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晓英

作品数:23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中棉
  • 13篇中棉所
  • 12篇性状
  • 12篇棉花
  • 6篇育种
  • 6篇纤维
  • 4篇选育
  • 4篇基因
  • 3篇多基因
  • 3篇选育及栽培技...
  • 3篇优质棉
  • 3篇杂交
  • 3篇栽培
  • 3篇栽培技术
  • 3篇主基因
  • 3篇位点
  • 3篇纤维长度
  • 3篇纤维强度
  • 3篇产量性状
  • 2篇性状鉴定

机构

  • 23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安阳工学院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23篇李俊文
  • 23篇刘爱英
  • 23篇龚举武
  • 23篇袁有禄
  • 23篇巩万奎
  • 23篇邓晓英
  • 22篇石玉真
  • 21篇商海红
  • 21篇葛群
  • 14篇范森淼
  • 5篇陈全家
  • 5篇张震
  • 4篇卢全伟
  • 3篇王艳玲
  • 2篇陈婷婷
  • 2篇吴玉香
  • 2篇耿洪伟
  • 2篇李鹏涛
  • 1篇刘志
  • 1篇时增凯

传媒

  • 5篇中国棉花
  • 5篇棉花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陆地棉衣分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衣分是决定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其遗传研究相对较少,解析衣分性状遗传的特点,明确不同环境下衣分对产量形成的贡献机制。【方法】以国审优质棉中棉所70为基础构建的250个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群体,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9个环境下对该RIL群体及其亲本进行了表型鉴定,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综合研究衣分性状遗传变化特点。【结果】母本s GK中156衣分性状在9个环境下均大于父本901-001,RIL群体衣分分布范围为33.91%~40.18%,平均为38.01%,表现为双向超亲,偏度和峰度绝对值都小于1.0,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5.36%~8.17%;不同环境下衣分表现为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的趋势;遗传模型是以2~4对主基因或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在1.26%~83.13%,多基因遗传率在27.35%~90.83%,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在92.00%~99.35%,一般情况下衣分是以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为主,在2015年河南安阳、2016年河南安阳和2016年山东临清环境下以2~4对主基因遗传,遗传效应较高,在2015年河南安阳环境下最多检测到4对主基因的存在。【结论】衣分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大于90%,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优质棉中棉所70产量性状衣分的遗传特征,为不同生态区条件下相互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棉花产量、农民增收、QTL定位和高衣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龚举武龚举武刘爱英李俊文段丽葛群邓晓英葛群邓晓英巩万奎石玉真商海红陈全家
关键词:衣分
一种同步改良棉花纤维长度和强度性状的分子育种方法
本发明涉及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步改良棉花纤维长度和强度的分子育种方法,该方法用分子标记SSRGL16<Sub>250bp</Sub>可以在苗期预测纤维长度和强度的高低并进行淘汰,获得纤维长度和强度同时得到提高...
高玉洁石玉真李邵琦王晓宇刘爱英袁有禄李俊文卢全伟李鹏涛肖向辉龚举武牛豆豆巩万奎邓晓英潘境涛
陆海渐渗系16号染色体纤维长度及强度QTL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聚合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明确主效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在陆海渐渗系群体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应以及QTL聚合对纤维长度和纤维强度的影响。【方法】以陆地棉中棉所45与海岛棉海1的优质渐渗系MBI7561(BC_(4)F3∶5)为母本,与其轮回亲本中棉所45构建次级分离群体BC_(5)F_(2)和BC_(5)F_(2∶3),选择单株继续与轮回亲本杂交后自交,获得BC_(6)F_(2)及BC_(6)F_(2)∶3共2个世代群体材料。利用16号染色体上与已知的3个纤维长度主效QTL(qFL-16-1、qFL-16-4、qFL-16-5)和3个纤维强度主效QTL(qFS-16-1、qFS-16-4和q FS-16-5)连锁的4个简单重复序列标记(CGR6894a、PGML02608、NAU5408和NAU3594)进行检测,评价关联QTL对纤维长度和强度的影响。【结果】q FL-16-1、q FL-16-4、q FL-16-5、qFS-16-1、qFS-16-4和q FS-16-5在陆海渐渗系群体2个世代中均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4个连锁标记的辅助选择效应明显。3个QTL两两聚合均能表现出显著的累加效应;并筛选出同时聚合到2个以上QTL的纤维品质优良单株。【结论】选择的16号染色体纤维长度与强度相关的QTL在陆海渐渗系群体2个世代中均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聚合效应显著。该研究为纤维长度及强度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高玉洁李邵琦王晓宇牛豆豆卢全伟肖向辉李鹏涛龚举武李俊文刘爱英巩万奎葛群商海红潘境涛邓晓英范森淼陈全家石玉真袁有禄
关键词:数量性状位点标记辅助选择纤维长度纤维强度
一种用于观赏棉花修剪的裁剪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观赏棉花修剪的裁剪装置,包括铰接相连的第一剪体、第二剪体,第一剪柄的末端设有用于与供液装置相连的消毒液连接口,第一剪头上设有与剪刃平行的喷液槽,第一剪头内还设有与喷液槽相连的第一供液管,第一剪柄内还...
商海红范李强刘爱英范森淼张志斌张震潘境涛邓晓英袁有禄龚举武巩万奎葛群李俊文石玉真
文献传递
复式BSA-seq快速鉴定棉花相关性状的主效QTL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式BSA‑seq快速鉴定棉花相关性状的主效QTL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遗传背景相近的姊妹系材料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中棉所60和以及纤维品质较差的中棉所60选系EZ60作为母本,分别与共同父本中R014121杂...
葛群刘爱英袁有禄邓晓英巩万奎李俊文商海红龚举武张志斌范李强范森淼潘静涛
文献传递
