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光
- 作品数:21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中俄文化产业合作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跨国文化产业合作不同于普通的国家间经贸合作,文化宣传、文化交流、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是蕴含着文化属性的,这必然会带来国家间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交汇与融合。近年来,中俄文化产业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前景广被看好。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认同与近年来频繁的中俄文化交流,促进了两国文化产业合作。而两国的文化差异也并非只携带着负能量,它在中俄文化产业合作中是一把双刃剑。规避文化冲突,促进文化融合,中俄文化产业合作就可以更上一个新台阶。
- 白晓光
- 关键词:文化
- 黑龙江省加强对俄地方合作的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中俄地方合作是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俄全面务实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支撑,是中俄关系不断深化的重要参考。近年,在"一带一盟"对接框架下,中俄地方合作蓬勃发展,双方有130多对城市缔结了友好省州或友好城市。中俄地方合作区域从边境口岸地区向内陆及沿海地区延伸。同时,中俄地方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在重点领域的合作取得突破性成效。
- 白晓光
- 关键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两国中俄关系
- 黑龙江人形象在俄罗斯的演变研究
- 2017年
- 受地缘、历史文化和黑龙江省在对俄全面合作中的重要地位等因素影响,在俄罗斯,黑龙江人形象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形象,是中国形象在俄罗斯最典型的缩影。随着时代的变迁,黑龙江人形象也在发生变化,总的趋势是不断提升、向好。打造以黑龙江人形象为典型的中国形象,树立和传播黑龙江人在俄罗斯人心中的良好形象,需要政府、媒体、企业和民众共同努力。
- 白晓光
-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 新形势下黑龙江省对俄文化交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 2022年
- 黑龙江省是对俄文化交流强省,对俄文化交流具有地缘与历史文化等优势,尤其经过近年的发展对俄文化交流从常态化向产业化迈进、从单一化向融合化跨越、从线下向线下线上协同发展,已形成鲜明的龙江特色。2020年以来,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使黑龙江省对俄的多项重要文化交流活动被迫延缓,与疫情前相比,在对俄文化交流中民众参与度不高、交流形式有待创新、推动双边文化交流合作的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更加凸显出来。为发挥文化交流对中俄全面务实合作的促进作用,带动双边文化产业合作及人文合作,黑龙江省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对俄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稳固对俄文化交流的龙头地位。
- 白晓光
- 关键词:文化交流中俄文化交流
- 俄远东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医疗卫生事关人民健康,是重大民生问题之一。保障远东地区人口健康发展及持续增长是俄始终坚持的国家政策之一。苏联解体后,远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较欧俄地区缓慢,医疗机构固定资产老旧、医疗技术设备落伍、病床紧张、医疗人才缺乏等难题对区域人口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近年,通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系现代化改造、加强医药市场监管力度等措施,远东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也为远东地区在医疗卫生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白晓光
- 关键词:公共卫生
- “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框架下经济合作新模式被引量:5
- 2017年
- 俄罗斯和中国计划到2015年时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一系列地缘政治与宏观经济因素影响这个计划注定无法实现,2016年两国贸易额共计660亿美元。然而,把目标设定为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增加到2000亿美元,依然是个重要的里程碑。为此,在欧亚经济委员会范围内发起了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的协议,以建立共同的经济空间为重要手段,形成包括欧亚经济联盟和东盟国家在内的大型区域一体化同盟。
- Д.В.涅斯捷罗娃白晓光
- 关键词:经济联盟经济合作双边贸易额对接宏观经济
- 中俄文化差异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当今世界,日趋呈现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态势。不同的民族文化,对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或制约,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也会给两国间的经贸、政治往来等带来影响。中俄两国贸易往来历史悠久。进入2012年,两国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迈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车道。研究中俄文化差异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可以规避在两国经贸合作中因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促进两国在人文等更多领域的合作,进而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 白晓光
- 关键词:文化经贸
-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通过打造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实现了文化产业的提质增量。研究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现状发现,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具有联动布局、层次分明,形式多样、门类齐全,特色鲜明、行业广泛等特点,同时也存在投融资难、产业融合度低、人才短缺等问题。黑龙江省应紧抓文化产业大发展契机,提高园区站位,积极打造东北地区文化产业集群,加快园区与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创新文化产业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园区的产业链条,充分激发园区的聚集效应,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 白晓光
-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
- 俄罗斯媒体对中共十九大的反响及对中国经济形象的认识被引量:1
- 2018年
-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方位展现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坚定决心。俄罗斯媒体积极关注中共十九大,尤其高度评价当前中国的经济形象,认为十九大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构想不仅会推动中国发展,也将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巨大促进作用。俄全面认识中国经济形象,一方面利于其借鉴中国经济改革、"十三五"规划等经济发展中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将推动中俄全面务实合作的深入发展。
- 白晓光
- 1939年《中苏通商条约》及其签订原因探究
- 2015年
- 1917—1935年的中苏关系曲折多变,两国贸易往来深受影响。1932年中苏复交后,为发展本国经济,两国都把签订贸易协定一事提上日程。1935年,两国在互换通商条约草案后交涉未果,这一草案在双方数轮谈判中被拖延,直到1939年6月16日才最终签订了《中苏通商条约》。条约迟迟无法签订的直接原因是两国间存在巨大利益冲突,两国在友好合作问题上政治态度均不明确。但时至1939年,国际局势变化与战争威胁使中苏关系进一步密切,两国经济利益的冲突在共同的国家安全危机面前化解了。条约的签订不仅促进了中苏经贸合作的发展、使中苏关系更趋密切,而且加快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步伐。
- 白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