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晓芬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文物
  • 3篇彩绘
  • 2篇陶质
  • 2篇出土
  • 1篇粘接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实验室
  • 1篇能谱
  • 1篇能谱仪
  • 1篇秦俑
  • 1篇秦俑二号坑
  • 1篇文物修复
  • 1篇劣化
  • 1篇胶黏剂
  • 1篇彩绘文物

机构

  • 4篇陶质彩绘文物...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毛晓芬
  • 3篇夏寅
  • 2篇黄建华
  • 2篇张尚欣
  • 2篇王春燕
  • 1篇容波
  • 1篇胡道道
  • 1篇李华
  • 1篇李斌
  • 1篇刘江卫
  • 1篇王亮
  • 1篇王伟锋
  • 1篇惠娜
  • 1篇王亮

传媒

  • 3篇文物保护与考...
  • 1篇文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秦俑二号坑出土一件彩绘跪射俑的保护修复被引量:10
2012年
本研究针对秦俑二号坑出土的一件彩绘跪射俑进行了保护修复,是在考古出土现场保存状况、文物病害及病害机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现场保护与实验室保护修复。现场保护重在稳定文物状态和应急处理;实验室保护则依据文物保护程序进行保护修复,在进行文物表面清理工作后,使用AC33(丙烯酸乳液)及PEG200(聚乙二醇)加固彩绘层,使用环氧树脂对陶俑进行了粘接修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彩绘陶俑的保护修复工作可为以后大型彩绘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张尚欣付倩丽黄建华王亮李斌严苏梅毛晓芬
聚合物胶黏剂在陶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
2024年
陶质文物粘接修复是既古老又不断更新的课题。选择陶质文物胶黏剂需兼顾陶器与胶黏剂性能。陶器个体的差异存在于制作的各个阶段,包括陶坯黏土与非黏土组成差异,黏土中硅酸铝含量差异,以及烧成温度与烧成气氛差异等。中国古代陶器发展围绕陶坯组分和烧制温度的变化而种类繁多,粘接历史悠久。近30年陶器粘接更注重粘接性能检测和研究,汇总其间常用胶黏剂使用频次和基本性能具有指导意义,涉及聚合物胶黏剂的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胶黏剂,其线型结构和三维网络结构差异致使胶黏剂主要性能不同:热塑性胶黏剂抗拉强度较小,粘接后可逆;热固性胶黏剂反之。胶黏剂良好的粘接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可逆性是选择合适陶质文物胶黏剂的必要条件;胶黏剂的固化时间、温度条件、收缩率等是影响粘接工艺的直接因素。需要兼顾多种因素,结合胶黏剂使用性能汇总,选择适合胶黏剂的同时做好粘接信息采集、阶段性粘接效果检测、坚持多学科合作等,才能促进胶黏剂应用研究的深入和进步。
王春燕李华胡道道周萍刘铁民夏寅毛晓芬
关键词:粘接劣化
山东香山汉墓出土陶质彩绘文物材质及制作工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山东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了数量巨大,种类齐全陶质彩绘文物,尤其是陶马和陶俑上的彩绘保存完好,色彩鲜艳,绘画工艺精湛,非常罕见。为了研究汉代彩绘及其制陶工艺等信息,本研究使用拉曼光谱(Rs)、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偏光显微镜(PI.M)、体式显微镜(OM)、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仪等分析方法,对出土的陶质彩绘文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批陶质彩绘文物制作工艺是就地取土,与水混合塑型,在900-1000%烧制陶胎。其彩绘所使用的颜料均为矿物颜料,其中白色为方解石(CaCO3)、红色为赭石(Fe203)和朱砂(HgS)、黑色为炭黑(C)、紫色为人造汉紫(BaCuSi2O6),采用胶料调和颜料调涂刷绘制而成。这批文物的制作工艺属于典型的秦汉时期彩绘陶器的制作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相关文物的保护提供科学数据。
张尚欣付倩丽王伟锋夏寅刘江卫兰德省黄建华毛晓芬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在彩绘文物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本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仪器分析应用于文物保护研究领域,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选择正确有效的分析检测方法,并且能够充分的发挥仪器使用价值,是文物研究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工作中的实例,介绍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在彩绘类文物分析研究中的相关应用,以期在文物分析工作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惠娜王亮王春燕夏寅容波毛晓芬
关键词: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