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璇
-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和δ^(18)O及δ^(13)C的空间与粒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3
- 2013年
- 为深入研究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碳酸盐的来源及其控制因素,采用湿筛法,对南海北部珠江口、陆架、陆坡及海盆表层沉积物中碳酸盐的含量、δ18 O和δ13C及其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碳酸盐可能主要以海洋自生碳酸盐为主,其含量在空间上以陆坡显著高于海盆、陆架及珠江口为特征。粒度上,陆架(水深80m)和浅陆坡(水深550m)处碳酸盐的粒度分布相对平均,但在珠江口及730m以深,76.9%~84.5%的碳酸盐分布于小于32μm的粒级中。另外,珠江口和陆架与陆坡和海盆碳酸盐δ18 O和δ13 C的空间及粒度分布特征显著不同。珠江口陆架区,在空间上从珠江口向陆架,全样碳酸盐的δ18 O和δ13 C由轻变重。粒度上,碳酸盐的δ18 O和δ13 C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变重,并且δ18 O和δ13C之间正相关,主要受珠江淡水的δ18 O及其δ13CDIC控制。陆坡海盆区,空间上,从陆坡向海盆,δ18 O略有变轻,δ13C基本不变。粒度上,碳酸盐的δ18 O和δ13C随着粒度的增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并且δ18 O与δ13 C之间不相关或负相关。其δ18 O可能主要受表层海水的温度控制,其δ13C可能主要受海水δ13CDIC控制。
- 李春园孙蕾葛璇喻涛
- 关键词: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粒度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