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梅

作品数:26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挥发性
  • 4篇挥发性成分
  • 3篇杏鲍菇
  • 3篇食品
  • 3篇糖基化
  • 3篇糖基化终末产...
  • 3篇终末产物
  • 3篇晚期
  • 3篇抗氧化
  • 3篇辣椒
  • 3篇红枣
  • 3篇风味
  • 2篇乳液
  • 2篇体外
  • 2篇中晚期
  • 2篇滋味
  • 2篇滋味成分
  • 2篇晚期糖基化终...
  • 2篇辣椒油
  • 2篇活性

机构

  • 26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石家庄学院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天津商业大学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作者

  • 26篇李梅
  • 21篇徐怀德
  • 5篇雷宏杰
  • 3篇彭飞
  • 3篇冯莉
  • 3篇李娜
  • 2篇杨保伟
  • 2篇张强
  • 2篇曹晨阳
  • 2篇王军
  • 1篇葛武鹏
  • 1篇闫圣坤
  • 1篇崔生辉
  • 1篇吴子健
  • 1篇吕欣
  • 1篇王瑞珍
  • 1篇徐亚飞

传媒

  • 4篇食品科学
  • 4篇食品研究与开...
  • 3篇现代食品科技
  • 2篇中国调味品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中国农村科技
  • 1篇中国乳品工业
  • 1篇包装工程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檗碱和绿原酸对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接合转移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小檗碱和绿原酸对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接合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小檗碱和绿原酸对供试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使用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ion,CLSI)发布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的MICs,膜接合法测定耐药基因转移水平,S1核酸酶脉冲场凝胶电泳(S1 nuclease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S1-PFGE)确定质粒谱,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接合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小檗碱对供试的6株多重耐药沙门氏菌和1株大肠杆菌的MICs均为1.25 mg/mL,绿原酸对其的MICs均为6.25 mg/mL,小檗碱的抑菌效果强于绿原酸。小檗碱和绿原酸分别连续诱导供试菌后,16种抗生素对原始株和诱导株的MICs变化程度不同,对庆大霉素和四环素的抗性先增大再减小。小檗碱和绿原酸诱导所得的第2、4、6代子代菌株作为供体,与受体菌大肠杆菌EC600接合时,与原供试菌株相比,绿原酸诱导株的接合频率先增大再减小,小檗碱诱导株的接合频率主要是先减小再略有增大。小檗碱和绿原酸诱导未对原供试菌株携带的质粒产生影响,诱导显著调控了traX和pilL等15个接合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P<0.01、P<0.001),与接合频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小檗碱和绿原酸对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接合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作为耐药基因接合转移抑制剂的潜力。
曹晨阳苏丽李梅韩政纯陈佳赵越凡张强杨保伟
关键词:小檗碱绿原酸质粒耐药基因
电子束转靶X射线辐照处理对猴头菇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新鲜猴头菇的品质在采后迅速恶化,这对其食用性和商品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0、1、1.5、2 kGy)电子束转靶X射线辐照处理鲜猴头菇,探究了15℃(85~90%RH)下贮藏9天辐照处理对猴头菇品质的影响...
钟媛媛崔媛蔚江涛白俊青李梅
关键词:猴头菇采后品质褐变
商品灭菌乳中常见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筛查与定性分析
2024年
探究了市售常见商品灭菌乳中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分布与带染特征。以12种市售常见商品灭菌乳为研究对象,用CTAB法提取预处理后样品中的总DNA;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量DNA纯度与浓度;PCR扩增ARGs;PCR产物测序后提交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分析ARGs的种类;使用SPSS软件对ARGs检出率、样品品牌、包装类型、产品类型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灭菌乳中可同时检出多种ARGs,检出率较高的基因分别为(str B(93.75%)、aad B (92.71%)、sul1(85.42%)、bla_(TEM)82.29%)和tet C(58.33%),未在35种ARGs中检出bla_(VEB)、bla_(PER)、bla_(DHA)、bla_(CMY2)和bla_(GIM)。商品灭菌乳的品牌、包装、产地和保质期与aad A、aad B、str A、str B等抗性基因检出率显著相关。市售商品灭菌乳中存在多种ARGs,且不同种类样品间存在差异,值得从食品安全角度深入研究。
