油自微乳解热
广藿香、厚朴配伍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对比研究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比较广藿香、厚朴单用和配伍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法分别提取广藿香、厚朴、广藿香-厚朴(1∶1)混煎配伍的挥发油,再将提取的广藿香、厚朴挥发油(1∶1)混合配伍。通过GC-MS分析以上四种挥发油的成分。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广藿香挥发油鉴定出18种化合物;厚朴挥发油鉴定出24种化合物;混煎配伍组鉴定出40种化合物,包含新化合物7种,减少5种;混合配伍组鉴定出34种化合物。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广藿香、厚朴挥发油单用、混合和共煎挥发油均能抑制大部分G^+细菌、真菌的生长。挥发油混合和共煎的MIC均介于单用之间,共煎组挥发油的MIC多优于混用组。结论广藿香和厚朴共煎后挥发油成分含量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化合物。其总体抗菌效果优于两者单用和挥发油混用,这为中药临床的合理配伍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唐飞刘美辰张世洋王晶盛永成冯五文孙家宜敖慧
关键词:广藿香厚朴挥发油配伍抗菌
人参配伍白术前后皂苷成分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活性比较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人参配伍白术前后皂苷成分变化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配伍白术前后皂苷化学成分的变化;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配伍前皂苷组和配伍后皂苷组,用主动免疫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经HPLC法测定,与配伍前皂苷组相比,配伍后皂苷组中7种皂苷含量均上升,并出现1个新的色谱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胃组织病理评分明显改变;与模型组相比,配伍前皂苷60.3mg/kg组及配伍后皂苷132.6mg/kg组胃组织病理评分均显著降低。电镜观察表明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皱襞隆起,胃小凹变形,小凹壁上皮细胞萎缩等,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胃小凹形状大小趋向规则,配伍后皂苷组萎缩程度轻于配伍前皂苷组。结论:人参皂苷可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配伍白术后效果更佳;可能与人参皂苷含量增加并有新成分生成有关。
张世洋刘美辰唐飞王晶敖慧
关键词:人参白术配伍慢性萎缩性胃炎
剂量对大黄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大黄各组分浓度,并考察剂量对大黄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血浆样品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后采用HPLC法测定。将大鼠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口服给药后测定血药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黄素甲醚未能检查得到。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3种剂量的消除半衰期无统计学差异。Cmax和AUC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体内过程呈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
赵梦杰龚小红李燕袁岸刘美辰彭成李芸霞
关键词:药动学
斑马鱼模型筛选何首乌肝毒性的物质基础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用斑马鱼模型探索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为何首乌肝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将对实验前期所筛选出来的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质量浓度分别为0. 000 73,0. 002 22,0. 015 05,0. 002 36,0. 198 95,0. 072 73 g·L^(-1))这6种何首乌中的化学成分,继续使用肝脏荧光转基因斑马鱼为动物模型,对受精后72 h的幼鱼连续给药3 d。分别测定给药后1,2,3 d的斑马鱼体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胱甘肽(GSH)的活力和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分别对其进行切片分析,观察斑马鱼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1-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对斑马鱼体内ALT,AST,GSH的活力和TBIL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其斑马鱼肝组织显示正常;芦荟大黄素能显著降低斑马鱼体内ALT,AST,GSH的活力(P <0. 01),显著升高TBIL含量(P <0. 01);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能显著降低斑马鱼体内ALT,GSH的活力(P <0. 01),明显升高TBIL含量(P <0. 05,P <0. 01),对斑马鱼体内AST的活力无明显影响,同时此二者的斑马鱼肝组织均出现大片片状坏死,肝组织细胞发生明显形态改变,肝细胞排列不规则等。结论:何首乌中的芦荟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可对斑马鱼肝脏产生毒性作用,提示芦荟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可能是何首乌的肝毒性物质基础。
全云云周忆梦刘美辰李芸霞
关键词:何首乌斑马鱼肝毒性
大黄有效成分与附子有效成分配伍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研究大黄中大黄酸、大黄素,附子中去甲乌药碱,以及大黄酸、大黄素与去甲乌药碱分别配伍后在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过程。方法:以大黄酸、大黄素、去甲乌药碱的累积转运量及表观渗透系数(P…)为指标,采用HPLC对大黄酸、大黄素、去甲乌药碱的含量进行检测,考察大黄酸、大黄素、去甲乌药碱在Caco.2细胞上的转运行为,以及大黄素、大黄酸分别配伍去甲乌药碱后转运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去甲乌药碱的Pspp均〉1×10^-1cm·s^-1,外排与吸收比值接近1.5,配伍大黄酸、大黄素后去甲乌药碱的Pspp显著上升(P〈0.05)。大黄酸、大黄素配伍去甲乌药碱后前二者的Pspp显著下降(P〈0.05)。结论:去甲乌药碱是1个中等吸收的药物,其吸收方式主要为被动转运。大黄中大黄酸、大黄素可促进附子中去甲乌药碱的在肠吸收,而去甲乌药碱却会抑制大黄酸、大黄素的在肠吸收。
党珏李燕刘美辰罗林龚小红周忆梦汤韵秋郑立全云云李芸霞彭成
关键词:去甲乌药碱CACO-2细胞附子大黄附子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