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凤霞

作品数:4 被引量:76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财政支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冬小麦
  • 4篇小麦
  • 3篇有机无机
  • 3篇有机无机肥
  • 3篇有机无机肥配...
  • 3篇配施
  • 3篇籽粒
  • 3篇籽粒产量
  • 3篇无机肥
  • 3篇挥发损失
  • 3篇氨挥发
  • 3篇氨挥发损失
  • 1篇氮肥
  • 1篇氮肥利用
  • 1篇氮肥利用率
  • 1篇冬小麦田
  • 1篇有机无机配施
  • 1篇水氮互作
  • 1篇小麦田
  • 1篇利用率

机构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赵斌
  • 4篇刘鹏
  • 4篇张吉旺
  • 4篇董树亭
  • 4篇郑凤霞
  • 3篇王磊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氨挥发损失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的氨挥发规律进行研究,旨在为指导合理施肥、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同时降低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相比单施化肥能显著降低氮肥氨挥发损失,...
郑凤霞董树亭刘鹏张吉旺赵斌程西永王磊
关键词:冬小麦有机无机肥配施氮肥利用率籽粒产量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为探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水肥高效利用的合理施肥方式,于2013—2015年冬小麦生长季进行田间试验,以石麦15(SM15)为试验材料,以长期定位试验的大型水肥渗漏研究设施为平台,设计单施尿素(U)、单施有机肥(M)、尿素和有机肥(腐熟的牛粪)1∶1配施(U+M)3个施肥处理,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U+M处理下冬小麦总耗水量最高,达548.46~556.72 mm,各生育阶段中,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最高,该阶段耗水模系数达33.55%~42.38%,有利于满足小麦灌浆期对水分的需求;U+M处理能够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增加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特别是深层贮水的消耗,降低了淋洗损失,整个生育期内U+M处理的水分淋洗体积最低,比CK、U和M处理分别降低66.79%,52.45%和37.61%,土壤贮水向灌浆阶段分配较多,增加了土壤贮水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U+M处理在两个生长季均获得最高干物质积累量,较U和M处理分别提高11.93%和23.33%,并且其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在植株干物质中的分配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籽粒产量以U+M处理最高,U+M、U和M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较CK处理增产65.96%,49.44%和46.59%,U+M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化肥和有机肥(牛粪)1∶1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改善冬小麦耗水特性,增加作物耗水量,且显著降低水分淋洗损失,增加灌浆阶段的水分供应,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是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
郑凤霞董树亭刘鹏张吉旺赵斌王磊
关键词:冬小麦有机无机肥配施耗水特性籽粒产量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被引量:41
2017年
【目的】黄淮海地区作为华北平原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氮肥投入量大、利用率低的现象较为普遍,氮肥损失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本研究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基础上,连续多年监测不同施肥处理下冬小麦田氮素挥发损失量及其规律,探讨减少黄淮海地区麦田氨挥发的有效施肥方式,为提高冬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5年利用水肥渗漏研究池进行试验,以石麦15(SM15)为材料,以不施氮肥(CK)为对照处理,在同等施氮量下设置单施尿素(U)、单施牛粪(M)和尿素牛粪1∶1配施(U+M)3种氮肥配比处理,随机区组设计。采用通气法连续4年原位监测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氨挥发损失量、小麦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结果】2011~2015年氨挥发损失量年际间变化较大,最大变幅可达19.69 kg/hm^2,年际间施肥后氨挥发速率变化规律趋势相似。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氨挥发有显著影响,冬小麦季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5 d内,拔节期追肥的氨挥发速率显著高于播种期施用基肥。四年间氨挥发损失量平均达7.26~42.40 kg/hm^2,与不施氮肥相比,施氮处理的氨挥发损失量升高1.40~4.84倍,表明施用氮肥显著促进土壤氨挥发;施氮处理的氮肥损失率以U处理最高,达到19.5%,M处理最低,为5.7%,U+M处理为12.3%,介于两处理之间,U+M处理和M处理的氮肥损失率较U处理四年平均分别降低了37.0%和71.1%,表明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著抑制氨挥发损失。2011~2015年各施肥处理冬小麦产量均以U+M处理最高,达9461.5 kg/hm^2,较U和M处理分别增产6.8%和9.1%。各处理的冬小麦籽粒吸氮量、地上部吸氮量同样以U+M处理最大,较U和M处理分别提高7.1%、12.6%和5.4%、12.9%。U+M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在四年均最高,达41.96%,较U和M处理分别提高16.5%~19.6%和38.6%~58.7%。【结论】综合籽粒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有机无机肥配施
郑凤霞董树亭刘鹏张吉旺赵斌
关键词: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氨挥发籽粒产量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田氨挥发损失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18年
2015—2017年利用水肥渗漏研究池,以‘石麦15’(SM15)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个氮肥类型(尿素和有机肥牛粪)、2个施氮水平(180和90 kg·hm^(-2))、2个灌溉水平(500和250 mm)进行试验,探讨水、氮及其互作对冬小麦田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以后土壤氨挥发持续7 d左右.2015—2016年施肥后各处理土壤氨挥发损失总量为13.36~46.04 kg·hm^(-2),氨挥发氮肥损失率为8.9%~41.1%,2016—2017年各处理土壤氨挥发损失总量为14.78~52.99 kg·hm^(-2),氨挥发氮肥损失率为9.2%~45.8%;两年试验内氨挥发损失量最多的处理为W_2U_1(施尿素N 180 kg·hm^(-2),灌溉量250 mm),氨挥发损失率最高的处理为W_2U_2(施尿素N 90 kg·hm^(-2),灌溉量250 mm),合理的水氮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损失率,施用尿素造成的土壤氨挥发损失为有机肥的2~3倍.两年试验均以W_1M_1(施牛粪N 180 kg·hm^(-2),灌溉量500 mm)的小麦产量最高,灌溉量、肥料类型和施氮量互作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极显著.综合氨挥发损失量和冬小麦籽粒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水氮互作效应显著,冬小麦生育期内总灌溉量500 mm、施有机肥180 kg·hm^(-2)时冬小麦季土壤氨挥发损失率较低,产量最高,施用有机肥的增产效果优于尿素,可作为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实际生产中增产增效的水肥优化管理方式.
王磊董树亭刘鹏张吉旺赵斌郑凤霞
关键词:水氮互作冬小麦氨挥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