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超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缺陷
  • 2篇获得性
  • 1篇动态增强扫描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断层成像
  • 1篇新型隐球菌
  • 1篇新型隐球菌性
  • 1篇新型隐球菌性...
  • 1篇血管
  • 1篇炎性
  • 1篇隐球菌
  • 1篇隐球菌性
  • 1篇隐球菌性脑膜...
  • 1篇影像技术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乳腺

机构

  • 4篇上海市公共卫...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省太和县...

作者

  • 4篇蒋超
  • 1篇周晓辉
  • 1篇彭秀华
  • 1篇徐春华
  • 1篇陈丽香
  • 1篇秦波音
  • 1篇周粟
  • 1篇张志勇
  • 1篇杨华
  • 1篇施裕新
  • 1篇任晓楠
  • 1篇王峻峰
  • 1篇李顺
  • 1篇沈杰
  • 1篇王超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联合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20年
乳腺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持续增长,严重影响女性身体健康,给正常的生活和家庭蒙上阴影,由于早期乳腺癌发病症状不明显,诊断病情往往采用影像学检查或病理活组织检查,来探查患者体内是否存在不易发现的有恶化风险的乳腺肿块^[1]。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影像仪对患者体内肿瘤位置、大小、形态扫描出来的图像辨识度更为准确,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敏感度高达90%左右,逐渐成为乳腺肿块检查上的主要选择,但由于特异度较低的缺点,使图像检查的精确度并不是很高^[2]。
蒋超郭莉邓波
关键词:肿瘤位置影像技术图像辨识动态增强扫描乳腺癌
一种肾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涉及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构建的实验模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源细胞构建肾人源化小鼠模型的方法及构建的肾人源化小鼠模型。本发明的构建方法包括步骤:将间充质干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从尿液中分离...
周晓辉蒋超王超任晓楠李顺陈丽香武斌秦波音杨华彭秀华徐春华
获得性弓形体脑病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获得性弓形体脑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7例临床诊断为获得性弓形体脑病患者的头颅MRI及CT资料,探讨弓形体脑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7例患者的MRI均为多发性病灶,总病灶数为215个,平均(12.64±10.25)个,其中16例皮髓质交界区有病灶,平均(10.47±8.95)个;病灶也可发生在基底节区,较少发生在小脑、脑干,脑膜可受累。病灶多呈结节状、团块状、斑片状,其中11例可见病灶周围有水肿带,可有占位效应。平扫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 WI)呈边界不清的等低信号影,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 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高信号为主。15例行MR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环状、结节状及斑片状明显强化,其中7例脑膜呈结节状或线状增厚强化;10例经抗弓形虫治疗后复查MR显示病灶有明显吸收好转。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可观察病灶的发展及转归的代谢信息变化。CT平扫主要呈等密度结节灶及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呈不同程度的结节状、片状或环状强化。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可以诊断获得性弓形体脑病,MRI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周粟施裕新张志勇王峻峰沈杰蒋超
关键词:获得性弓形体脑病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AIDS合并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病人颅内感染新型隐球菌的MRI表现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AIDS病人感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并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的头颅MRI表现。方法:收集并分析18例AIDS病人在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发生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并合并感染新型隐球菌性脑炎的头颅MRI图像的特点。结果:MRI影像学表现为阳性16例,出现胶状假囊、胶状假囊引起的V-R间隙扩大共13例(28处),局灶性、弥漫性脑膜强化6例(7处),隐球菌瘤3例,脑积水2例,脑萎缩2例,合并肺内感染2例。结论:胶状假囊、胶状假囊引起的V-R间隙扩大及弥漫性、局灶性脑膜强化是其特征性MRI表现,可合并或不合并占位效应、脑积水、脑萎缩或其他部位感染。
程好堂高友富韦志蒋超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