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雪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卢卡奇
  • 3篇政治
  • 3篇主义
  • 2篇施米特
  • 2篇唯物
  • 2篇唯物主义
  • 2篇历史唯物主义
  • 2篇共产主义
  • 1篇隐匿
  • 1篇源流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反思
  • 1篇哲学思维
  • 1篇政治经济学批...
  • 1篇政治理性
  • 1篇政治诉求
  • 1篇政治正当性
  • 1篇证法
  • 1篇中国语境
  • 1篇审美

机构

  • 9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作者

  • 9篇高雪
  • 2篇袁立国

传媒

  • 2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哲学动态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马克思主义哲...
  • 1篇当代国外马克...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卢卡奇的物化概念
2015年
"物化"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核心概念,自提出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引来诸多争议,也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文章从卢卡奇"物化"概念的理论来源出发,梳理其形成的逻辑思路,分析物化理论的思想旨趣和深刻内涵,试图领会卢卡奇对"物化"概念的批判,以此挖掘其带来的现实价值。
高雪
关键词:卢卡奇
生产的政治:马克思与古典经济学源流
2016年
合理地判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本质,应该在钩沉文本的基础上,重构其历史地位、彰显其意义。依源于亚当·斯密的创见,古典经济学分化为以劳动价值论为原则的"穷人经济学"和以效用价值论为原则的"富人经济学",李嘉图和萨伊是各自的代表。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奠基,透视到古典经济学(尤其是效用论学派)的庸俗本质,即从个人主义视角把资本主义简化为交换原理,只承认其中的"和谐",掩盖对劳动者的剥削。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把商品生产的概念提升到社会生产关系的高度,在生产关系视域中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通过对经济批判与革命政治的总体互释,阐明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实质。
袁立国高雪
关键词:古典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政治哲学意蕴
2018年
剩余价值学说的关键在于剩余概念,剩余问题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始终的根本问题。随着阶级斗争的加深,价值概念会逐渐转变为一种无形的人与社会相联合的力量,剩余价值概念背后不可见的权力关系为价值概念的本体论转化提供契机。而剩余问题却是一直存在的永恒问题。《资本论》的贡献在于,在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结构下显现出剩余价值概念的政治意蕴。历史唯物主义表明,马克思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总问题视域的变化,即从揭示价值量向揭示生产关系的结构的转化,由此使剩余价值成了一个政治问题。对'剩余'概念的政治哲学解读,不仅使马克思与其他将生产过程的物质条件还原为价值规定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相区分,且对于重建革命主体具有重要意义。
高雪
关键词:共产主义
解放何以可能——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及其政治诉求
2015年
20世纪2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国际形势混乱不堪,欧洲各国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一些思想家从分析中东欧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出发,试图谋求人类解放的新出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作为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副标题,在其中他强调从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出发,通过确立总体性原则,以此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试图在破除资产阶级物化意识的同时力求在历史与认识中开辟一条革命实践的新路径,从而真正的实现人类解放。
高雪
关键词: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形态的中国语境
2021年
问题与立场:超越“资本的文明”的理论定向历史唯物主义是基于社会运动的客观进程来把握文明的历史变迁,而不像近代契约论那样进行政治理性的抽象建构。这就需要充分认识现实历史中所形成的肯定性的力量,并通过对这些力量间的矛盾关系分析把握社会运动的趋势,这就是生产力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袁立国高雪
关键词:政治理性中国语境肯定性契约论历史变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现代性的出路:卢卡奇与施米特对政治正当性的求解
2017年
在经济理性思维主导的现代社会中,政治沦为技术,正当性失去其基本规范。因此,重建新的政治正当性成为挽救现代性危机的基本思路。在韦伯"政治抱负"的指引下,卢卡奇与施米特开始追问政治的真实意蕴,在吸纳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基础上,建构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正当性论证。施米特将消弭政治概念的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视作批判对象,强调政治的生存性本质,决断敌友是其构建正当性的基础;而卢卡奇则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发展壮大,并从某种程度上回应了施米特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实际上,当施米特将政治权威托付给启示真理的罗马天主教会时,就意味着他不可能真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他的主权决断论也只能是一种阶级对抗的激进化体现。重审卢卡奇与施米特对自由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及其相互之间的论争,是反思现代自由民主问题所不能回避的重要视域。
高雪
关键词:政治正当性卢卡奇施米特
隐匿的对话:韦伯现代性视域中的卢卡奇与施米特
2018年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现代社会是一个日趋合理化的祛魅过程。韦伯的两个弟子——卢卡奇与施米特——在认同这一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积极回应其关于现代性的合理化论题。并且,两人力求超越韦伯的现代性范畴,在反对韦伯式的自由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新型的政治替代方案。从反思两种政治理论路径的视角看,无论对于左翼社会批判理论抑或右翼威权主义,面对韦伯关于现代性的问题,仍然具有可探索、可思考的讨论空间,有助于我们在现代化的新时代背景下重新思考结构转型和技术变迁在政治生活中可能带来的理论效应。
高雪
关键词:卢卡奇施米特
从“价值”到“剩余”:剩余价值的政治阐释与审美共产主义被引量:1
2018年
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析出了剩余价值概念。剩余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于使用价值的可感性质得到了交换,感性需求在现代生活中被资产阶级统治权力操控。马克思关注使用价值的可感属性,并试图重建积极的感性能力,使其融入个体的生命本质之中。在对感性重建的过程中,剩余概念成为了贯穿马克思思想始终的根本性概念。剩余存在物总是表现出一种走向更高存在的倾向,正是最初在资产阶级公共权力的统治下所产生的不愉快感,使他们渴望完成一种向自身、向社会的复归,这就是通过剩余概念所析出的崇高概念。剩余概念潜在地蕴含着"崇高"的倾向,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崇高就是通过重构新的感性分配而实现的剩余存在物向共产主义的转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共产主义是人类审美化的终极存在。
高雪
关键词:崇高
哲学反思中的现实思考被引量:2
2015年
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哲学反思通过其特有的性质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文章在研读反思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哲学反思给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现实思考。
高雪
关键词:哲学思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