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子豪

作品数:13 被引量:267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粤港
  • 4篇粤港澳
  • 4篇生态
  • 4篇港澳
  • 3篇城市
  • 2篇地理
  • 2篇遥感
  • 2篇生态敏感性
  • 2篇生态敏感性评...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探测器
  • 2篇土地利用
  • 2篇空间异质性
  • 2篇AHP
  • 2篇层次分析
  • 2篇城市化
  • 2篇城市热岛
  • 1篇遥感数据

机构

  • 13篇广州大学
  • 1篇广州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13篇陈颖彪
  • 13篇郑子豪
  • 11篇吴志峰
  • 4篇千庆兰
  • 4篇胡应龙
  • 1篇李勇
  • 1篇谢锦鹏
  • 1篇刘建军

传媒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热带地理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城市观察

年份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rcGIS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与网络优化
本文通过研究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及配送网络优化相关理论,对传统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和配送网络优化模型进行分析,总结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以广州市天河区中通快递物流配送为例,借助ArcCatalog构建快递网点数据库、快递需求点...
郑子豪陈颖彪吴志峰刘建军
关键词:配送中心网络分析配送路线GIS空间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及影响因子多元建模被引量:32
2019年
探究影响城市热岛空间格局的因子,及科学分析各因子的作用机制,对揭示城市热岛效应的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综合利用数据空间化表达、空间叠置、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影响城市热岛空间格局的因子开展研究,并构建地表温度与影响因子间的多元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热岛强度等级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在珠江入海口两岸形成半环状城市热岛带。本文选取的5种影响因子对城市热岛的空间格局皆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平均解释力排序为:单元人口密度(0.668)>建设用地面积占比(0.577)>单元路网密度(0.573)>植被面积占比(0.538)>水体面积占比(0.428)。所构建的多元关系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城市热岛区域地表温度的分布状况,所拟合的地表温度结果与实际地表温度平均值的误差为0.34℃。
杨智威陈颖彪吴志峰吴志峰李娟娟
关键词:城市热岛
广东省A级旅游点空间分布特征与可达性测度被引量:8
2019年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标准差椭圆、可达性模型等方法,从类型、聚集度、关联性等方面对广东省2010年、2013年以及2016年的A级旅游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达性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及各分区A级旅游点的空间分布有集聚的趋势,粤北分区的集聚现象则有所缓解。广东省A级旅游点与客源地间的可达性良好区域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总体格局以珠三角中心区域为核心,呈环状向外扩散的圈层结构。
杨智威陈颖彪郑子豪李娟娟辛咏诗
关键词:旅游点可达性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扩张与城市热岛扩张耦合态势研究被引量:29
2018年
深入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用地扩张与城市热岛扩张的耦合态势,对改善大湾区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科学价值。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2008和2016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和地表温度数据,提取大湾区的建设用地、划分城市热岛强度等级、识别城市热岛区域;在此基础上,使用总体耦合态势和空间耦合特征两种模型揭示大湾区在不同时期建设用地扩张和城市热岛扩张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和城市热岛扩张趋势具有同步性;(2)城市热岛区域面积不断增加,在珠江口两岸逐步形成了连接中山-佛山-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大范围分布的倒"U"形城市热岛条带;(3)大湾区建设用地与城市热岛的总体耦合态势处于不断加强的过程,至2016年,两类指标的重心距离达到研究期内的最小距离,此时的总体耦合态势最强;(4)研究期内,大湾区未出现建设用地扩张和城市热岛扩张严重失调情况,建设用地扩张和城市热岛扩张耦合类型以耦合型、基本耦合型以及轻度不耦合型为主,空间耦合程度高。
杨智威陈颖彪吴志峰吴志峰
关键词:建设用地城市热岛
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应用综述和展望被引量:98
2019年
在遥感应用研究中,夜间灯光遥感作为发展活跃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来自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经济领域的关注。与传统的光学遥感卫星获取地物辐射信息不同,夜间灯光遥感是获取夜间无云条件下地表发射的可见光-近红外电磁波信息。相比于普通的遥感卫星影像,夜间灯光遥感所使用的夜间灯光影像记录的地表灯光强度信息更直接反映人类活动差异,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化进程研究、不透水面提取、社会经济指标空间化估算、重大事件评估、生态环境评估等领域。目前,虽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应用研究成果正在不断积累,但对成果的系统性总结、整理的研究目前存在着覆盖面不全、时效性不强等不足。基于此,论文通过对近几十年来有关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成果的详细梳理,从数据处理与技术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文章从多源数据融合、应用领域拓展和短周期地表灯光监测3个方面指出了未来的研究热点。
陈颖彪郑子豪郑子豪千庆兰
关键词:遥感
空地多视角影像的古村落三维重建应用被引量:21
2019年
