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辉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中华蚊母
  • 1篇ISSR

机构

  • 1篇三峡大学

作者

  • 1篇李晓玲
  • 1篇杨进
  • 1篇陈发菊
  • 1篇杨文辉
  • 1篇李宁

传媒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湖北中华蚊母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保护策略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北省三峡库区内中华蚊母的4个自然居群和1个迁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蚊母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8个引物共得到4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4,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F)为94%;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2,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37;总遗传多样性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Hp)为0.237 9,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386 8,高于地方特有种平均水平.5个居群总的遗传变异Ht为0.238 7,居群内的遗传变异Hs为0.212 9,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08 0,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89.2%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仅10.80%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4.130 6,表明居群间有较大程度的基因交流.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中华蚊母在湖北境内主要分为两个居群组,在湖北境内的长江三峡沿岸沿渡河、香溪、乐天溪及三峡植物园居群聚为一大类,离长江沿岸较远的高家堰聚为另一大类.迁地保护居群三峡植物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略高于中华蚊母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说明三峡植物园对中华蚊母遗传多样性的迁地保护策略是基本成功的.
李晓玲李宁杨进杨文辉陈发菊张正彬
关键词:中华蚊母ISS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