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秋娥

作品数:19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母婴
  • 7篇病毒
  • 6篇阻断
  • 5篇孕妇
  • 5篇母婴阻断
  • 4篇乙型
  • 4篇载量
  • 4篇女性
  • 4篇母婴传播
  • 4篇结核
  • 4篇肝炎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盆腔
  • 3篇盆腔炎
  • 3篇结核性
  • 3篇结核性盆腔炎
  • 3篇宫颈
  • 3篇病毒载量
  • 2篇阳性
  • 2篇乙肝

机构

  • 19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9篇蔡秋娥
  • 9篇万建玉
  • 8篇王淼
  • 6篇陈丽云
  • 6篇王淼
  • 6篇刘玉娟
  • 4篇张明霞
  • 3篇陈少平
  • 2篇宁艺芳
  • 2篇杨倩婷
  • 2篇崔璐
  • 2篇张洁云
  • 2篇易晶晶
  • 1篇黄海燕
  • 1篇苟继周
  • 1篇陈献雄
  • 1篇易云兰
  • 1篇朱秀云
  • 1篇邓群益
  • 1篇刘映霞

传媒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新发传染病电...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妇产与遗传(...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核性盆腔炎患者外周血T_H17/Treg细胞的表达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结核性盆腔炎患者外周血T_H17/Treg细胞免疫应答情况,探讨其在结核性盆腔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胞内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6例结核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_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健康育龄期妇女25例作为对照,并对28例患者抗结核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T_H17/Treg细胞的变化情况进行随访检测。结果结核性盆腔炎患者外周血T_H17细胞的百分比为(3.26±1.30)%,明显低于对照组(4.92±1.71)%(P<0.01),Treg细胞的百分比为(5.18±1.53)%,明显高于对照组(3.26±1.10)%(P<0.01);结核性盆腔炎患者治疗6个月后T_H17细胞表达水平(4.67±1.75)%明显高于治疗前(3.26±1.30)%及治疗3个月(3.70±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6个月后Treg细胞表达水平为(3.93±0.94)%,明显低于治疗前(5.18±1.53)%及治疗3个月(4.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6个月后Treg细胞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T_H17/Treg细胞的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3个月后升高不明显,治疗6个月后T_H17/Treg细胞的比值(1.18±0.34)%较治疗3个月(0.77±0.21)%和治疗前(0.55±0.13)%升高明显(P均<0.01),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结论 T_H17/Treg细胞参与了结核性盆腔炎患者的免疫应答,并存在T_H17/Treg的失衡状态。
刘玉娟蔡秋娥张洁云朱秀云张明霞陈献雄
关键词:结核性盆腔炎TH17细胞TREG细胞流式细胞术
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早期结核性盆腔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早期结核性盆腔炎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妇科确诊的46例结核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随机选择同期非结核性盆腔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联合高通量抗体芯片技术(结核菌特异性IFN-γ ELISPOT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和腹腔镜手术或腹腔穿刺抽取的盆腔积液,比较两组患者结核菌特异性IFN-γ ELISPOT检测技术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盆腔积液诊断阳性率为97.8%(45/46),外周血诊断阳性率为87.0%(40/46),盆腔积液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外周血标本(P<0.01)。结核性盆腔炎和非结核性盆腔炎患者采用盆腔积液进行检测,结核性盆腔炎患者的诊断阳性率为97.8%(45/46),非结核性盆腔炎患者的诊断阳性率为10.0%(3/30),不管是采用盆腔积液还是外周血进行检测,结核菌特异性IFN-γ ELISPOT检测技术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85%。结论结核菌特异度IFN-γ ELISPOT检测技术诊断早期结核性盆腔炎特异性及敏感性高,并且能特异性地区分结核性盆腔炎与非结核性盆腔炎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蔡秋娥王淼万建玉张明霞刘玉娟
关键词: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性盆腔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不同病毒载量对母婴传播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HBV感染孕妇不同病毒载量对母婴乙肝病毒传播的影响,通过风险评估及干预治疗等方案及时阻断母婴传播,从而降低垂直传播感染率。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560例HBV感染孕妇相关资料,包括产时分娩、产后新生儿预防接种情况等。检测从建册产检开始直至分娩后1周的病毒载量、肝功能及乙肝标志物。分析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不同病毒载量对母婴病毒传播及早产与剖宫产的影响。结果检测结果显示高病毒载量组孕妇孕期肝功能转阴率与低病毒载量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高病毒载量组孕妇肝功能恢复时间长,手术产率高,早产率高,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外周血HBs Ag、HBeAg及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低病毒载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降低新生儿HBV感染几率,孕前规范抗乙肝病毒治疗、孕期风险评估与干预治疗等方案是防治乙肝母婴传播的必要手段。
蔡秋娥王淼陈丽云万建玉陈少平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孕妇病毒载量母婴传播
超声引导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6例早孕自愿终止妊娠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83例在超声引导下行无痛人流术;观察组83例在超声引导下联合米索前列醇行无痛人流术。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宫颈扩张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丙泊酚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宫颈松弛度明显提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米索前列醇行无痛人流术对于早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海燕蔡秋娥王淼
关键词:超声引导米索前列醇早孕无痛人流术
