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及MRI表现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多层螺旋CT(MSCT)及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乐山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HIMT,术前2例行MSCT平扫,4例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4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CT未增强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对患者肿瘤的部位、大小、密度/信号、形态、囊变、强化程度和方式进行评估。结果 6例HIMT患者MSCT显示均为稍低密度,MRI信号不均匀;5例动脉期边缘模糊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6例门脉期及延迟扫描期均有明显强化。结论 MSCT及MRI成像均能够明确显示HIMT的形态学改变、强化程度及方式,MRI多序列成像更能初步判断肿瘤内部的可能构成成分,尤其是病灶内部坏死区在T2WI压脂序列呈低信号对诊断更有重要参考价值。
- 王滔陈梅鹃尹阳杨志远毛玉
- 关键词:肝肿瘤磁共振成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肺炎型肺癌MSCT表现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MSCT表现特点。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我院26例确诊为肺炎型肺癌的影像资料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呈两叶及以上分布17例,其中15例呈叶、段分布,表现为结节和实变影,形似支气管肺炎,2例为弥漫分布,1例为磨玻璃密度,伴有小叶间隔增厚,1例呈粟粒样结节。两叶以下分布9例,其中叶段性分布5例,亚段分布4例,磨玻璃密度4例,混合性磨玻璃密度3例,斑片影2例。26例中出现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6例,支气管充气征7例,血管造影征5例,胸腔少量积液2例。结论:肺炎型肺癌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
- 辛艳尹阳杨锐赵山吴登友杨志远
- 关键词:肺癌肺炎
- 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MSCT表现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MSCT表现。方法收集6例确诊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影像资料,通过后期图像处理,对异常供血动脉、肺动静脉、支气管及肺实质MS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均可见胸降主动脉左侧发出单支粗大异常动脉走行于左下肺静脉后下方,起始处较肺内段窄,血管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呈"S"形改变,然后发出数个分支,供应左下肺下基底段。6例左肺下叶上段肺动脉均未受累,4例左下肺下基底段肺动脉及其远端缺如,缺如区域由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2例双重供血,左下肺下基底段肺动脉显示正常。6例均由左下肺静脉引流,3例左下肺静脉受压,远端较近心端膨大。1例粗大异常动脉壁可见钙化。6例受累肺组织支气管结构正常,肺体积缩小,实质呈现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阴影内血管迂曲、血管断面增粗、密集。结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MSCT有特征性表现,CT增强可以明确诊断。
- 杨志远陈超马万辉尹阳李娜
- 关键词:血管畸形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肺部磨玻璃影MSCT诊断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不同病因引起肺内磨玻璃影的CT特征,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月18日我院收集的14例以肺内磨玻璃影为主要改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胸部MSCT影像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例,百草枯中毒1例,结缔组织病相关疾病2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积症1例,肺水肿2例,磨玻璃结节1例,肺结核1例,侵袭性肺曲霉菌1例;磨玻璃影呈单侧单叶分布2例,双侧多叶分布12例,外周带分布6例,内中带分布4例,合并实变7例、条索5例、小叶间隔增厚11例,淋巴结增大3例、胸水2例;短期CT复查10例,其中6例明显进展,2例明显吸收,2例无变化。结论不同病因引起肺内磨玻璃影的CT表现有部分重叠,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一定影像特征,结合临床病史、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综合分析,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 尹阳辛艳杨锐陈超吴登友赵山杨志远
- 关键词:磨玻璃影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
- 小肠腔内非肿瘤性梗阻MSCT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诊断小肠腔内非肿瘤性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证实的13例小肠内非肿瘤所致肠梗阻患者的MSCT资料;分析梗阻物的形成原因及MSCT表现特点。结果 13例小肠腔内非肿瘤性肠梗阻中,粪石性梗阻5例,胆石性梗阻5例,蛔虫性梗阻2例,金属异物性梗阻1例。5例粪石性肠梗阻中,合并胃内粪石2例;5例胆石性肠梗阻中,胆-肠瘘3例,胆-胃瘘2例;腹腔积液8例,少量积液5例,中等量积液3例。非肿瘤性肠梗阻具有特征性的MSCT表现:胆石性肠梗阻呈"同心圆"高密度影,粪石性肠梗阻呈"气泡征"及"瓶塞征",蛔虫性肠梗阻呈"面条断面征",金属异物性肠梗阻呈"气泡征"伴金属伪影。12例非肿瘤性小肠梗阻术前作出了准确病因分析,准确率92.3%,1例蛔虫性梗阻因呼吸运动伪影干扰,术前误诊为粪石。结论熟练掌握小肠腔内非肿瘤性梗阻的MSCT表现,对提高小肠腔内非肿瘤性梗阻的病因分析及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陈超杨志远尹阳赵艳
