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敏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主题

  • 3篇苏雪林
  • 3篇文学
  • 2篇研究范式
  • 2篇小说
  • 2篇范式
  • 2篇《棘心》
  • 1篇东南亚华文文...
  • 1篇性别叙事
  • 1篇叙事
  • 1篇言情
  • 1篇言情小说
  • 1篇义理
  • 1篇灾害
  • 1篇贞节
  • 1篇贞节观
  • 1篇中国文学
  • 1篇中国性
  • 1篇身份
  • 1篇身份焦虑
  • 1篇审美

机构

  • 8篇阜阳师范学院
  • 5篇南京大学

作者

  • 8篇黄敏

传媒

  • 3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晋阳学刊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灾害与文学”研究范式刍议被引量:3
2016年
新世纪以来的灾害文学创作热潮引发研究热点并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范式:"灾害与文学"。这是一种将目光聚焦于自然灾害,也关注天灾与人祸的关系,强调文学反映功能的文学研究范式。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范式,其自身存在诸如理论支持不足及研究中作品审美纬度缺失等问题,阻碍了范式的发展、完善,也不利于构建灾害文学理论研究体系。
黄敏
关键词:文学理论研究范式
苏雪林发起象征派诗歌论战原因探究——兼论苏雪林与胡适关系研究中的信度问题被引量:1
2016年
对1959年苏雪林在台湾文坛发起的关于现代象征派诗歌论战原因进行考证:一是出于对新诗创作原则的维护;二是示好胡适以获得认同和肯定。借此发现苏雪林与胡适关系中被有意或无意忽视的东西,以弥补苏雪林与胡适关系研究中的盲点,即苏雪林对胡适的感情除了敬仰,也包含着极为世俗的和功利性的一面。同时,对历来研究中过多采信苏雪林-己言论从而造成的研究信度问题提出反思。
黄敏
关键词:苏雪林象征诗派
亦舒言情小说的写作策略
2012年
亦舒将言情小说写作推到"雅俗共赏"的高度,得益于她采用了文本"戏仿"和承继前辈女性书写传统的写作策略。在戏仿写作中,她借"转述者变调"和"义理置换"方式质疑与颠覆经典文本中的男性本位思想及传统女性意识,颇具时代性和先锋性。而在承继女性传统写作方面,通过与张爱玲、苏青等人的创作比较发现亦舒的承继书写不仅具有沟通今日"香港文化"与往昔"海派文化"之功效,同时亦展现其根据自身女性经验对香港都会女性历史处境所做的独特书写。
黄敏
关键词:写作策略
苏雪林《棘心》之伤感主义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徽州女作家苏雪林应该在现代新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棘心》中的伤感情绪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棘心》中"不安全感"进行分析,发现苏雪林的写作已触及到了人类的共性,但也遗憾地发现她缺乏揭示人类生存本质的能力。
黄敏
关键词:苏雪林《棘心》
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范式考察
2016年
"中国性"研究范式与"本土性"研究范式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的两大范式。前者偏重于探究东南亚华文文学中的中华文化意蕴和美学传统,强调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的承继关系;后者侧重于讨论东南亚华文文学中的南洋色彩、区域性特色,突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独具的在地性。不同的文学研究范式背后往往是迥异的意识形态思想模式在主导,从而造成范式的局限性问题,尤其是后殖民理论挟裹着意识形态介入文学研究,使得问题益发突出和尖锐。
黄敏
关键词: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范式
说三道四论《棘心》——苏雪林《棘心》研究批评及新探被引量:1
2010年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徽州女作家苏雪林应该在现代新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本文主要对其自传体小说《棘心》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批评,并从心理学角度对《棘心》文本进行重新解读,探讨《棘心》中常被提及但未深入研究过的伤感情绪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对《棘心》中"不安全感"进行分析发现虽然苏雪林的写作触及到了人类的共性,但也遗憾地发现她缺乏揭示人类生存本质的能力。
黄敏
关键词:苏雪林《棘心》
周仲铮自传体小说《小舟》之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德国华裔皖籍作家周仲铮的自传体小说《小舟》是目前所知唯一由德文写作并登过德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华人自传体小说作品。它真实质朴地记录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一位中国大家族中的小姑娘的成长经历;提供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习俗史料和民国官宦之家生活实态写真;在描写新旧两代人之间的冲突时因浸染回忆的前世之光而略显不同。因此,这部作品在文学和史料方面都颇具价值。
黄敏
关键词:审美价值史料价值
20世纪中国留学生文学中的性爱观念考察
2014年
如今,文学创作与贞节观问题的研究已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仍有值得探究的空间.《身份焦虑与道德困境——论晚清小说中女性的社会规训及其逻辑》从“‘内外有别’:角色认定与身份焦虑”与“‘贤妻良母’:道德困境与国民生产”等两个层面深入地剖析了在民族国家话语体系的规训之下,晚清存留的传统女性身份观念对于小说女性书写的影响及其逻辑过程;《雅俗文学的重新区隔——1990年代性叙事的文学场》则从雅俗文学重新区隔的视阈出发,详尽地挖掘了1990年代性叙事在政治场逐步淡出而经济场逐渐浸入的文学场之存在状况;《贞节观的泛化与畸变——新世纪小说的一种考察》发掘了新世纪以来小说中贞节观的泛化与畸变,由此考察了作为道德文化现实一种的“羞耻”的沦落及其合法化的确证问题;《20世纪中国留学生文学中的性爱观念考察》则聚焦20世纪的中国留学生文学,并对其中呈现的从反传统的先锋前卫到重个人的趋利世俗、从“性自由”到“性放纵”等“性爱”观念形态进行了细致阐述.
黄敏
关键词:百年中国文学性别叙事贞节观身份焦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