针对古村落对三维实景模型的高精度、精细化真实还原需求,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影像进行三维实景重建的技术方法。采用多旋翼无人机和手持三轴云台相机分别采集低空和地面的多视角影像,通过Context Capture软件对来自地面、低空的多视角影像分别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和区块合并,实现了地面、低空多视角影像的集成,并进行三维实景建模。该方法应用于东莞市南社古村落的三维实景建模工作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建模成果的几何精度和纹理贴图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适用于大型文化遗产的三维实景建模。该方法充分利用低空和地面不同位置的视角的优势,能够为大型文化遗产采集较为完整的影像信息,在构建高精度、还原效果好的三维实景模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胡应龙陈颖彪陈颖彪吴志峰郑子豪杨德校
关键词:空中三角测量CONTEXTCAPTURE
基于三维模型的城市局地微气候模拟被引量:12
2016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热岛效应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尝试性地将新兴三维建模技术与微气候模拟相结合应用于城市局地微气候研究,以期获得的模拟数据及模型能够帮助城市管理者提供改善城市微气候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定珠江新城西区为研究区域,以规则建模手段构建城市三维模型,总结微气候模拟的相关子模型,并利用局地微气候模拟软件对研究区进行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候要素的模拟,最后将二者的结果整合进行可视化展示。微气候模拟结果结合目标区域三维模型,能够直观地分析出建筑高度、密度和布局对目标区域城市微气候分布状况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与规划策略。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微气候研究局限于实地测量与单纯依靠过往气象数据的不足。规则建模对城市建筑布局、结构方面的具体呈现与ENVI-met在微气候分布模拟的结合,使城市局地微气候研究可以逐渐与三维建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不同地区的城市规划与微气候模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辅助决策工具。在城市建筑结构、布局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上也提供了更直观的可视化效果。
郑子豪陈颖彪千庆兰李勇谢锦鹏
关键词:城市微气候珠江新城
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敏感性变化被引量:41
2018年
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是研究区域生态潜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对区域的生态规划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自然生态、城市扩张、生态服务方面选取了7个敏感因子,构建了敏感因子等级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在GIS分析平台下得到单因子和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1997—2007年,不敏感、轻度敏感区比重增加了3.91%,中度敏感区比重减少了0.57%,极高、高敏感区比重减少了3.31%,整体生态敏感性降低;(2)2007—2017年,不敏感、轻度敏感区比重增加了2.38%,中度敏感区比重减少了3.71%,极高、高敏感区比重增加了1.32%,整体生态敏感性仍呈下降趋势。(3)敏感性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肇庆市、惠州市、江门市的林地及自然保护区,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易受干扰,应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敏感性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等中心城市,这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强,可以在保证生态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结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甘琳陈颖彪吴志峰吴志峰郑子豪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评价
单元路网长度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去饱和方法被引量:28
2018年
近年来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被广泛应用到人类活动强度及城市化进程的研究中,但由于OLS传感器的限制导致,在夜间灯光强度过高的城市中心区,NTL数据存在较为明显的饱和现象。这种饱和现象直接掩盖了城市中心区内部的灯光差异、细节,限制了DMSP/OLS数据在城市中心区的应用。目前缓解灯光数据饱和的方法主要分为:辐射定标法和非辐射定标法。其中辐射定标法虽精度较高,但定标算法复杂,干扰因素多,目前只有部分定标产品;非辐射定标法利用辅助数据(包括自然因素指标、社会经济指标)构建函数模型,对饱和区稳定灯光数据进行去饱和处理,具有较好修正效果。本文在总结VANUI(基于NDVI所构建)、EANTLI(基于EVI所构建)等去饱和指数的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对NDVI、EVI和UNL(单元路网长度)进行因子探测,量化对稳定灯光数据的解释力,提出了UNLI指数。为了验证UNLI、EANTLI及NTL数据之间的差异,通过"饱和区灯光强度细节刻画程度"、"UNLI、EANTLI与辐射定标数据RCNTL相关性分析"、"耗电量及GDP等经济指标回归拟合优度"3个方面进行比对分析,可以看出:(1)UNLI、EANTLI在修正过饱和灯光数据上均有较好的效果,但UNLI对饱和区灯光强度差异的刻画更加准确;(2)UNLI较之VANUI、EANTLI,可以突破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增加灯光强度细节差异;(3)在灯光强度最高的饱和区,UNLI在与RCNTL的相关性最高,但随着灯光强度的减弱,UNLI、EANTLI与RCNTL的线性回归判断系数R^2逐渐接近,UNLI与RCNTL相关性优势正逐渐丧失;(4)在对耗电量、GDP的拟合分析中,引入UNLI指数的"EANTLI&UNLI"的分段式修正模型,充分发挥EVI、UNL各自的优势,具有最优的拟合效果(R^2)_(Adj)=0.873)。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引入的修正夜间灯光饱和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中心区的灯光数据饱和问题,并在细节刻画和空间分辨率上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郑子豪陈颖彪吴志峰张棋斐
关键词:过饱和
近20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敏感性变化分析
生态敏感性评价分析是研究区域生态潜在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响应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可持续性发展,通过近20a 的生态敏感性时空变化分析为其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甘琳陈颖彪吴志峰千庆兰郑子豪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