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凌霞

作品数:15 被引量:56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省煤田地质局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矿业工程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地下气化
  • 10篇气化
  • 10篇煤炭地下气化
  • 3篇地质
  • 3篇龙潭组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页岩
  • 2篇贫煤
  • 2篇资源评价
  • 2篇井式
  • 2篇化学特征
  • 2篇技术创新
  • 2篇工艺参
  • 2篇工艺参数
  • 2篇UCG
  • 1篇地质评价
  • 1篇地质因素
  • 1篇选层

机构

  • 15篇贵州省煤田地...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科技公司
  • 3篇贵州省煤层气...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贵州煤矿地质...
  • 1篇贵州大学

作者

  • 15篇汪凌霞
  • 9篇周泽
  • 8篇易同生
  • 7篇秦勇
  • 3篇金军
  • 2篇梁杰
  • 2篇罗沙
  • 1篇王乔
  • 1篇石富伦
  • 1篇郭志军
  • 1篇杨磊
  • 1篇王冉

传媒

  • 5篇煤田地质与勘...
  • 4篇中国煤炭地质
  • 2篇煤炭学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贵州地质
  • 1篇石油化工应用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黔西南地区龙潭组煤系页岩气勘探前景被引量:13
2017年
黔西南地区龙潭组煤系地层富有机质泥页岩广泛发育,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实测剖面、钻井验证以及样品测试等手段,系统分析了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分布特征和储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龙潭组泥页岩主要形成于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页岩单层厚度较薄、层数多、累计厚度大。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Ⅱ2型为主,Ⅲ型和Ⅱ1型次之,为偏生气型;有机质丰度高,变化范围大,TOC介于0.6%~18.87%之间,平均为4.37%;热演化程度适中,Ro主体介于1.00%~2.50%之间,平均为2.03%,处于高一过成熟阶段,利于干气生成;脆性矿物含量相对较低,平均为37.11%,黏土矿物含量相对较高,平均为48.56%,有利于页岩气的吸附赋存;页岩含气量较高,平均可达到2.4 m^3/t,达到工业开发标准。综上所述,研究区龙潭组页岩具备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可考虑与相邻煤层和致密砂岩实施多目标分段压裂、"三气"合采。
罗沙汪凌霞石富伦唐显贵
关键词:晚二叠世龙潭组勘探前景
煤炭地下气化产业政策建设困境与破局对策被引量:10
2023年
煤炭地下气化(UCG)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高效煤炭能源结构发展的战略所驱,产业化进程亟待各方协同推进,产业政策建设首当其冲。立足这一背景,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情况,从UCG产业化战略价值、相关国家UCG项目市场准入及法制现状、我国UCG项目备案审批办法、UCG产业政策建设思考4个方面,分析论证了煤炭地下气化产业政策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破解困局的对策建议。分析表明,UCG项目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涉及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个领域,从环境保护管理来看涉及地下水、土壤及地表生态、大气等诸多方面,管理职责隶属于政府多个部门,申报和审批过程十分复杂。相关国家尽管在UCG产业政策建设方面做过较多尝试,但尚无任何一部现行且可持续的UCG产业激励政策,成为UCG产业化推进的“短板”。国外专家曾向本国政府建议,通过政策和监管框架尽早推出UCG技术,同时消除社会对UCG环境安全的担忧。我国长期以来对UCG项目的备案审批采用“一事一议”办法,部分UCG项目落地审批难的现象客观存在,极大制约了UCG产业化进程。基于上述困境,建议国家研究并制订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UCG产业政策体系,重点在于5个方向,一是建立UCG项目市场准入与审批制度,二是明确UCG项目矿产资源使用与财税优惠政策,三是将UCG科技创新纳入国家科技重大计划,四是建设UCG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五是创建UCG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目的是为加大力度推进我国UCG产业化进程提供法制保障。
秦勇秦勇易同生杨磊杨磊金军金军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产业政策
贵州省贵阳市耕地土壤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富硒资源评价被引量:3
2021年
依托第一次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成果,通过广泛收集相关地质、环境、土壤调查等资料,分析区内1∶5万耕地质量地球化学采集的24 114件表层土壤及668件农产品样品,评价全区硒元素地球化学等级。结果表明:全区耕地土壤硒元素含量总体较高,为0.08~8.96mg/kg,平均含量为0.62 mg/kg,中值为0.54mg/kg,均高于0.4 mg/kg的富Se土壤标准,且含量值受地质背景特征影响较大;全区富硒耕地资源丰富,超3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80%以上;区内农产品富硒效果较好,以茶叶、油菜籽最优,富硒率超95%;大宗作物水稻富硒效果也较好。发展本土富硒农产品产业前景广阔。