HIV阳性女性宫颈HR-HPV感染及子宫颈细胞学筛查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女性患者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病毒(HR-HPV)感染情况以及子宫颈细胞学筛查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9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爱心门诊就诊的HIV阳性女性患者206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妇科门诊行宫颈癌筛查的HIV阴性患者20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宫颈HPV检测及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检查(LCT),观察两组患者宫颈HR-HP感染情况及LCT异常情况,并对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予以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HR-HPV感染率为33.50%,同对照组16.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CT阳性率为87.86%,同对照组49.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HR-HPV感染患者CD8^+细胞数与未感染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细胞数及CD4^+/CD8^+较未感染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阳性女性HR-HPV感染概率较大,LCT阳性检出率更高,宫颈上皮病变及恶性病变发生风险较大;HIV阳性患者感染HR-HPV同CD4^+细胞数及CD4^+/CD8^+有一定关联。
蔡秋娥万建玉王淼陈丽云
个案管理模式构建对乙型肝炎母婴阻断随访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构建对乙型肝炎母婴阻断随访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产科门诊建档并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160例为研究对象。按门诊产检建档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以1号~80号为观察组,81号~160号为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母婴阻断知识的掌握情况、门诊产检和产前的HBV-DNA水平、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情况和婴儿出生后7个月与12个月的免疫应答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在产前的病毒控制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和HBV-DNA阳性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婴儿出生后7个月和12个月的阻断成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实施个案管理可提高乙型肝炎母婴阻断随访的依从性,减少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提高阻断的成功率,对高人口出生率和HBV高暴露地区的HBV感染孕产妇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少平宁艺芳姚思敏蔡秋娥黄娇艳易晶晶
关键词:乙型肝炎个案管理母婴阻断依从性
妊娠期乙肝患者服用替诺福韦后阻断宫内乙肝病毒传播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妊娠期服用替诺福韦后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不同时期收治的乙型肝炎妊娠孕妇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4年12月446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2015年1月-2018年12月591例(观察组)妊娠24~28周起服用替诺福韦。观察两组血清HBV DNA载量、围生期不良反应、新生儿成长发育情况(身长、头围和体质量)及婴儿高病毒载量阳性情况。结果:血清HBV DNA载量,观察组服药前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分娩前观察组病毒载量[(3.21±0.14)×10^8拷贝/ml]低于对照组[(7.14±1.09)×10^8拷贝/ml],围生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7%)低于对照组(3.8%)(均P<0.05)。新生儿身长、头围、体质量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婴儿高病毒载量阳性发生率观察组无发生,对照组为0.7%(P<0.05)。结论:乙型肝炎孕妇妊娠期服用替诺福韦可有效降低母婴病毒传播几率,降低婴儿高病毒载量的阳性率,且未增加胎儿不良结局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崔璐蔡秋娥王淼王素华
关键词:替诺福韦母婴传播阻断
女性感染HIV与宫颈HR-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女性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爱心门诊就诊的HIV阳性女性203例为观察组,HIV阴性女性267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宫颈HR-HPV感染率、HPV-DNA载量以及CD_4^+、CD_8^+及CD_4^+/CD_8^+比值,分析女性感染HIV与宫颈HR-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R-HPV感染率为20.69%(42/203),高于对照组的3.75%(10/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HPV-DNA载量为(78.26±4.92)%,对照组为(21.03±2.47)%,2组HPV-DNA载量及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CD_4^+、CD_8^+及CD_4^+/CD_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女性HR-HPV感染与HIV感染呈正相关(r=0.723,P<0.05)。结论 HIV感染的发生对HR-HPV感染具有促进作用,对其进行监测能为宫颈癌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万建玉蔡秋娥陈丽云王淼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
抗病毒治疗在阻断高病毒载量乙肝孕妇母婴传播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抗病毒治疗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中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门诊进行产检并在住院分娩的336例孕妇临床资料,均HBsA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V载量≥10~6拷贝/mL,其中实验组152例自孕24周或孕28周开始口服替比夫定片600 mg/d或者富马酸替诺福韦酯二吡呋酯胶囊300 mg/d,直至分娩后停药;另外对照组184例孕期不接受抗病毒治疗。对两组的安全性以及母婴阻断的有效性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孕妇婴儿的早产率及剖宫产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妇抗病毒治疗后HBV-DNA明显下降(P<0.05),并在分娩时维持在很低水平;实验组随访12个月后新生儿HBV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率为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孕妇在合适的孕周选用安全有效的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对HBV母婴阻断的作用起着积极的作用,初步研究显示较为安全,可以作为乙肝母婴阻断的一个重要措施。
刘玉娟蔡秋娥王淼万建玉吴丽香周婷
关键词:高病毒载量抗病毒治疗母婴阻断
Elispot检测抗原特异性IFN-γ反应在结核性盆腔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检测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性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水平在结核性盆腔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Elispot技术分别对结核性盆腔炎患者(63例)和非结核性盆腔炎(19例)外周血中产生结核菌抗原特异性IFN-γ的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结果结核组中IFN-γ表达水平是94.40±9.210,非结核组是11.79±3.127,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核组阳性率是80.9%,非结核组是10.5%。结论 Elispot检测可提高结核性盆腔炎的诊断率,对结核性盆腔炎诊断提供很好的依据,是结核性盆腔炎较好的实验室诊断手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玉娟蔡秋娥段艳辉张明霞杨倩婷邓群益
关键词:结核性盆腔炎Γ干扰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