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富涛 作品数:9 被引量:156 H指数:5 供职机构: 陕西省安康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CD133、CD34、DOG-1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与胃肠间质瘤诊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CD133、CD34、DOG-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病理切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法对CD133、CD34、DOG-1的含量进行染色检测并分析。结果 CD133阳性表达率在年龄因素中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D34阳性表达率在风险分级以及肿瘤直径因素中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DOG-1阳性表达率在性别、肿瘤部位以及肿瘤浸润程度的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D133、CD34、DOG-1均高表达于胃肠间质瘤组织中,其中DOG-1的阳性表达率最高,并且三者可能存在协同刺激作用,共同促进了胃肠间质瘤的发生发展。 陈双江 舒俊伟 杜嘉原 汪富涛 成勇 徐冰 李娜 樊林关键词:胃肠间质瘤 CD133 CD34 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高龄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60岁以上男性结直肠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组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学... 陈双江 舒俊伟 汪富涛关键词:结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临床疗效 老年患者 文献传递 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PVT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总体生存率的关系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PVT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总体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lncRNA PVT1的相对表达量;分析lncRNA PVT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与总体生存率间的关系。结果lncRNA PVT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0075 vs 0.00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6)。lncRNA PVT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χ^2=5.948,P=0.015)、临床分期(χ^2=12.349,P=0.006)、淋巴结转移(χ^2=20.942,P<0.001)、远端转移(χ^2=5.330,P=0.021)和Her2(χ^2=5.221,P=0.022)显著相关。lncRNA PVT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低于lncRNA PVT1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lncRNA PVT1是一种可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潜力的生物学指标。 牛智平 王娟 汪富涛 成勇 舒俊伟 杜嘉源关键词:乳腺癌 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血清ALB、AFP水平及LSR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血清清蛋白(ALB)、甲胎蛋白(AFP)水平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LSR)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98例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最大径、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检测患者血清ALB、ALT、AST、AFP水平并计算LSR。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1年的术后随访,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临床资料或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以及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LB、AFP水平及LSR单独或联合用于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患者术后血清LSR、AFP水平低于术前(P<0.05),ALB水平高于术前(P<0.05)。经1年随访,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51例)和预后不良组(47例)。预后良好组ALB水平、肿瘤组织分化型所占比例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年龄、LSR、AFP水平,TNM分期Ⅲ、Ⅳ期患者所占比例,肿瘤浸润深度T4a、T4b患者所占比例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患者年龄、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型=0,分化不良型=1)、AFP水平、LSR与ALB水平均呈负相关(r<0,P<0.05);患者年龄、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型=0,分化不良型=1)、LSR与AFP水平均呈正相关(r>0,P<0.05);患者年龄、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型=0,分化不良型=1)与LSR均呈正相关(r>0,P<0.05)。ALB、AFP、LSR联合用于预后评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各项指标单独使用(P<0.05)。结论ALB、AFP水平及LSR与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预后有关,上述指标有助于患者预后判断,对早期治疗有指导作用。 陈港心 杜嘉原 汪富涛 成勇 徐冰 张典朋 舒俊伟关键词:胃癌根治术 清蛋白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持镜体会 被引量:4 2014年 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国内外各大医院广泛开展,其手术范围及领域不断扩展.利用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各种疾病,已成为当今乃至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腹腔镜外科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可以说普通外科领域几乎所有的手术都有可能用腹腔镜技术完成.但是持镜助手训练这一环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缺乏正规培养训练,一些新开展腹腔镜手术的持镜医师未经正规培训即仓促手术,致使手术难度增大,手术时间延长,并发症增多.腹腔镜外科手术中,持镜助手配合的默契程度直接关系到手术能否成功[1].可以说在腹腔镜手术中持镜医师是整个手术的眼睛.术野暴露如何,图像是否清晰,都取决于持镜医师.如果持镜医师不够熟练,将直接影响术者操作,增加手术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因此一名合格的持镜医师,需要长时间的培训,与主刀医师配合相对固定,充分了解主刀医师的操作习惯[2]. 汪富涛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利用腹腔镜设备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患者中35例成功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加胆囊切除术,1例因阑尾根部坏疽穿孔而中转开腹,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虽然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传统的腹腔镜或开腹阑尾切除术的难度增大,但其切口美观、损伤小、对器械要求低。通过不断积累操作经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有望成为阑尾切除术的理想选择。 牛智平 汪富涛关键词: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阑尾炎 80岁以上高龄胆道结石患者的腹腔镜治疗 被引量:6 2012年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逐步取代传统胆囊切除术成为临床首选术式的同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道取石也逐渐取代部分传统的开腹胆道探查术。由于高龄胆道结石患者合并症多,病程时间长,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故临床上对此类患者行胆道手术存在顾虑。笔者2006年8月—2011年10月对14例80岁以上的高龄胆道结石患者行胆道手术,总结报告如下。 许宁 滕毅山 孙敏 汪富涛关键词:胆道结石 腹腔镜 5-FU通过靶向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干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5-氟尿嘧啶(5-FU)对结直肠癌干细胞(CRC-CSC)活性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术分选CD133标记的CRC-CSC,以不同浓度5-FU(6.25、12.50、25.00μmol/L)处理细胞,对照组以等体积培养液处理。药物作用48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平板克隆实验和球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能力及悬浮球形成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5-FU处理后CRC-CSC细胞增殖能力(24 h、48 h两组分别为0.31±0.03vs. 0.53±0.05;0.37±0.03 vs. 0.61±0.05)和迁移能力(24 h、48 h两组分别为9.63±0.72 vs. 38.69±0.88;16.21±1.17 vs.58.69±1.32)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24 h、48 h两组分别为46.91±0.94 vs. 18.46±0.88;55.22±1.24 vs. 28.42±1.18)显著降低(P<0.05);48 h时高剂量5-FU组细胞克隆数(50.32±10.15 vs. 102.62±11.36)和悬浮球形成数(29.15±8.42 vs. 96.87±9.33)显著增加(P<0.05),Cyclin D1(0.17±0.03 vs. 0.95±0.02)、C-Myc(0.27±0.03 vs. 1.15±0.12)和β-catenin(0.46±0.03 vs. 0.85±0.0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 5-FU可通过靶向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CRC-CSC细胞活化,提高其克隆和悬浮球形成能力,从而促进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舒俊伟 杜嘉原 汪富涛 成勇 陈港心 徐冰 张典朋 陈双江关键词:结直肠癌 肿瘤干细胞 5-氟尿嘧啶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复发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125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26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开腹式阑尾切除术和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开腹组比,腹腔组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而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明显加长(P<0.05),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与开腹组比,腹腔组术后评分更优(P<0.05)。两组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残端漏、腹腔脓肿等,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治疗发病48h内的各类型急性阑尾炎中疗效确切,优点突出,尤其在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治疗中,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杜嘉原 汪富涛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阑尾切除术 外科疗法 腹腔镜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