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少精
  • 3篇少精子
  • 3篇少精子症
  • 3篇微缺失
  • 3篇无精
  • 3篇无精子
  • 3篇无精子症
  • 3篇精子
  • 3篇Y染色体
  • 3篇Y染色体微缺...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1篇多态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肺炎
  • 1篇性染色体
  • 1篇严重少精子症
  • 1篇阳性菌
  • 1篇药性分析
  • 1篇生殖

机构

  • 4篇河北省沧州中...

作者

  • 4篇唐倩倩
  • 3篇张金彪
  • 3篇郝小燕
  • 3篇王雪涛
  • 1篇纪洪猛
  • 1篇郝小燕

传媒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和生殖激素水平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和生殖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对346例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同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生殖激素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46例患者中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19例,缺失率为5.5%,其中260例重度少精子症中Y染色体微缺失15例(5.8%),86例无精子症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4例(4.7%),两病例组AZF区缺失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微缺失类型包括单纯AZFa微缺失1例;单纯AZFc微缺失15例;AZFb+AZFc微缺失3例。生殖激素检测结果显示,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组血清FSH水平显著高于无微缺失患者,T水平显著低于无微缺失患者。结论在严重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以AZFc区缺失最为常见,Y染色体微缺失是引起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郝小燕张金彪王雪涛唐倩倩
关键词:Y染色体微缺失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生殖激素
新生儿肺炎革兰阳性菌分布及耐药性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革兰阳性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1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检测。结果310例肺炎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151株,阳性率为48.7%,革兰阳性菌49株,占32.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共39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氯林可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仅对万古霉素敏感。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22株,总分离率为56.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0株占40.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2株占85.7%。结论革兰阳性菌是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开展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对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疗效,减缓耐药菌株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郝小燕纪洪猛唐倩倩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病原菌细菌培养耐药性分析
睾丸生精功能障碍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睾丸生精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及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探讨生精功能障碍的遗传学机制,为遗传咨询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400例生精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无精子症患者中,核型异常36例,异常发生率30%,同时发现AZF微缺失14例,异常发生率11.67%;280例少精子症患者,核型异常34例,异常发生率12.14%,同时发现AZF微缺失16例,异常发生率5.71%。结论染色体异常和AZF的缺失是引起男性无精子和少精子并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男性不育人群进行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和和AZF检测十分必要。
郝小燕张金彪王雪涛唐倩倩
关键词:无精子症少精子症染色体Y染色体微缺失
男性性染色体多态与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2018年
目的分析男性性染色体多态与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至2017年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睾丸生精功能障碍患者作为不育组,进行生殖激素检查、精液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同时选取核型正常,正常生育后代且精液质量正常的男性、核型正常的无精子症患者、核型正常的少精子症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育组患者中,小Y染色体(Yqh-)在无精子症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少精子症患者与精子数目正常者;不育组中伴Y染色体多态的无精子症、少精子症患者与核型正常的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对照组患者比较,生殖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扩增结果表明,33.3%(10/30)的Y染色体多态患者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 Y染色体多态可能是导致男性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郝小燕张金彪王雪涛唐倩倩
关键词:无精子症少精子症Y染色体微缺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