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珠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纳米混悬剂
  • 4篇混悬剂
  • 3篇细胞
  • 3篇抗肿瘤
  • 3篇雷公藤
  • 3篇雷公藤红素
  • 3篇红素
  • 3篇处方
  • 2篇药效
  • 2篇药效学
  • 2篇突释
  • 2篇肿瘤细胞
  • 2篇肿瘤细胞抑制
  • 2篇稳定剂
  • 2篇细胞抑制
  • 2篇处方组成
  • 1篇亚微乳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试验

机构

  • 4篇哈尔滨商业大...
  • 4篇黑龙江中医药...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6篇王向涛
  • 6篇张明珠
  • 4篇苏文晶
  • 3篇肖瑶
  • 2篇季宇彬
  • 2篇郭一飞
  • 2篇韩美华
  • 1篇国瑞琪
  • 1篇杨晓凤
  • 1篇李怡静

传媒

  • 2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医药导报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制备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并进行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方法采用超声注入联合旋转蒸发法制备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以粒径大小为指标,筛选合适的稳定剂;采用动态光散射法、透射电镜考察粒径和形态,并对其不同介质稳定性、体外释放、溶血性、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以雷公藤红素注射液为对照组,2 mg/kg iv给药,考察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 PEG2000-PCL2000)为雷公藤纳米混悬剂的优良的稳定剂,所制备的纳米混悬剂粒径为(67.1±3.0)nm,Zeta电位为(-10.4±1.45)m V,多分散性指数为0.232±0.08,近乎为球形,分布比较均匀。在磷酸缓冲液(PBS)、血浆、生理盐水、5%葡萄糖中均稳定;体外缓慢释放,在144 h累积释放率达到74.04%;MTT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对HepG2细胞的毒性强于溶液(IC50,1.179μg/m L vs 2.377μg/m L,P<0.05)。体内研究中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对H22荷瘤小鼠的的抑瘤率显著高于注射液组(70.36%vs 51.1%,P<0.05)。结论制备的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粒径小、载药量高、稳定性好,显著提高了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效果,可以作为雷公藤红素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的合适剂型。
张明珠李怡静苏文晶肖瑶季宇彬王向涛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HEPG2细胞药效学
一种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mPEG‑PCL、mPEG‑DSPE、苄泽78、SPC、Tween80、BSA、TPGS等两亲性稳定剂制备的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采用溶剂沉...
王向涛张明珠韩美华郭一飞
文献传递
一种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mPEG‑PCL、mPEG‑DSPE、苄泽78、SPC、Tween80、BSA、TPGS等两亲性稳定剂制备的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雷公藤红素纳米混悬剂采用溶剂沉...
王向涛张明珠韩美华郭一飞
羟基喜树碱纳米晶处方工艺筛选及工业化初探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筛选羟基喜树碱纳米晶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进行初步工业化放大研究。方法以粒径、载药量及放置稳定性为主要指标,对羟基喜树碱纳米晶的制备方法、稳定剂及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筛选,考察工业化放大后工艺重现性及制得纳米晶的理化性质。结果筛选出的最佳处方工艺为:以泊洛沙姆188为稳定剂(0.8%),药载比为3∶1(m/m);制备方法为碱溶酸沉联合高压匀质法,匀质压强为2×105k Pa,循环次数为8次;采用两次酸沉工艺,匀质后加入稳定剂。