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昊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太仓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指端
  • 2篇外科
  • 2篇骨折
  • 2篇骨质
  • 2篇骨质疏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弓
  • 1篇动脉吻合
  • 1篇压缩骨折
  • 1篇远端
  • 1篇远端蒂
  • 1篇再植
  • 1篇指背
  • 1篇指端缺损
  • 1篇指端损伤
  • 1篇指尖
  • 1篇指尖再植
  • 1篇同指
  • 1篇皮瓣
  • 1篇球囊

机构

  • 4篇太仓市中医医...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太仓市浏河人...

作者

  • 4篇顾昊
  • 2篇巨积辉
  • 2篇王正
  • 1篇沈忆新
  • 1篇胡培植
  • 1篇陈卫东
  • 1篇薛启明
  • 1篇陈良
  • 1篇王瑞平
  • 1篇刘华
  • 1篇冯欢欢

传媒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重建感觉的同指指背远端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以吻合指背皮神经的手指背侧微血管网为血管蒂的手指近、中节背侧皮瓣,逆行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以吻合指背皮神经的手指背侧微血管网为血管蒂的指动脉背侧支指背皮瓣、单纯筋膜蒂指背皮瓣、带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的指背皮瓣3种方式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42例51指,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18-64岁,平均36.02岁。皮瓣面积(1.0-1.7)cm×(2.0-2.6)cm,供区全厚层游离植皮。结果术后24指皮瓣出现水泡,3指皮瓣尖部出现部分坏死,经对症处理和换药后皮瓣成活,其他皮瓣全部成活。40例49指获得3-9个月随访,手指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末节指间活动范围减少在9°以内,两点辨别觉为4~6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8指,良8指,可3指,优良率为93.9%。结论该手术方法不需牺牲主要血管及神经,皮瓣切取简便,并能重建良好的感觉,不需二次手术,是修复指端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顾昊王正苏方东胡培植巨积辉
关键词:外科皮瓣指端损伤
指端动脉弓以远单根动脉吻合微指尖再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介绍通过吻合指端动脉弓以远的单根动脉行微指尖再植的方法。方法通过游离指端动脉弓,在高倍显微镜下只吻合单根指端分支动脉,再植微指尖20例23指。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18-59岁,平均30.15岁。20例23指中,拇指8指,示指7指,中指5指,环指2指,小指1指;剪板机伤4例5指,刀切割伤7指,切纸机伤4指,冲床伤2例3指,刨床伤2例3指,咬伤1指。离断平面均在指腹掌侧罗纹中心以远。结果再植23指全部成活。随访时间6-38个月,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圆润,指体无明显萎缩,指甲生长平整,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平均65°,两点分辨觉为2.2-6.5 mm。结论游离指端动脉弓的方法为微指尖再植提供一个有效的手术方法和思路,临床效果满意。
顾昊巨积辉
关键词:动脉弓再植显微外科
太仓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太仓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髋部骨折发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一家市级医院和一家乡镇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11例。通过随访方式调查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患者治疗方式、死亡率等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有211例患者获得随访,股骨颈骨折9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0例,手术治疗157例,保守治疗54例;市级医院手术治疗比例为84.39%,高于乡镇医院的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保守治疗死亡率为64.81%,高于手术治疗的1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仓地区髋部骨折以女性患者更为常见。受文化程度和饮食习惯的影响,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预防不足。加强对太仓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进行骨质疏松症的医学知识宣教并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有重要意义。
顾昊刘华苏方东陈良邹高校章懿顾凯华冯欢欢
关键词: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
PK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OVCF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PK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的26例(30个椎体)患者资料,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角的变化,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4.8个月。患者术后VSA评分及OPI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 d的椎体高度及病椎的Cobb角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椎体高度和Cobb角与术后3 d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无严重临床并发症发生,出现骨水泥渗漏共计3节病椎。结论 PKP治疗的近期疗效与正确确认病椎有关,远期疗效与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关,手术并发症与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有关。
顾昊薛启明王瑞平董明心陈卫东王正沈忆新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球囊扩张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