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帆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廊坊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原发性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细胞
  • 1篇胆管细胞癌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原发性肝癌患...
  • 1篇原发性肝细胞
  • 1篇原发性肝细胞...
  • 1篇沙利度胺
  • 1篇索拉菲尼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患者
  • 1篇胃肠
  • 1篇胃肠间质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甲胎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中心...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廊坊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张帆
  • 1篇万玉良
  • 1篇马骐
  • 1篇刘本刚
  • 1篇李万刚
  • 1篇刘景昌
  • 1篇孙景武
  • 1篇刘志春
  • 1篇王建军
  • 1篇张建伟
  • 1篇张静
  • 1篇王皓
  • 1篇王继云
  • 1篇杨晓峰
  • 1篇陈素萍
  • 1篇李坪
  • 1篇张龙
  • 1篇刘洪涛
  • 1篇党存曙
  • 1篇杨明

传媒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索拉菲尼与沙利度胺联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survivin蛋白及CA125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与沙利度胺联合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survivin蛋白、CA125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不可切除PHC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均给予相同TACE术治疗,对照组予索拉菲尼400 mg/次,2次/d口服;研究组加服沙利度胺100~200 mg·d^(-1),晚睡前口服。均连续治疗12周,并常规实施保肝治疗。检测两组患者血清survivin蛋白、AFP、CEA、CA125、CA199浓度变化,比较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并随访2年,详细记录患者生存状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urvivin mRNA、survivin蛋白、AFP、CEA、CA125、CA199水平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血清survivin mRNA、survivin蛋白、AFP、CEA、CA125、CA19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总缓解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TACE基础上联合索拉菲尼、沙利度胺治疗PHC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状况,可能与下调survivin蛋白、CA125表达有关,但也存在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等不足之处。
张帆党存曙张静刘大鹏杨明李坪
关键词:肝癌索拉菲尼沙利度胺SURVIVIN蛋白CA125
胃肠间质瘤31例
2008年
马骐陈素萍刘景昌刘洪涛杨晓峰王皓张帆万玉良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进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分析,研究各项因素与该类患者生存时间的关联程度。方法对2008-201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普外科及肠道外科收治的36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回顾性分析研究,计算生存期、生存率以及进行各项因素的关联研究等。结果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而死亡的病例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1年累计生存率为46.7%,10年累计生存率为2.1%。Cox模型分析提示高龄是危险因素(OR=1.352);女性(OR=0.594)、进行手术治疗(OR=0.606)、较早出现疼痛症状(OR=0.620)则为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仍然较短;高龄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女性、手术治疗、早期出现疼痛症状是保护因素,这些因素都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可为今后的临床工作起指导作用。
刘本刚张帆王建军张建伟李万刚王继云
关键词: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原发性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中高尔基体蛋白73及甲胎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与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中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及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表达意义。方法收集HCC患者40例、ICC患者35例、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共50例,同期收取健康体检者44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多组间和2组间血清GP73和AFP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计算GP73和AFP鉴别HCC和ICC的价值。结果 4组间AFP和GP7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FP:F=4. 017,P=0. 003; GP73:F=5. 331,P <0. 001)。与HCC组相比,ICC组、乙型肝炎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血清AFP和GP73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而ICC组、乙型肝炎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血清AFP和GP7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HCC患者血清GP73与淋巴结转移(有vs无:t=3. 817,P=0. 005; R2=0. 289,P <0. 001)和TNM分级(Ⅰ~ⅡvsⅢ~Ⅳ:t=-3. 285,P=0. 013; R2=0. 256,P <0. 001)呈线性关联。ROC曲线分析显示,在区分HCC与非肿瘤组的灵敏度/特异度血清GP73和AFP分别为:78. 3%/91. 2%和64. 7%/76. 1%,联合血清GP73和AFP时的灵敏度为81. 7%,特异度为89. 8%;在区分HCC与ICC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血清GP73和AFP分别为:80. 1%/87. 6%和73. 2%/62. 4%,当联合血清GP73和AFP时的灵敏度为78. 5%,特异度为90. 4%。结论 GP73在HCC鉴别诊断上优于AFP的诊断效能,联合GP73与AFP对HCC与ICC及HCC与非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有望为找寻HCC的诊疗提供新的途径与思路。
孙景武刘志春张雷张龙张帆
关键词: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