工艺初步放大至1 000.0 mg羟基喜树碱的制备后,药物损失率为12.6%,所得羟基喜树碱纳米晶粒径(141.0±0.4)nm,多分散指数为0.14±0.02,电位为(-26.0±1.1)m V;羟基喜树碱注射液及纳米晶对人胃癌细胞BGC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98±0.18)和(1.05±0.21)μg·m L-1,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的IC50值分别为(2.93±0.56)和(0.87±0.16)μg·m L-1,纳米晶组的抑制作用较注射剂组提高2.37倍;纳米晶经冻干后可直接复溶且在血浆中稳定,冻干粉在已考察的2个月内性状良好,复溶后粒径、内酯型含量等理化性质稳定。结论经过处方工艺筛选能制备得到载药量高(75%)、粒径较小(<150 nm)且能在冻干后直接复溶的羟基喜树碱纳米晶,制备方法简单,重复性良好,有望实现工业化。
杨晓凤国瑞琪苏文晶张明珠王向涛
关键词:处方工艺工业化
番荔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制备高载药量番荔素纳米混悬剂(ACGs-NSPs),并研究其对小鼠乳腺癌4T1移植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为强效抗肿瘤药物ACGs的临床应用提供可用注射剂型.方法 番荔素、TPGS、SPC(质量比7:5:2)采用超声-沉淀法制备ACGs-NSPs,并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ACGs-NSPs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稳定剂TPGS、SPC组成比例对ACGs-NSPs的溶血性考察;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采用MTT比色法评价ACGs-NSPs对4T1细胞细胞毒性;建立4T1乳腺癌皮下小鼠肿瘤模型,以紫杉醇注射液(PTX)为阳性对照,考察不同剂量ACGs-NSps静脉注射给药对4T1肿瘤的抗肿瘤药效.结果 ACGs-NSPs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29.03±1.03)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34±0.03,zeta为(-17.7±0.16)mV,HPLC法测得番荔素线性回归方程为Y=0.157 2X-0.363 2(R2=0.999),在5-200 μg/mL范围内显性关系良好,载药量高达(45.03±0.72)%;体外释放较为缓慢;MTT试验中,ACGs-NSPs对4T1乳腺癌的细胞毒性显著强于游离药物(IC50,3.221 μg/mL vs 4.464 μg/mL,P<0.05);4T1荷瘤小鼠的药效学实验中,ACGs-NSPs表现出剂量相关性的抑瘤作用,高、中、低剂量组(0.4、0.2、0.1 mg/kg)抑瘤率分别为76.09%、74.34%、42.03%;但高剂量组小鼠有死亡(3/10).结论 成功制备高载药量的ACGs-NSPs,且其对4T1乳腺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药效和小鼠存活率来看,0.2 mg/kg为合适的给药剂量.
苏文晶肖瑶张明珠洪靖怡季宇彬王向涛
关键词:纳米混悬剂药效学乳腺癌
番荔素亚微乳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制备番荔素亚微乳,并进行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为番荔素的口服给药提供可行方案。方法以离心稳定常数(Ke)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注射用大豆油的用量、混合乳化剂总量和混合乳化剂的质量比进行考察,优化最佳处方配比。考察纳米乳匀机的运转压力和运转次数对番荔素亚微乳的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透射电镜观察最佳工艺所得番荔素亚微乳,考察其在生物介质中的稳定性。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价番荔素亚微乳对鼠乳腺癌4T1、人黑色素瘤A875细胞和人肝癌细胞Hep G2的细胞毒性。建立鼠源肝癌H22细胞实体瘤模型,小鼠ig番荔素亚微乳、番荔素油溶液,计算抑瘤率。结果番荔素亚微乳的最佳处方配比和制备工艺为:注射用大豆油用量为10%,乳化剂总量为3%,其中精制蛋黄卵磷脂与聚山梨酯80质量比为8∶2;均质压力为1 500 bar,均质次数为9次。番荔素亚微乳在人工胃肠液中稳定,呈球形,粒径较小,主要在100 nm左右。番荔素亚微乳对4T1、A875、Hep G2细胞IC50值分别为3.082、2.001、1.762μg/m L;ig给药1 mg/kg番荔素亚微乳与4 mg/kg油溶液对H22荷瘤鼠的抑瘤效果相当(65.0%vs 56.5%)。结论番荔素亚微乳可以解决番荔素难溶于水、难于给药的问题,能在不降低疗效的同时将用药剂量降低到传统油溶液的1/4,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肖瑶苏文晶张明珠洪靖怡王向涛
关键词:正交试验抗肿瘤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