- 关键词:肠梗阻非肿瘤性病变
- 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HMNFI)的MS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3月经手术病理及随访复查证实的10例HMNFI;10例均行MSCT和MRI平扫+增强扫描,对结节数量、部位、大小、密度/信号、形态、强化程度和方式进行评估。结果:8例表现为肝实质内弥漫分布的多发结节,2例为孤立结节;10例MSCT平扫均为不均匀稍低密度;10例在MRI同相位病灶呈稍高信号,反相位呈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1例孤立结节表现为稍低信号,在其余序列所有结节均未见确切显示;MSCT和MRI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一致,结节强化程度始终低于正常肝实质,强化曲线与肝实质一致或在门脉期及延迟扫描相对肝实质略下降。结论:MSCT及MRI成像能够明确显示HMNFI的影像特点,尤其是MRI同反相位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 王滔陈梅鹃吴红樱尹阳黄伟
- 关键词:脂肪肝
- 髋部骨髓水肿综合征的MRI诊断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髋部骨髓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收集我院经临床、MRI及X线3~6个月随访证实13例髋部骨髓水肿综合征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13例MRI检查,5例X线检查。结果 13例髋部骨髓水肿综合征中,右髋8例,左髋5例;病变累及股骨头、股骨颈10例;累及股骨头、股骨颈及股骨粗隆3例;MRI表现:T_1WI低信号13例;T_2WI稍高信号或高信号12例,等信号1例;13例STIR或PDW-SPAIR均为高信号;4例关节腔少量积液,呈长T_1、长T_2信号;X线表现:5例股骨头、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骨质密度减低;所有病例骨皮质和股骨头外形完整,周围软组织结构正常。结论熟悉并掌握髋部骨髓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有利于做出正确诊断。
- 陈超尹阳李娜王霞
- 关键词:骨髓水肿综合征髋关节磁共振成像X线
- MSCT在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19年
- 目的:探讨MSCT在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例确诊为肺异常体循环动脉病人的影像资料,通过后期图像处理,回顾性分析异常供血动脉、支气管及肺实质MSCT表现。结果:20例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中,肺隔离症15例,孤立性肺动脉供血5例。15例肺隔离症均伴肺实质异常,MSCT表现为肿块9例,空腔4例,肺衰减减低2例,双侧发生2例,单侧13例,胸降主动脉供血11例,腹降主动脉供血2例,腹腔干供血1例,1例伴有食道憩室胸膜漏。肺孤立性体循环动脉供血5例,由胸降主动脉左侧发出,血管先向下走行,后翻折向上,再下降形似"S"形外观,受累肺组织支气管结构正常。结论:肺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有特征性表现,MSCT增强可明确诊断。
- 杨锐辛艳尹阳王霞
- 关键词:血管畸形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镰状韧带旁肝假性病灶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镰状韧带旁肝假性病灶(falciform ligament pseudolesion,FLP)的MRI影像特点与鉴别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3月经手术病理及随访复查证实的30例镰状韧带旁病灶,其中假病灶组(FLP)20例,真病灶组10例(3例肝癌,4例血管瘤,3例转移瘤)。结果反相位上20例FLP有15例信号衰减;3例肝癌信号均有衰减。DWI序列所有FLP无受限;真病灶组10例均有受限。增强扫描20例FLP与肝脏同步强化,稍弱于肝实质;3例肝癌均与肝脏同步强化,明显弱于肝实质;4例血管瘤为动脉期、门静脉期渐进性持续强化,延迟期消退;3例转移瘤为边缘轻度强化。肝胆特异期20例FLP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真病灶组10例为明显低信号。结论DWI及肝胆特异期信号强度有助于镰状韧带旁肝假性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王滔陈梅鹃尹阳李娜赵艳余东
- 关键词:镰状韧带磁共振成像
- MSCT显示脾脏密度一过性降低原因及与CRP的相关性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下脾脏密度一过性降低的原因及与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9月~2021年4月的20例脾脏密度一过性降低患者,19例行MSCT平扫检查,1例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分析不同病种临床表现与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及脾脏密度变化。结果20例患者中,急性胰腺炎(AP)12例,肿瘤术后6例,肺炎2例;20例脾脏密度弥漫性降低,平均(12.88±6.69)HU,治疗后脾脏密度恢复/回升,平均(42.61±3.97)HU;CRP治疗前均不同程度升高(211.03±106.70)mg/L,治疗后18例患者CRP显著降低(27.89±23.73)mg/L,2例未查。治疗前后脾脏密度变化及CRP值改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脾脏密度值与CRP测值成负相关,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6、0.488(P<0.05)。结论脾脏密度一过性降低其病因多样,与炎性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判定具有一定意义。
- 赵艳李娜王滔尹阳张笑郭济韬
- 关键词:脾脏C-反应蛋白X线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