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映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基因
  • 3篇养殖
  • 3篇野生群体
  • 3篇罗非鱼
  • 3篇黄鱼
  • 3篇大黄鱼
  • 2篇选育
  • 2篇盐碱
  • 2篇养殖群体
  • 2篇尼罗
  • 2篇尼罗罗非鱼
  • 2篇半致死浓度
  • 1篇代谢
  • 1篇凋亡
  • 1篇性别分化
  • 1篇野生
  • 1篇应激
  • 1篇幼鱼
  • 1篇脂质
  • 1篇脂质代谢

机构

  • 9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宁德市富发水...

作者

  • 9篇王映
  • 5篇赵金良
  • 3篇陈良标
  • 2篇梁从飞
  • 2篇吴俊伟
  • 2篇王燕
  • 1篇伍勇
  • 1篇赵永华
  • 1篇罗明坤

传媒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河北渔业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形态、鳞片及耳石特征比较被引量:15
2016年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鉴别特征,比较分析了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鳞片与矢耳石轮纹特征差异。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群体的肥满度(Fatness)、体高(BH)/体长(BL)、体厚(BT)/体长(BL)和尾柄高(CPH)/尾长(TL)比值显著大于野生群体(P〈0.01),野生群体躯干长(TL)/体长(BL)比值大于养殖群体(P〈0.05),养殖群体在体型上出现偏短、粗现象。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在鳞片轮纹特征上无显著差异,部分个体鳞片上观察到有年轮和副轮分布。野生群体耳石轮纹较为致密,明暗带间隔不均,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为深黄色,年龄组成复杂,有0~2个年轮;养殖群体耳石轮纹较稀疏,明暗带间隔均匀,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较透明,观察到有1个年轮。这些差异间接反映了两个群体在生活环境条件、食物饵料供给方面的差异,可作为大黄鱼群体鉴定与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王映柯巧珍刘家富陈佳JEERAWAT Thammaratsuntorn赵金良翁华松韩坤煌
关键词:大黄鱼养殖群体野生群体鳞片耳石
斑马鱼Tg(Crystal-pro-gsdf-2A-egfp)质粒的构建及验证
2018年
为研究性腺体衍生因子基因(gsdf)在斑马鱼Danio rerio精巢发育过程中相关分子调控机制模型,提取了斑马鱼精巢总RNA,逆转录合成c DNA,并以其为模板,用RT-PCR法扩增得到gsdf基因,构建了以小鼠gamma-crystalin启动子启动的斑马鱼gsdf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融合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Tg (Crystal-pro-gsdf-2A-egfp),采用显微注射技术注射该质粒至1细胞期的斑马鱼受精胚胎中。结果表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19尾能在眼部晶状体中特异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F0代斑马鱼,将表达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斑马鱼同野生型(WT)非转基因斑马鱼杂交,最终获得能特异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F2代,且gsdf基因能在斑马鱼眼部晶状体中特异表达并稳定遗传。研究表明,在斑马鱼上建立的Tg (Crystal-pro-gsdf-2A-egfp)转基因品系,为研究和观察斑马鱼精巢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郭安宁关桂君王映孙凯庆陈良标
关键词:精巢发育
鳞头犬牙南极鱼LeptinB基因在抵御低温应激中的作用
2023年
为了探究瘦素基因(LeptinB,LepB)在斑马鱼肝脏细胞系(ZFL)低温应激中的作用,本研究根据鳞头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mawsoni)LepB基因(DM-LepB)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克隆到构建的pTOL2-actin-EGFP质粒中(启动子为斑马鱼的β-actin)。选取Eco RⅠ和Bam HⅠ为限制酶,设计构建了pTOL2-LepB+HIS-EGFP表达载体,并转染至ZFL细胞中。选择致死温度10℃进行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低温胁迫下细胞的存活率,使用增强型CCK-8试剂盒检测了低温条件下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使用荧光探针DHE检测了细胞活性氧(ROS)含量。结果显示,Lep B基因的过表达能有效减少细胞ROS的产生,减轻细胞凋亡以应对低温胁迫。分析还显示,DM-LepB的过表达也有利于维持低温刺激下的胞内ATP水平与线粒体状态,有效减轻低温刺激对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作用,对细胞冷应激起到保护作用。采用油红O染色和甘油三酯(TG)实验检测发现,DM-LepB基因能减缓低温刺激时细胞脂质的消耗,较多的脂质保留可减弱低温刺激对细胞的伤害,使得细胞能更好地抵抗低温损害。研究结果为揭示南极鱼类的低温适应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万金铭王映陈良标
关键词:细胞凋亡脂质代谢
尼罗罗非鱼选育一代耐盐碱和生长性能评估被引量:5
2015年
以尼罗罗非鱼耐盐碱选育一代为材料,开展幼鱼慢性致死试验和鱼种不同盐碱环境(S0A0、S10A0、S10A2、S10A4、S10A6)中生长试验,评估选育一代的盐、碱耐受性能和生长性能。慢性致死试验结果表明,选育一代山东、上海、河北品系的半致死盐度分别为53.95(±1.29)、53.36(±1.53)、56.25(±2.12)g/L,半致死碱度分别为19.18(±1.24)、18.73(±1.20)、20.05(±1.37)g/L。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选育一代的日增重率表现为下降趋势,S0A0组显著大于其他各组,S10A0、S10A2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S10A4、S10A6组;除S10A6组中山东品系日增重率大于上海、河北品系外,各盐碱组中3个品系间无显著差异。
