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世伟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军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军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动员
  • 2篇社会动员
  • 2篇国防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中国国防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积淀
  • 1篇冷战
  • 1篇冷战时期
  • 1篇历史逻辑
  • 1篇历史审视
  • 1篇逻辑
  • 1篇逻辑与
  • 1篇结构优化
  • 1篇积淀
  • 1篇共产党
  • 1篇国共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3篇空军空降兵学...

作者

  • 3篇苏世伟
  • 2篇苏世伟

传媒

  • 2篇军事政治学研...
  • 1篇军事历史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冷战时期中国国防社会动员的历史审视被引量:1
2014年
梳理冷战时期中国国防社会动员的脉络,有必要从人的生存状态和行为入手,把握整个国家国防社会动员的架构。冷战时期与国防有关的社会动员能激起民众的崇高感,是连接个人与国家的纽带,这种参与和支持有时远远超越社会的人际网络,个人不但自愿牺牲自己,而且有时牺牲亲朋也在所不惜,政党和国家通过社会动员的方式,也在加固自身的社会基础。"苦难—感恩—激情"是动员的微观逻辑,民众的情感、认知和判断已经完全被当时的政治氛围所淹没,终结苦难情愫、战胜仇恨对象都是动员激情的源泉。冷战期间主要应对外部危机,容易调动民众的爱国情绪,动员的阻力小,动员活动也相对容易展开。研究冷战时期的国防社会动员也具有现代启示意义。
苏世伟
关键词:冷战国防社会动员
战争承受能力的要素与结构优化
2013年
本文通过界定战争承受能力的概念,探讨其内涵;分析支撑承受能力的稳定性要素、频发的周期性要素和相对的差异性要素,将这些要素归纳、类比,进而把握其中的内在联系。在明晰特性的基础上,以"动员"为考察对象,指出提升战争承受能力的途径;以合理化和高级化的两个递进层面,剖析承受能力结构的优化方向。最后,从系统的角度,用层次分析法探索评估战争承受能力的可行性。
苏世伟
关键词:结构优化
中国共产党国防社会动员的历史逻辑与战略文化积淀
2012年
回眸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防社会动员之路,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战略文化的新积淀:社会共识和民族精神的提升。战争年代的社会动员为党的政权建设和新中国国防社会动员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国防社会动员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逻辑起点,强化了大众的民族意识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心空前提高。尤其是民族精神的提升,成为战略文化沉淀的重要内容。
苏世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逻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