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范式被引量:3
- 2023年
- 本研究阐释和分析了数字化转型时期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样态、新困境和新路径。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呈现四维互动、跨越时空、个性和社会性相统一及文化资源数字化等新样态。但也存在偏重学生认知发展、虚拟与现实教育场域存在“文化资源壁垒”、学习差异下的中华文化认同不强及数字文化资源应用不足等问题。构建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路径,要从认知单向度到生命全向度;从囿于学校“围墙内”到跨越时空;从重视教师的“教”,到突出学生的“学”;从依赖学校已有资源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网络数字资源,来突破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不断增强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作为文化的选择者、开发者、体验者和传播者的主体地位。
- 杨志娟
- 幼儿问题行为类型差异的观察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本研究探讨幼儿问题行为类型的差异,可以为有针对性地矫正和改善幼儿问题行为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时间取样的观察方法,对通辽市T、M、K三所幼儿园中20名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真实幼儿园活动中幼儿问题行为的类型、频次、持续时间及教师干预的情况。本文通过对观察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幼儿五种问题行为类型频次、持续时间的差异均极其显著;不同年级幼儿问题行为持续时间的差异极其显著;教师对幼儿不同问题行为类型的干预差异极其显著。
- 杨志娟
- 关键词:幼儿
- 新时期民族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首届全国民族高等教育高峰论坛”会议综述
- 2013年
- 随着《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的成功创刊发行,"首届全国民族高等教育高峰论坛"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举行。与会代表十分重视这次论坛,并特别关注和支持期刊的发展。会议共收到论文30余篇,内容主要涉及民族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理论与实践探讨、管理机制变革与高校发展、师资队伍优化建设等。这些研究的学科视角不同、研究方法各异,但所得结论都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热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因此,此次会议必将进一步深化民族高等教育的研究,推进民族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 白红梅杨志娟
- 关键词:民族高等教育师资队伍
- 知行合一理念:历史追溯、政策意蕴和实践模式被引量:10
- 2021年
- "知行合一"是中国独有的哲学范畴,是儒家思想的精神品格,是中国人修身至善的实践路径,是中华民族的教育传统。《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把"知行合一"作为指导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追溯"知行合一"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解构"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政策意蕴,才能在实践中落实"知行合一"教育理念,以应答"怎么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 杨志娟
- 关键词:知行合一教育方针
- 蒙古族中小学课程建设的问题研究
- 2019年
- 蒙古族中小学在课程建设中面临着教育基础条件差,师资力量匮乏,教师教育观念机械、片面等共同问题,也面临着民族文化、民族语言传承不足的特殊问题。本文在访谈、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对内蒙古通辽市T蒙古族中小学、K旗实验小学、LB蒙古族实验小学三所蒙语授课学校课程建设进行了调查,并以突出蒙古族中小学民族文化属性为出发点,分析了蒙古族中小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以期为蒙古族中小学课程建设的改进提供参考。
- 杨志娟
-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课程建设
- 蒙古族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传承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蒙古族幼儿园课程对于传承、实践、发展蒙古族文化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富有蒙古族文化特色的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形式、游戏活动等,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获得全面适宜的蒙古族文化知识、发展动作技能,而且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促进其民族情感的发展。
- 李慧娟杨志娟
-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师幼儿学习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