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铫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页岩
  • 2篇页岩气
  • 2篇渝东
  • 2篇渝东南
  • 2篇五峰组
  • 2篇龙马溪组
  • 2篇成藏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条件
  • 1篇有利区预测
  • 1篇水合物
  • 1篇水深
  • 1篇天然气水合物
  • 1篇气水
  • 1篇气水合物
  • 1篇热流
  • 1篇热流值
  • 1篇主控因素
  • 1篇南海北部
  • 1篇南海北部陆坡

机构

  • 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重庆市地质灾...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重庆市国土资...

作者

  • 3篇徐铫
  • 2篇李大华
  • 1篇沙志彬
  • 1篇曾祥亮
  • 1篇于兴河
  • 1篇曾春林
  • 1篇苏丕波
  • 1篇王飞
  • 1篇李洁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页岩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研究:以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被引量:13
2015年
渝东南地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前人研究表明其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但对其页岩气成藏的主控地质因素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对其成藏模式则少见报道。通过对该地区3口单井的储层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物性测试资料及现场解吸含气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储层的含气量跟储层物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主要与总有机碳含量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总有机碳含量是该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成藏最关键的控制因素。通过该地区某三维地震工区叠后流体检测与裂缝预测技术,发现平缓构造区的页岩气聚集主要呈顺层分布,并主要聚集在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中下部总有机碳含量较高的部位,与裂缝发育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在靠近背斜轴部、应力集中的地区,裂缝发育与页岩气藏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吻合性。最后提出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3种成藏模式类型,即:原地型成藏模式、裂缝型成藏模式及原地-裂缝型成藏模式。
谭淋耘徐铫李大华曾春林王飞曾祥亮李洁
关键词:渝东南页岩气主控因素五峰组龙马溪组
南海北部陆坡区水合物发育的水深、热流特征及盖层控制作用模拟
2013年
南海北部陆坡区是中国最具潜力的天然气水合物聚集区。通过对研究区似海底反射层(BSR)、水深及热流值分布进行交会,得到了水深、热流双因素对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共同控制机理。研究认为,热流值中等(70~83mW/m^2)的地区最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聚集,热流值升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水深有总体增大的趋势。另外,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也需要良好的盖层条件。模拟了当上覆泥质沉积物盖层厚度不同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所需的最低水深,并对不同泥质沉积物盖层厚度对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面和厚度的影响做了研究和探讨。当泥质沉积物盖层的厚度越大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水深可以更浅;当泥质沉积物盖层厚度较小时,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则需要更大的水深。另外,当水深越大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底界面(BGHSZ)越深,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越大。
谭淋耘于兴河沙志彬徐铫苏丕波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热流值水深盖层
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与有利区预测被引量:28
2015年
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层位。通过地层厚度、地层埋深、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储层含气量等参数的综合分析,表明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泥页岩厚度大(40~210m)、地层埋深较浅(〈4500m)、总有机碳含量较高(TOC一般〉1.5%)、有机质成熟度高(Ro为1.9%~2.7%)等特点,有机质类型多以Ⅰ型为主,现场解吸含气量在五峰组及龙马溪组中下部具有较好的水平。综合分析认为,五峰组—龙马溪组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潜力。运用多因素叠加及综合地质分析技术,选取总有机碳含量、热成熟度、地层埋深、地层厚度、地表条件5个参数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对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成藏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共预测出Ⅰ类有利区6个,Ⅱ类有利区2个,有利区预测结果与目前已有钻井的含气量水平相一致。最后,提出了"有重点、有先后、分层次"的勘探开发部署建议。
谭淋耘徐铫李大华程礼军曾春林
关键词:渝东南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五峰组龙马溪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