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琳琳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4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伊势神宫
  • 3篇神道
  • 3篇天皇
  • 2篇道教
  • 2篇神道教
  • 2篇天皇制
  • 2篇话语
  • 1篇动画
  • 1篇动画片
  • 1篇断绝
  • 1篇译语
  • 1篇影视
  • 1篇哲人
  • 1篇人文研究
  • 1篇日本动画
  • 1篇日本动画片
  • 1篇烧损
  • 1篇神观
  • 1篇神观念
  • 1篇神话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0篇刘琳琳

传媒

  • 2篇日本问题研究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世界历史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高等日语教育
  • 1篇日本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近世关于伊势外宫地位的论争被引量:1
2014年
江户时代伊势神宫中的内外两宫围绕外宫的性质和地位高低问题发生过激烈的论战。外宫神职主张,外宫的祭神不仅是丰受大神,同时也是国常立尊和天御中主神,这样就赋予了丰受大神以祖先神的性质。外宫神职同时延续了中世的"二宫一光说",即认为两宫关系是阴与阳、水与火的二元关系,天照是二宫之通称。外宫据此谋求提高自身地位,达至与内宫地位对等。内宫方面则逐个反驳以上主张,否定外宫祭神是国常立尊,并彻底反对中国的阴阳思想。外宫在论战中的失败是追求地位对等与封建等级秩序之间的根本矛盾所决定的。
刘琳琳
关键词:伊势神宫天照大神
中国当代影视标题日译的数字人文研究——以用词倾向为中心
2022年
中国影视标题日译中的用词倾向问题可以依据数字人文理念与技术来考察,运用文本挖掘工具KH coder,从词汇的使用频次、主题强度和译语偏好指数三个方面来分析。中日标题词汇使用频次的前十位大多数重合,说明中日影视市场具有近似的词汇偏好。主题强度强弱排序显示出两国影视市场上接受期待的差异,其中中文标题强调自然和超现实因素,而日本偏向于爱情、女性、王权类题材的作品。译语偏好指数揭示出日本受众具有以下社会文化心态:憧憬曲折而命中注定和永远持续的爱情;灰姑娘情结较为浓厚;强烈的王权崇拜。日译标题用词存在雷同化问题。建议我国影视传播业界更积极主动地介入海外译介事业,努力提高影视翻译水平。
刘琳琳黄月林欣琦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日本关于神道教本质的学说——国学与近代宗教学的“相遇”
2013年
日本二战前的神道研究是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构成了神道教的主要内容。近代以来,对于神道教的本质问题,日本官方和学术界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日本本土的国学派和西方学者拉夫卡迪奥.赫恩的关于祖先崇拜的观点是把祖先崇拜视为神道教的中心。近代天皇制政权维持自身合法性的需要是祖先崇拜中心论产生的政治背景,而以斯宾塞、古朗士为代表的西方近代社会学、宗教学则构成了祖先崇拜中心论的学术渊源。国学民族主义意向与近代西方宗教学的观点在明治这个历史时期相遇,共同形成了符合天皇制国家需要的祖先崇拜中心论。
刘琳琳
关键词:神道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天皇制
人造人与哲人石——日本动画片《钢之炼金术师》中的欧洲炼金术文化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考察日本动画片《钢之炼金术师》(2009版)对欧洲炼金术文化的吸收与创新。在人造人情节方面,该剧对炼金术文化的吸收表现在烧瓶小人的制造方法参考了帕拉塞尔苏斯的《物性论》和《浮士德》中的荷蒙库路斯形象,而创新点在于人造人实施统治全体人类的计划,代表了恶的力量。在哲人石方面,该剧对炼金术文化的吸收表现在依据炼金术文献设计了哲人石的形象,其创新点第一在于哲人石的制造方法,即以人类生命为代价;第二在于把哲人石作为制造人造人的材料,哲人石变成邪恶的象征。荒川弘把哲人石与人造人放在人类的对立面,为两者都赋予恶的属性,这促使人们认真对待主体能动性的两面性,思考如何面对人类本身的欲望问题。
刘琳琳
关键词:炼金术
日本古代到中世的天皇世系话语被引量:1
2012年