李梅曹晨阳曹晨阳王思悦袁吉顺陈佳葛武鹏吕欣葛武鹏张强吕欣
关键词:抗生素抗性基因食品安全
GC-MS结合电子鼻分析干燥方式对杏鲍菇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被引量:39
2019年
为明确干燥方式对杏鲍菇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中短波红外干燥(short-and mediumwave infrared drying,ID)和微波真空干燥(microwave vacuum drying,MVD)制得的杏鲍菇干燥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对这4种干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对挥发性成分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发现线性判别分析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干燥方式的杏鲍菇样品。利用HS-SPME-GC-MS从鲜样(fresh sample,FS)及4种干样中鉴定出99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烷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共6类成分,其中醇类物质(19种)为FS、FD、HAD和ID样品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醛类物质(18种)为MVD样品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杏鲍菇主要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对不同干燥方式制得的杏鲍菇样品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其品质评价模型,得出干样的综合得分顺序依次为ID、FD、HAD及MVD,为杏鲍菇的干燥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琦伯继芳冯莉佴逸凡王小晶李梅徐怀德
关键词:杏鲍菇挥发性成分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法
负载花椒精油的玉米醇溶蛋白-柑橘果胶乳液性能评价
2024年
目的研发出一款新型的花椒精油Pickering乳液,为花椒精油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和花椒精油应用场景的拓宽提供参考。方法以花椒精油为油相,玉米醇溶蛋白-柑橘果胶复合纳米粒子为固体颗粒,制备花椒精油Pickering乳液。研究复合纳米粒子质量浓度(20、25、30、35、40 g/L)对Pickering乳液粒径、电位、微观结构、稳定性、流变特性等理化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抑菌性能等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复合纳米粒子浓度的提高,乳液的粒径呈先降后增趋势,ζ-电位绝对值、包埋率则呈先增后降趋势,当质量浓度为35 g/L的时候,乳液粒径最小为1900.3 nm、ζ-电位和包埋率最大分别为32.7 mV、95%;此浓度下乳液贮藏稳定性最好,且具有优异的温度稳定性,在酸性(pH=2、3、4)和碱性环境(pH=8、9)下稳定性表现良好;所有乳液均显现出明显的剪切变稀行为,属于假塑性流体;在低频下乳液损耗模量大于储能模量,呈流体状态;相较于花椒精油,负载花椒精油的Pickering乳液的抗氧化性能和抑菌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复合纳米粒子质量浓度为35 g/L时制备的负载花椒精油Pickering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氧化和抑菌性能。
王鑫洋崔媛韩相禹闫圣坤徐怀德李梅
关键词:花椒精油玉米醇溶蛋白稳定性抑菌性能
不同干燥方式对杏鲍菇滋味成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比较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中短波红外干燥(short-and medium-wave infrared drying,ID)和微波真空干燥(microwave vacuum drying,MVD)4种干燥方式对杏鲍菇滋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鲜杏鲍菇相比,干燥对杏鲍菇滋味成分的影响较大。ID处理的杏鲍菇中可溶性糖总含量最高,MVD处理的杏鲍菇中海藻糖含量最高(328.10 mg/g dw);除FD外,HAD、ID及MVD处理的杏鲍菇中5′-腺苷酸(5′-adenosine monophosphate,5′-AMP)、5′-鸟苷酸(5′-guanosine monophosphate,5′-GMP)、5′-肌苷酸(5′-inosine monophosphate,5′-IMP),谷氨酸含量都有所升高,说明温度地升高有助于鲜味物质地生成;此外,4种干燥方式处理的杏鲍菇中有机酸总含量、柠檬酸、琥珀酸含量有所上升;MVD处理的杏鲍菇鲜味浓度最大,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值为302.15 g MSG/100 g,其次是HAD、ID,FD处理的杏鲍菇鲜味浓度低于新鲜杏鲍菇,其EUC值最低。