周泽伍远学汪凌霞杨通保郄汝兵姜秉仁
关键词:富硒耕地土壤资源评价地球化学
贵州化处矿区煤炭地下气化物理模拟试验
2024年
为了深入探究贵州六枝化处矿区贫煤气化工艺参数,稳步推进贵州煤炭地下气化工程示范,开展了系列地下气化物理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通过构建综合模型系统,模拟了不同氧气浓度、气化炉结构和煤层湿度等条件下的气化过程,系统地探究了贫煤地下气化的特性、气化效率和气化工艺参数等。试验结果表明,气化炉结构差异对合成气组分有显著影响,同时,气化通道的支护方式、气化剂浓度、煤层含水量也会影响合成气组分。在适当的氧气浓度下,贵州六枝化处地区的贫煤能够稳定气化产出合成气,70%以下富氧环境下,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煤气有效组分逐渐提高,煤气热值也相应增加;超过70%富氧时,有效组分中CO含量开始下降;温度场方面,气化过程的推进会直接影响温度场推移方向,且在煤层中会存在高低温区交叉分布的特征,主要是由于煤层中煤块之间存在裂隙,形成绕流燃烧而引起的。后期实际生产中,要控制气化剂氧气浓度,提高气化效率;钻井底部加强支护,采取热胀冷缩保护;增加辅助措施维持气化炉内温度场稳定性;为了提高H_(2)、CO组分浓度,需注入雾化水,增加还原性。通过深入探究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贵州化处矿区贫煤地下气化特性,为下一步实际生产中气化工艺参数优化、气化效率提高和煤气质量提升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撑。
周泽汪凌霞汪凌霞易同生孔维敏易同生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物理模拟贫煤
煤炭地下气化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研究进展述评被引量:5
2023年
煤炭地下气化(UCG)是我国清洁高效煤炭能源结构发展战略所驱,其产业化前景取决于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立足这一背景,回顾了国内外UCG项目经济评价研究进展,总结了UCG项目经济竞争力的当前理解,通过案例介绍了煤炭地下气化–蒸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CO_(2)捕集与储存(UCGCCGT-CCS)经济评价基本模型及主要认识,讨论了深化UCG项目经济评价研究的方向性启示。结果显示,国内外目前对UCG经济性的认识存在差异,普遍对浅部UCG项目商业竞争力持乐观态度,但对深部UCG经济性认识分歧较大;财务分析基本方法与技术经济参数、适应性数学工具的结合形成了UCG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国内外UCG技术经济研究各有特色;UCG项目经济性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合成气利用路线及CO_(2)处理方式和成本,其中腔体宽度因子(HWR)、合成气成分、发电效率、CO_(2)处理对合成气发电总成本的影响最为强烈。分析认为,加强技术经济参数针对性研究是深化我国UCG经济评价的当务之急,系统剖析现有UCG现场试验案例经济性特点是破解目前认识差异困局的客观途径;深化煤炭地下气化-二氧化碳循环利用(UCG-CCU)过程及其工程行为,研究可为研发低成本CO_(2)处理技术提供依据;创新发展UCG工艺技术,将约束因素向效益型方向转变,则是提高UCG开采效益的根本途径。
易同生秦勇周永峰汪凌霞汪凌霞周泽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经济评价
中国煤炭地下气化现场试验探索历程与前景展望被引量:15
2023年
低碳高效煤炭能源结构转型是碳达峰碳中和(“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煤炭地下气化(UCG)正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基于历史文献调研,分析了我国UCG现场试验探索历程,展望了我国UCG产业化前景。分析认为,我国UCG技术发展和现场试验历程先后经历了初步尝试、沉寂/复苏、广泛探索、技术突破、试验扩展5个发展阶段,为我国新一轮UCG产业化探索奠定了深厚的科学技术基础。以上历程中,3项成果为我国UCG技术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贡献,一是徐州马庄矿井式UCG先导试验首战成功,二是发明“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LLTS)”UCG工艺,三是内蒙古乌兰察布钻井式UCG现场试验成功。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LLTS-UCG)工艺,是我国唯一被国际UCG领域公认的创新成果,长通道突破了国际上当时气流通道长度的限制,增加单炉可气化煤量,极大提高了UCG单炉产气能力;大断面提高单炉日产气量,两阶段注气提高煤气转化率,获得了高质量合成气,开创了我国UCG商业化生产先河,且控制方法简单,其基本思想和基本工艺对中深部UCG技术发展同样具有借鉴价值。从国家需求、技术成熟度、资源潜力、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展望了我国UCG产业化前景,提出了发展重点和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建议。一是我国UCG产业化推进短期内重点依赖浅层,需进一步探索低环境损伤高转化率UCG过程调控机理,建立构造煤层、多薄煤层等复杂地质条件UCG技术体系;长远则寄希望于中深层,关键在于发展多场耦合条件下的UCG-煤层气资源-CO_(2)储存与利用(UCG-CBM-CCUS)协同高效联产工艺技术。二是建议政府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UCG产业政策体系,为推进UCG产业化进程提供激励机制及法规保障。研究认识,一方面有利于坚定我国UCG产业化探索之路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创新适合于我国地质条件的UCG�
秦勇秦勇易同生周永峰王军汪凌霞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创新
煤炭地下气化的敏感性地质因素探讨被引量:3
2024年
相对于地面煤化工装置,煤炭地下气化(UCG)炉体为地质体,地质条件准确认识是推进UCG气化成功的关键前提。为了最大限度避免煤炭地下气化选区选址地质风险,以贵州复杂地质条件为例,系统探讨其煤炭地下气化的敏感性地质因素。通过收集梳理贵州煤炭资源勘查资料,建立归一化的参数分级赋值、参数权重向量算法、参数权重积算法等数学模型,准确获取研究区地质参数量化数据;基于由26个地质因素构成的地质参数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识别地质风险关键因素对复杂构造区煤层UCG可行性的交叉影响,查明建炉可行性、过程易控性、气化安全性、开发经济性“四性”指标敏感性地质风险源。结果表明:“四性”指标地质参数的敏感性有所差异,建炉可行性、过程易控性、气化安全性、开发经济性的地质因素敏感性依次变弱,UCG可行性对建炉可行性的依赖性最强,过程易控性次之,其他两个条件离散性相对较大,敏感性明显降低;就敏感性程度而言,26项地质参数中最为敏感的是煤的坚固性系数,其他8个主控地质因素分别是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煤厚变异系数、夹矸厚度系数、断层指数、煤层埋深、奥亚膨胀度和黏结指数,影响建炉可行性、过程易控性两个方面。就贵州UCG敏感性地质因素来说,UCG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建炉可行性,气化炉选址应优先考虑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煤层条件的影响;为持续推进煤炭地下气化产业发展,下一步或可立足于我国煤炭资源特性及赋存条件实际,以“四性”认识为基础建立统一的UCG地质风险评价准则,进而为典型地质条件先导性试验区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周泽易同生易同生周永峰汪凌霞秦勇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地质因素主成分分析
黔北地区海陆交互相龙潭组泥页岩孔隙分形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基于分形理论和方法,以钻井岩心泥页岩样品低温液氮吸附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黔北龙潭组泥页岩样品的孔隙分形特征,运用分析FHH模型计算了吸附孔分维值D,并探讨了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有机碳含量(TOC)、岩矿物等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样品孔隙以中孔为主,孔径主要分布在20 nm以下;分维值介于2.683~2.912之间,吸附孔分形特征明显,反映了泥页岩孔隙结构复杂和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分维值与BET比表面积、平均孔直径、BJH中值半径呈较好的相关性,与最大吸附量、有机碳含量和石英亦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与黏土矿物相关性不明显。
汪凌霞汪凌霞王冉罗沙王冉
关键词:泥页岩孔隙结构龙潭组
贵州无井式UCG选址选层“四性”地质评价模式与资源类型划分被引量:1
2024年
为建立科学系统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地质风险评估模式,解决煤炭地下气化(UCG)选址选层难题,提出了一种以“建炉可行性、过程易控性、气化安全性、开发经济性”四性认识为基础,利用FAHP模糊层次分析法创建的包括4项一级指标、10项2级指标、26项3级关键地质参数的地质评价要素层次结构模型。该模型引入“阈值”概念,对断层指数、奥亚膨胀度、黏结指数、上覆含水层距离4项指标的超“阈值”情况实施“一票否决”,充分重视特定地质参数对UCG控制的关键作用;通过“两两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权重向量,根据隶属函数厘定指标层隶属度;并提出了相应地质评价技术方法,配套建立了权重积、综合权重积以及最优3段分割等算法,将所涉及指标量化分析,精准判断资源类型与级别;同时基于矩阵结构混合编码方式,提出了“四性四级”五位编码的UCG资源类型表征系统。最终形成了以“四性”理论为基础,“算法”为骨架,“四性四级”五位编码为灵魂的科学化、系统化UCG选址选层地质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可在多场耦合的UCG生产过程相关风险识别机制的前沿探索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有效改善现有UCG风险识别理论局限于地质单方面,缺乏工程联系的问题,实现大区域的UCG量化选址选层,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煤炭地下气化战略规划提供解决途径,从而提出可供分步实施的典型地质条件先导性试验区建议,推动煤炭地下气化产业化进程。
周泽易同生易同生周永峰杨磊秦勇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地质评价资源分类
黔西月亮田矿区龙潭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被引量:3
2020年
通过广泛调研前人研究成果、月亮田矿区地勘资料,区域地质背景,钻取并测试区内两口钻井的17件泥岩样品;运用地球化学指标指示沉积环境,对区内龙潭组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龙潭组沉积主体时期长期处于温湿气候,利于植物繁殖;古水体以淡水环境为主,间或有短暂海侵;沉积水体以贫氧至厌氧的弱氧化至还原性环境为主,为区域聚煤作用提供了良好条件;龙潭组物源以来自大陆岛弧的玄武岩为主。研究结果符合贵州省大地构造背景,不仅进一步佐证了研究区在晚二叠世龙潭期作为沉降区,长期接受玄武岩物源沉积,也揭示了古沉积环境及物源区构造背景,为区域地质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周泽慕熙玮汪凌霞
关键词:龙潭组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物源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