日本古代的天皇世系话语出现于公元8世纪初期,此后经过多次变迁,到平安时代末期形成了"天神五代—地神七代—人王百代"话语。该话语的整体结构是受到中国三才思想影响,在"天神地祗"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天照大神的地神化的现实动因在于朝廷强调天照大神与天皇制的关系,凸显天皇制的神圣起源和连续性。关于"人王百代",古代日本人曾经有过截然相反的两种理解,一是认为"百代"意味着无限多代天皇,另一种则是"百王断绝说"。该说法一度给古代朝廷造成很大威胁。中世的世系话语演变为以天皇制为中心,囊括中国、印度历史的世界观,其中蕴涵了维护天皇制和宣扬民族优越感等两种意识。
刘琳琳
天上的宫殿:日本前期中世神道的伊势神宫话语
2017年
有关空间神圣性的话语是日本中世神道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前期两部神道中对于伊势神宫的神圣来源存在两种诠释模式,一是认为等同于"日小宫(日宫殿)",二是认为等同于大梵王宫。"日宫殿"模式背后反映了佛教中日月宫殿并立的世界模式,由此引申出内外两宫并立对等的观点。在"大梵王宫"模式中,两部神道创造出天御中主神与天照大神居住在大梵王宫、倭姬移大梵王宫而建造伊势神宫、丰受大神从初禅天飞下一处双坐等新的神话叙事。前期伊势神道接纳、延续了这些新叙事,保留了基本的情节结构,但没有采用"日宫殿-月宫殿"和"大梵王宫"的表述方法,而是把佛教的空间概念全部置换为本土色彩较多的"日小宫"。伊势神道对记纪神话和佛经等多种文化资源,进行拼接和改编,据此阐释了伊势神宫这一神圣空间的意义。
刘琳琳
关键词:伊势神宫神圣空间
日本古代国家疫病祭祀中的鬼神观念被引量:4
2010年
镇花祭、道飨祭和疫神祭是日本古代国家神祇祭祀体系中的与疫病有关的祭祀。本文主要是分析这三个祭祀中蕴含的与疫病有关的鬼神观念。镇花祭体现了日本传统的"神作祟"观念,道飨祭是一个混合了中日两种文化因素的祭祀,一方面其思想依据是鬼魅、特别是中国的疫鬼观念;另一方面,道飨祭对于鬼魅的态度并非中国式的暴力威胁,而依然采取日本原有对待神的恭敬态度。疫神祭中的"疫神"则是把中国的疫鬼改造为日本式的"神",纳入日本原有的神祇信仰的话语体系。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疫病祭祀的角度对三个祭祀进行整体把握,发现道飨祭和疫神祭的鬼神观念均来源于中国的"疫鬼",以及日本原有的"神"观念对中国的"疫鬼"观念的改造,从而形成国家的神道祭祀中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共存的状态。
刘琳琳
平安时代内侍所镜烧损事件的思想史考察
2022年
内侍所镜在平安时代三次宫廷火灾中程度不同地受损,本文考察该镜烧损的情况及朝廷的应对态度,认为其中反映了古代朝廷神镜观的如下特点:统治阶层尽力维持天皇制的政治意识,在应对烧毁事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强调日本的神器有着神圣起源和连续性,刻意与中国古代人为制造的玺、鼎等王权象征物区分开来,神/人区隔与对置的背后是把日本与中国区隔和对立的民族主义性质的思维模式;平安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统治阶层没有赋予神镜明显的道德或哲学意义,还是在天皇制神话框架内理解神镜。
刘琳琳
关键词:火灾天皇制平安时代
日本伊势神宫式年迁宫的镇地祭研究——以五色御币和白鸡为中心
2015年
伊势神宫的式年迁宫是日本神道教重要的祭祀仪式。本文考察了迁宫镇地祭中使用的两种器物──五色御币和白鸡。两者都是源自中国的仪式符号。五色御币蕴含了五行思想,为仪式空间赋予五行化的结构,体现了神道教祭祀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白鸡蕴含着以鸡为太阳神使者的观念,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祭祀有共同之处。而白鸡的使用方式则与中国传统祭祀有所区别,包括强调用雌雄一对、颜色限定为白色、不杀生、不用鸡血等特点,这表明镇地祭中阴阳思想的因素较少,而禁忌死秽、血秽的意识和崇拜白色的色彩观比较突出。
刘琳琳
关键词:伊势神宫白鸡
试论日本传统的金属神话——以金屋子神话为中心被引量:1
2017年
金屋子神话是流传于日本的中国地区冶铁业领域的神话,该类型的神话文本中金属神的名字经历了从金铸儿神到金山姬、金山彦的变化,金属神的形象采用的是荼吉尼天型稻荷神的形象,这两个特点背后折射出地方性信仰文化受到中央的正统神道的影响,金属神的名字、身份和形象变化的动因在于地方神道人群依据正统神道知识对地方性信仰进行改写,试图把民间传承纳入正统神道。金屋子神话中存在着与正统神道不同的死亡崇拜因素,其根源与冶金业本身技术和组织的特点有关,反映了金属锻冶与农业之间不可分离又有对立的关系,以及金属锻冶业在传统农业社会中非日常的性质和边缘的地位。
刘琳琳
关键词:神道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