不同环境下‘中棉所70’RIL群体棉铃重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解析棉花铃重的遗传特点,明确棉花铃重对产量形成的贡献机制。以国审优质棉‘中棉所70’为基础构建的RIL群体,在9个环境下(15AY、15LQ、15ALE、16AY、16LQ、16ALE、16KRL、16SHZ和16CD)对RIL群体和两亲本进行表型分析,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综合分析铃重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环境对铃重的影响表现为西北早熟棉区>西北中早熟棉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趋势;在9个环境下亲本对铃重的影响表现为‘901-001系’均大于‘sGK中156’,RIL群体的铃重为3.29~7.82 g,偏度和峰度绝对值都小于1.0,呈正态分布,变异系数为5.78%~8.72%。其遗传模型是以2~4对主基因或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控制,在15AY和16CD环境下最多检测到4个主基因的存在,一般情况下,铃重是以多基因遗传为主,主基因遗传率在6.96%~45.69%,多基因遗传率在51.06%~88.99%。表明铃重性状受环境与基因型互作影响很大。
龚举武龚举武刘爱英姜骁李俊文李俊文邓晓英巩万奎葛群巩万奎石玉真商海红陈全家
关键词:铃重RIL群体
优质棉中棉所127相关杂交分离群体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为了进一步揭示棉花优质品种的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筛选纤维品质突出的优异材料,本研究以优质品种中棉所127为父本,与高产品系sGK中156为母本杂交,构建F2和F2:3分离大群体,对分离群体的纤维产量与品质进行初步评价分析。结果表明F2和F2:3世代中铃重、衣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和整齐度性状均呈正态分布,表现双向超亲分离,群体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超高亲比例分别为61.38%和69.55%,断裂比强度的超高亲比例分别为42.12%和61.00%,铃重的超高亲比例分别为41.31%和28.43%。2个分离世代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这2个主要纤维品质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同步对纤维产量和品质进行改良具有一定的难度。筛选出同时在F2和F2:3中断裂比强度大于38.00 cN/tex的优异材料10个,且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均大于31.00 mm。本研究为棉花纤维产量和品质QTL挖掘及分子聚合育种等储备了大量的基础材料。
张小微王晓宇葛群龚举武龚举武李俊文刘爱英巩万奎商海红邓晓英邓晓英范森淼石玉真陈全家
关键词:优质棉品质性状产量性状
优质棉花品种中棉所127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8
2021年
介绍中棉所127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以及栽培要点。
龚举武代帅袁有禄袁有禄时增凯石玉真葛群石玉真刘爱英商海红李俊文商海红巩万奎范森淼邓晓英
关键词:棉花栽培技术
杂交棉中棉所70后代分离群体产量品质的表型变异分析被引量:24
2016年
中熟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70具有高产优质特点,由高产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抗虫棉SGK 156与品质优异的渐渗系材料901-001为亲本配制。本文对该杂交种F1及其自交后代F2、F2:3、F2:4和F2:5共4个分离世代材料的皮棉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纤维品质表现突出,上半部平均长度平均为33.00 mm,断裂比强度为33.3 c N·tex-1。在分离群体中,各性状均存在大量的超亲变异,衣分与纤维长度及强度为极显著负相关,与马克隆值为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棉花产量与品质间的同步改良仍存在困难。此外,从F2:5株系中挑选出11个优异品系,其中4个材料的皮棉产量超对照,上半部平均长度均高于31.80 mm,断裂比强度在31.0 c N·tex-1以上,铃重均大于6.26 g,衣分最高为38.64%,这表明通过高代自交是可以筛选出具有优异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品系。本研究为棉花数量性状遗传、基因功能分析、基因聚合育种改良等研究储备了大量的基础材料。
叶祯维邓晓英石玉真李俊文刘爱英龚举武巩万奎商海红陈婷婷葛群王艳玲吴玉香刘志袁有禄
关键词:杂交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
棉花陆海渐渗系次级分离群体产量和纤维品质QTL定位
2022年
【目的】利用海岛棉渐渗系挖掘与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优异基因/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为培育高产且纤维品质优异的棉花品种提供有用的信息。【方法】利用优异陆海渐渗系材料MBI9626与高产、适应性广的陆地棉品种中棉所36构建了包含152个单株的BC_(6)F_(2)次级分离群体,以筛选的109个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检测亲本和群体的基因型,结合多年多代的表型数据,定位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QTL。【结果】基因型分析表明,MBI9626中中棉所36背景的比例为94.8%。在BC_(6)F_(2)、BC_(6)F_(23)和BC_(6)F_(24)群体中共检测到28个与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相关的QTL,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其中:产量相关的QTL有16个,解释2.25%~6.14%的表型变异,包括6个多年多环境稳定的QTL;纤维品质相关的QTL有12个,解释2.49%~12.30%的表型变异,包括2个多年多环境稳定的QTL。新检测到19个QTL,包括多环境稳定的5个。在D3染色体上鉴定到1个包含6个QTL的QTL簇,该区间包含233个基因,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聚类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并结合TM-1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出6个可能与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GH_D03G1428、GH_D03G1466、GH_D03G1518、GH_D03G1570、GH_D03G1586和GH_D03G1640。【结论】本研究检测到28个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相关的QTL,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候选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
杨芮李鹏涛肖向辉李俊文龚举武刘爱英巩万奎商海红葛群卢全伟潘境涛邓晓英范森淼石玉真袁有禄
关键词:棉花纤维品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