梁从飞筴金华张艳红任炳琛吴俊伟王燕王映赵金良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半致死浓度
尼罗罗非鱼盐碱选育二代幼鱼耐受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急性致死试验方法,评估了尼罗罗非鱼盐碱选育二代幼鱼的半致死盐度、半致死(碳酸盐)碱度与半致死盐碱度。结果表明,选育二代幼鱼96h半致死盐度为21.809g/L;96h半致死碱度为8.514g/L。10g/L盐度条件下,96h半致死碱度为5.925g/L;15g/L盐度条件下,96h半致死碱度为4.583g/L;20g/L盐度条件下,96h半致死碱度为1.897g/L。该结果为罗非鱼耐盐碱选育研究与养殖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吴俊伟梁从飞筴金华张艳红任炳琛王燕王映赵金良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半致死浓度
大黄鱼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鉴定技术研究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海水经济鱼类。随着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使得野生大黄鱼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天然捕捞资源急剧下降,为了恢复和保护大黄鱼资源,我国水产...
王映
关键词:大黄鱼核基因
文献传递
尼奥罗非鱼及其亲本中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比较
2015年
Dmrt1、Amh、Cyp19a1a、Foxl2是鱼类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的重要基因,为了研究罗非鱼种间杂交后代的性别形成机制,对尼奥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及其亲本中这4个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性别表达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Dmrt1、Amh基因在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卵巢(P<0.05或P<0.01),而Cyp19a1a、Foxl2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量则显著高于精巢(P<0.05),4个基因在尼奥罗非鱼精巢、卵巢中的表达模式与其亲本基本一致;奥利亚罗非鱼精巢中Dmrt1基因表达高于尼罗罗非鱼,卵巢中Cyp19a1a、Foxl2基因表达也高于尼罗罗非鱼;尼奥罗非鱼精巢、卵巢中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亲本,特别是精巢中Cyp19a1a、Foxl2基因的表达水平极低。推测Cyp19a1a表达抑制可能是引起尼奥罗非鱼雄性率高的重要条件之一。
伍勇简伟业赵永华王映Thammaratsuntorn Jeerawat罗明坤赵金良
关键词:罗非鱼基因表达
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骨骼micro CT扫描显微结构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了解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脊椎骨骨骼显微结构的差异,本研究运用了MicroCT技术对大黄鱼全鱼骨骼系统进行了扫描与三维重建,选取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背部和尾部脊椎骨进行了显微结构参数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大黄鱼脊椎骨与头骨、尾骨相连,脊椎骨26个,肋骨附着在第1~11腹椎,无肌间刺,胸鳍位于头骨后,背鳍、腹鳍、臀鳍和尾鳍与脊椎骨并不相连。大黄鱼野生群体背部和尾部脊椎骨的组织矿物质密度和骨矿物质密度均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1),骨体积分数较养殖群体大(P<0.05),骨小梁间隔较养殖群体小(P<0.05),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结构模型指数上没有差别。推测是由于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食物组成、生活环境以及活动情况等差异造成的。
王映赵金良柯巧珍刘家富陈佳翁华松韩坤煌
关键词:养殖群体野生群体骨骼
伯氏肩孔南极鱼dusp1基因在冷应激中的功能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研究极地鱼类双特异性磷酸酶1 (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1, dusp1)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作用,实验采用RT-PCR技术从Trematomus bernacchii中克隆获得了编码区含有1128个核苷酸的dusp1同源基因,可编码376个氨基酸残基。将其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usp1并转染至人胚肾293T(HEK293T)细胞中,同时以pcDNA3.1空载质粒作为对照。使用荧光探针DCFH-DA检测了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ssay, ROS)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低温胁迫下细胞的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和RT-qPCR技术分析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伯氏肩孔南极鱼dusp1基因能在293T细胞中大量表达,并定位于细胞核;在低温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伯氏肩孔南极鱼dusp1基因的过表达能显著减少细胞ROS的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并抑制促凋亡基因P38/MAPK的过度磷酸化和凋亡效应基因caspase-3的上调,减轻细胞在低温下的受损程度。研究表明伯氏肩孔南极鱼dusp1的过表达提高了293T细胞的抗寒能力,在细胞低温应激过程中具有保护功能。研究结果为探究极地鱼类低温适应性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究冷胁迫下硬骨鱼类dusp1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王映胡玲红王化敏陈良标
关键词:冷应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