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义 作品数:6 被引量:43 H指数:4 供职机构: 泰山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近端锁定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单纯胫骨骨折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近端锁定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近端锁定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3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无旋转移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13(8.5±3.1)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时间12~16(14.2±1.0)周。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旋转移位、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26例,良6例。结论近端锁定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单纯胫骨骨折减少了锁钉断裂的风险,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骨折的愈合,但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董方 徐宁 李广义 刘德强关键词:胫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 交锁髓内钉远端锁入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骨折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远端锁入可吸收螺钉与锁入金属锁钉静力型固定在治疗胫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入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25例胫骨骨折患者(试验组),检测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并与同期锁入金属锁钉静力型固定28例胫骨骨折(对照组)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试验组为13~16(14.28±0.94)周,对照组为14~18(15.89±1.1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交锁髓内钉远端锁入可吸收螺钉比锁入金属锁钉静力型固定更有利于胫骨骨折愈合。 董方 张蓓蓓 徐宁 朱安礼 李广义 刘德强关键词:胫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 可吸收螺钉 川芎嗪通过抗氧化及抗炎作用改善脊髓损伤 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理。方法:将90例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盲法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高剂量川芎嗪组和低剂量川芎嗪组,每组30人。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静脉滴注250 m L 0. 9%氯化钠注射液,连续静滴14 d。高剂量川芎嗪组病例静脉滴注250 m L0. 9%氯化钠注射液+240 mg川芎嗪,连续静滴14 d。低剂量川芎嗪组病例静脉滴注250 m L 0. 9%氯化钠注射液+120 mg川芎嗪,连续静滴14 d。每个患者静脉滴注后进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实时定量PCR测定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川芎嗪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脑脊液中TNF-α与IL-1β的mRNA表达降低,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降低更加明显。另外,应用川芎嗪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脑脊液中Nrf2、GCLc与GCLm的mRNA表达上调,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患者上调更加明显。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改善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来促进脊髓损伤的康复。 都芳涛 方继峰 李兴晶 乔培柳 李广义关键词:脊髓损伤 川芎嗪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NRF2 不同剂量川芎嗪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川芎嗪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非手术患者9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川芎嗪120 mg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川芎嗪240 mg静脉滴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的表达以及Botsford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脑脊液中TNF-α与IL-1β的mRNA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脑脊液中TNF-α与IL-1β的mRNA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0. 12±0. 04) ng/L比(0. 29±0. 08) ng/L、(0. 110±0. 012) ng/L比(0. 280±0. 070)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治疗前,2组患者Botsford评分及FI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Botsford评分及FI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4. 2±4. 8)分比(20. 9±2. 8)分,(111±11)分比(90±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影响脑脊液中TNF-α与IL-1mRNA表达来促进脊髓损伤的康复,高剂量效果更加显著。 都芳涛 方继峰 李兴晶 乔培柳 李广义关键词:脊髓损伤 川芎嗪 炎性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采用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非融合组和融合组,每组各31例。分别采用Coflex(非融合组)及PLIF术(融合组)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和(ODI)功能评价评估临床疗效,计算恢复率。并通过X线片测量腰椎各间隙活动度(ROM)。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结果:与融合组相比,非融合组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和(ODI)功能评价及术后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出血量显著降低。结论: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术式。 都芳涛 李广义 尚博 张劼 方继峰 张文生关键词: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非融合 椎旁肌横截面积与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通过MRI分析椎旁肌横截面积与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腰椎椎管狭窄症且资料齐全的患者159例(病例组)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78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Image J2x软件测量MRI T2W1上L3~L5椎体下方平面的两侧椎旁腰大肌及多裂肌的横截面积。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中医症候评分评估症状持续的时间、行走的距离、腿部放射性疼痛或者麻木。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到腰大肌及多裂肌横截面积的改变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在L5层面双侧多裂肌横截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t=5.165,P=0.024<0.05;右侧,t=4.078,P=0.031<0.05);在L4~S1节段狭窄患者中,L5层面双侧多裂肌面积减小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侧,t=8.38,P=0.03<0.05;左侧,t=9.23,P=0.04<0.05);病例组L4~S1节段狭窄症患者中腰部疼痛及腿部疼痛的VAS评分较其他节段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部疼痛,t=10.35,P=0.02<0.05;腿部疼痛,t=12.35,P=0.01<0.05),而各狭窄节段间歇性跋行程度(中医症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3,P=0.12>0.05)。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病例组患者中腰部疼痛及腿部疼痛的VAS评分较高者,其L5层面双侧多裂肌面积减小较为显著,有明显相关性(腰部疼痛,r=0.334,P<0.05;腿部疼痛,r=0.212,P<0.05)。结论:多裂肌在L5椎体平面横截面积的改变与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腰及腿部疼痛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都芳涛 于德国 方继峰 李兴晶 侯耀鹏 李广义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症 椎旁肌 横截面积 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