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辛伐他汀联合岩藻多糖给药对大鼠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究在体外成骨诱导环境下,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联合岩藻多糖(fucoidan,FD)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中期的影响。方法(1)从SD大鼠双侧股骨和胫骨的骨髓腔中提取原代细胞,体外培养至P3代进行细胞鉴定。鉴定方法包括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鉴定、成脂肪鉴定和成软骨鉴定。(2)取P3代BMSCs,分为空白组(DMEM完全培养基)和试验组(含有不同FD浓度的DMEM完全培养基)。(1)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培养1、2、3天的细胞活性;(2)培养至第7天,提取细胞中的总RNA,采用qPCR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mRNR的表达情况。(3)培养至第7天,进行ALP定性和定量分析。综合以上结果确定FD的给药浓度。(3)取P3代BMSCs,分为对照组(OM组)、SIM组、FD组和SIM+FD组。(1)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培养1、2、3天的细胞活性;(2)培养至第7天,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状况,并拍照记录;(3)培养至第7天,提取细胞中的总RNA,采用q PCR法检测BMP-2、Ⅰ型胶原(Type I collagen,COLⅠ)、RUNX2以及ALP mRNA的表达情况;(4)培养至第7天,进行ALP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1)细胞鉴定。(1)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慢慢延伸并舒展开。3代以后,细胞形态基本趋于一致,成纤维样贴壁生长。(2)流式鉴定:CD29、CD90和CD44呈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9.1%、99.5%、99.4%,CD45呈阴性,表达率为0.4%。(3)成脂肪鉴定:细胞在诱导过程中逐渐变圆,胞内出现折光性高、大小不一的脂滴,经油红O染色呈红色。(4)成软骨鉴定:细胞逐渐由长梭形变为三角形或多边形,经阿尔新兰染色,软骨基质呈蓝色,细胞核呈红色。(2)FD的给药浓度。(1)细胞活性:BMSCs的活性随培养时间和FD的浓度增加而增加。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qPCR:浓度为1μg/mL的FD组BMP-2和ALP mRNA�
- 王莹詹玉林
- 关键词:辛伐他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
- 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被引量:19
- 2014年
- 为探讨亚硝酸盐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 AHPNS)发生的影响,设置1个凡纳滨对虾对照组和4个不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2.0、4.0、6.0和10.0 mg/L)胁迫组,亚硝酸盐氮暴露20 d,于凡纳滨对虾后腹肌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感染。观察到在感染后9~24 h各实验组出现死亡高峰,濒死对虾表现出与AHPN相同的临床症状,48 h后,各实验组对虾不再出现死亡,对照组和各实验组对虾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4%、8%、16%和24%。其中,4.0 mg/L实验组对虾累计死亡率与2.0 mg/L实验组差异不显著(>0.05),但显著低于6.0和10.0 mg/L实验组(<0.05)。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对照组、2.0和4.0 mg/L组凡纳滨对虾血清AL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6.0和10.0 mg/L实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持续上升。对照组和2.0 mg/L实验组对虾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先上升,96 h后开始下降,4.0、6.0和10.0 mg/L实验组AST活性持续升高。对照组、2.0和4.0 mg/L实验组对虾ALP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0和10.0 mg/L实验组对虾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持续降低。对照组对虾溶菌酶(LSZ)活性在各取样时间点显著高于6.0和10.0 mg/L实验组(<0.05),而与2.0和4.0 mg/L实验组差异不显著(>0.05)。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胁迫能降低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增加其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为预防AHPNS的暴发,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应控制在4.0 mg/L以下。
- 葛红星李健陈萍葛倩倩梁忠秀李东利王莹
-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溶酶体酶易感性
- 恩诺沙星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CYP2基因表达及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运用RT-PCR方法测定CYP2基因在凡纳滨对虾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分析不同剂量恩诺沙星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CYP2基因表达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YP2在肝胰腺、鳃、血淋巴、肌肉、甲壳、肠、胃、心脏和眼柄中均有分布,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胃次之,血淋巴中表达量最低。口服低(15 mg/kg)、中(30 mg/kg)、高(60 mg/kg)3个剂量恩诺沙星药饵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CYP2基因表达和APND活性较对照组均呈现下降趋势;药物浓度越高,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越低,表明恩诺沙星可抑制CYP2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表达。在生产实践中联合用药时,应考虑到因恩诺沙星对CYP2的抑制作用而导致经其代谢的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蓄积和毒性增强。
- 王莹李健葛倩倩翟倩倩李东利葛红星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恩诺沙星
- 呋喃西林代谢产物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体内的消除规律及其对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以30 mg/kg体重剂量投喂呋喃西林药饵5 d后,检测对虾各组织中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浓度和肝胰腺中的药物代谢酶活性。结果显示,肝胰腺中药物起始和达峰浓度最大,远远高于其他各组织。20 d实验结束时,SEM浓度依次为肌肉>鳃>甲壳>血淋巴>肝胰腺,消除半衰期为肌肉(5.89 d)>甲壳(4.66 d)>鳃(2.95 d)>血淋巴(2.70 d)>肝胰腺(1.47 d),肝胰腺中SEM消除最快,肌肉中消除最慢,药物残留时间较长。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肝胰腺中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停药3 h时,ECOD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酶活性被最大程度抑制,随后出现上升趋势,并分别于48、72、96、120、240 h时,EC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PND在停药6 h和9 h时活性最低,被抑制效应最大(P<0.01),240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APND活性降低并趋向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SEM在中国对虾体内消除缓慢,消除半衰期较长,并对ECOD、APND酶活性有影响,推测ECOD、APND参与呋喃西林在中国对虾体内的代谢消除。
- 李东利李健常志强孙铭王莹葛红星
- 关键词:中国对虾呋喃西林氨基脲细胞色素P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