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虎
-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医用热敏胶片均匀涂布上胶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涉及胶片涂布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医用热敏胶片均匀涂布上胶装置及上胶方法,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靠近左侧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贴合有滑杆,所述滑杆靠近上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切割刀,所述滑杆的顶部...
- 郭虎王博杨荣
- X线与CT用于HIV感染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对比
- 2018年
- 目的对比分析X线和CT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HIV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选出100例,均接受X线和CT检查,收集整理诊断符合率等。结果 X线诊断符合率32.0%明显低于CT扫描诊断符合率92.0%,P <0.05;100例患者的病原菌居第一位的是白色念珠菌,占67.0%,其余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隐球菌。CT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征象主要为: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影、结节或肿块、片状阴影、支气管管壁增厚。结论 CT扫描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确切,能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征象,利于临床早期确诊。
- 郭虎
- 关键词:X线HIV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符合率
- 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人不典型阑尾炎的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应用于不典型老年阑尾炎患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入院诊治的68例老年不典型阑尾炎患者作为对象,给予患者MS-CT检查,将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分析并评价MS-CT检查应用价值。结果:MS-CT检查应用于老年不典型阑尾炎患者临床诊断时,显示率为83.82%(57/68),未显示者增强扫描时显示率为90.91%(10/11),与手术病例诊断结果对比,MS-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8.53%,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行MS-CT检查可获得较高显示率,具推广应用价值。
- 郭虎
- 关键词:不典型阑尾炎多层螺旋CT
- 多模态影像定量参数对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多模态影像定量参数对肝硬化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结节患者80例,按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肝癌组(49例)和结节组(31例)。两组均行CT、超声造影(CEUS)、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不同方法的检出率及CT定量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CEUS定量参数包括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不同时期CEUS定量参数包括局部血容量(RBV)、局部血流量(RBF),并比较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包括纯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 CT、CEUS、MRI联合诊断的肝癌检出率及增生结节检出率分别为91.84%(45/49)、96.77%(30/31),均高于三者单独诊断(P均<0.05)。肝癌组BF、BV、PS参数和AT、TTP参数低于结节组,PI参数高于结节组(P<0.05)。肝癌组动脉期RBV、RBF参数高于结节组,门脉期和延迟期RBV参数低于结节组(P<0.05)。肝癌组D值、ADC值低于结节组,f值高于结节组(P<0.05)。结论在肝硬化结节患者中,肝癌和增生结节多模态影像定量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多检查方法联合检测能全面反映机体病理生理变化,利于提高检出率。
- 郭虎王哲刘蕾
- 关键词:肝硬化肝癌增生结节检出率
- 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入院接受诊治的AS患者70例作,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在早期AS患者中诊断价值。结果在0~Ⅰ级诊断中,MRI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准确率显著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Ⅳ级诊断中,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关节面下骨质囊变、骨髓水肿和腰5骶1关节突病变方面,MRI优于CT,而在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侵蚀、关节间隙狭窄方面,CT优于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骶髂关节炎早期病变最优选择为MRI,但CT检查可探查到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关节面的病灶程度和变化,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准确率。
- 郭虎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
- 3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患者的CT与MR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观察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CT和MR检查,回顾性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30例病灶中5例位于头皮,12例位于四肢,13例躯干;病灶最长径<5cm的17例(56.67%),(5~10)cm的有10例(33.33%),>10cm的有3例(10.0%)。肿瘤呈膨胀性生长,23例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7例为分叶状。病灶边界清晰的有27例,不清晰的3例。CT检查病灶与肌肉呈等或稍低的均匀、稍不均匀密度,80%病灶均匀强化,20%病灶渐进性强化。MRI检查显示93.33%的病灶明显强化,83.33%病灶的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100%病灶的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结论 CT和M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断中各有其征象特征,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检出DFSP,值得推广。
- 郭虎
-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CTMR
-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进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患者所得图像,对比MSCT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率,记录原发性肝癌MSCT三期增强扫描强化类型。结果20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检出病灶262个,其中肝左叶59例,肝右叶91例,双侧叶56例;病灶直径0.41~7.85 cm,平均(3.26±1.22)cm。动脉期、延迟期、门静脉期对原发性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2.75%(243/262)、91.60%(240/262)、71.76%(188/262),均高于平扫期的62.98%(165/2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在动脉期以高密度为主,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则以低密度为主。原发性肝癌患者平扫可见病灶为低密度肿块,三期增强扫描病灶可见典型“快进快出”式强化。结论原发性肝癌在MSCT三期增强扫描中具有“快进快出”特征性表现,应用MSCT三期增强扫描可为临床对病灶情况提供实时、无创的评价,为早期诊断、治疗方案制订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郭虎王哲刘蕾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原发性肝癌
- 2015—2016年某医院良恶性病灶调查结果分析
- 2016年
- 目的分析医学影像在良恶性病灶调查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fGGO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病灶患者26例(炎症19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7例);恶性病灶患者5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39例,腺癌15例)。采用MSCT对良恶性病灶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包括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缘、病灶-肺界面、常见征象等)。结果恶性病灶明显大于良性病灶[(1.61±1.03)vs(0.87±0.7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中有53.70%呈现毛刺征,62.96%呈现分叶征,59.26%呈现棘状突起,87.04%病灶-肺界面清晰,50.00%呈现支气管充气征,87.04%呈现血管集束征,90.74%呈现胸膜凹陷征,与良性病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恶性病灶的病灶大小、形态等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郭虎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 多层螺旋CT在腮腺肿瘤性质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技术鉴别诊断腮腺肿瘤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96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完成MSCT检查,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n=62)与恶性组(n=34),比较两组MSCT征象,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SCT对恶性腮腺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96例患者的MSCT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位于浅叶占52.08%、位于深叶占35.42%,肿瘤形态规则占66.67%,肿瘤直径<3 cm占67.71%,肿瘤边缘清晰占70.83%,单发肿瘤占93.75%,肿瘤密度均匀的占63.54%,有囊变占46.88%,有淋巴结肿大占34.38%,轻度强化占37.50%、中等强化占33.33%、明显强化占29.17%。经病理检查,发现38例多形性腺瘤、21例腺淋巴瘤、3例基底细胞腺瘤、16例腺样囊性癌、18例黏液表皮样癌。两组肿瘤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肿瘤位于深叶、形态不规则、直径≥3 cm、边缘不清晰、密度不均匀、发生囊变、发生淋巴结肿大、明显强化占比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查诊断恶性腮腺肿瘤的敏感度为82.35%(28/34),特异度为93.55%(58/62),准确率为89.58%(86/96),约登指数为0.759。结论MSCT鉴别诊断腮腺肿瘤性质的价值较高,临床可结合MSCT肿瘤位置、形态、大小、边缘、密度等特征的显现情况辅助鉴别良恶性肿瘤。
- 郭虎
- 关键词:腮腺肿瘤多层螺旋CT肿瘤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