刘鑫烨李蕴澍马琦吴子健徐怀德李梅
关键词:杏鲍菇滋味成分可溶性糖核苷酸有机酸氨基酸
不同加热温度和处理方式对灰枣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为比较不同加热温度和处理方式对灰枣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影响,分别对60℃热风干燥、80℃巴氏杀菌、110~140℃烘烤、100℃隔水蒸制及100℃煮制灰枣的总酚、总黄酮、总原花青素、单体酚、三萜酸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灰枣经60℃热风干燥、80℃巴氏杀菌、100℃隔水蒸制和100℃煮制后,其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下降。110~140℃烘烤灰枣活性成分含量随温度升高呈现上升趋势,经140℃烘烤后,其总酚、总黄酮、总原花青素和总三萜酸含量分别达到341.3、473.8、659.3和560.4 mg UAE/100 g m_(d)。烘烤处理增强了灰枣的抗氧化活性,经130℃烘烤灰枣DPPH·清除能力为62.97 mmol TE/100 g m_(d),ABTS^(+)·清除能力为47.96 mmol TE/100 g m_(d)。经130和140℃烘烤后,灰枣中活性成分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较强,因此烘烤也是较为合适的灰枣加工方式。
关东陈丹崔梦迪黄爱云康淑芳李梅徐怀德
关键词:灰枣热风干燥烘烤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
肉制品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研究进展
2024年
肉类富含蛋白质和脂质,有利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生成。研究表明,AGEs会对人体产生多种危害,应尽量减少其在加工过程中的生成量。本文对近年来食品中尤其是肉制品中AGEs的形成、危害、检测进行介绍,并综述影响肉制品中AGEs生成量的因素,以期为探究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AGEs生成量的新方法提供思路。
李娜吴旋叶梦宇郝书琪徐怀德李梅
关键词:肉制品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不同处理方法对花椒籽种皮黑色素纯化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以花椒籽为原料制备花椒籽种皮黑色素粗提物(melanin crude extract of pepper seed coat,MCEP),并用盐酸水解法、酶解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和碱溶酸沉法四种处理方法对MCEP进行纯化,制得花椒籽种皮黑色素(melanin of pepper seed coat,MP),分别标记为SMP、EMP、OMP和AMP;通过分析其色值、紫外-可见光谱、色价、红外光谱及微观结构,对比研究了四种处理方法对MP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SMP的L^*、a^*与b^*值均显著低于AMP、OMP和MCEP(p<0.05),且为黑色无定型粉末,并带有金属光泽;四种方法制备的MP紫外-可见光谱均在220 nm有最大吸收峰,且色价均显著高于MCEP(151.25 U/g)(p<0.05),其中SMP色价(341.73 U/g)最高;除AMP外,OMP、EMP和SMP的红外光谱相比于MCEP在C-H与C-H2处的吸收峰均明显减弱;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SMP呈无规则块状,且表面无其他物质形状结构存在。因此,盐酸水解为本研究纯化制备MP的最佳处理方法。
王小晶冯莉彭飞马琦李梅徐怀德
关键词:黑色素微观结构
熟化温度对杏鲍菇粉风味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该文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仪考察不同熟化温度(90、100、110、120℃)对杏鲍菇粉挥发性成分和滋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熟化温度的升高,杏鲍菇粉中挥发性物质种类从33种增加至56种,但挥发性物质总含量从128.44μg/g下降到69.27μg/g,挥发性成分损失较大,其中醇类物质损失最严重(从52.34μg/g下降到1.22μg/g)。具有典型蘑菇气味的1-辛烯-3-醇含量从46.32μg/g下降至0.61μg/g。随着熟化温度的升高,杏鲍菇粉的滋味成分变化较大。可溶性糖、有机酸、呈味核苷酸和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等效鲜味浓度值也呈下降趋势(从174.6 g MSG/100 g下降至118.96 g MSG/100 g)。综合挥发性成分和滋味成分变化来看,当熟化温度为90℃时杏鲍菇粉风味最好。
李梅马琦张船李娜徐怀德
关键词:杏鲍菇挥发性成分滋味成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