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世兴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值模拟
  • 2篇支护
  • 1篇动应力
  • 1篇性状分析
  • 1篇应力
  • 1篇支护方案
  • 1篇支护结构
  • 1篇深基坑
  • 1篇深基坑支护
  • 1篇深基坑支护结...
  • 1篇数值模拟分析
  • 1篇切眼
  • 1篇周边建筑
  • 1篇桩土
  • 1篇桩土共同作用
  • 1篇桩土相互作用
  • 1篇钻孔灌注
  • 1篇钻孔灌注桩
  • 1篇围岩

机构

  • 4篇辽宁工程技术...

作者

  • 4篇刘家顺
  • 4篇张向东
  • 4篇范世兴
  • 1篇张哲诚
  • 1篇张学磊
  • 1篇张晨光
  • 1篇张建俊
  • 1篇兰常玉
  • 1篇张明星

传媒

  • 2篇力学与实践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周边建筑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为研究城市高大建筑和市政设施等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影响,以沈阳金融中心大厦深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周边建筑荷载对在建深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现场监测,研究基坑水平和竖直位移变化规律,验证支护结构的有效性;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为计算工具对基坑进行多次数值模拟,得到建筑物作用力、建筑距离等作用的改变与支护结构变形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基坑周边存在建筑物时,基坑变形量明显加大;随着基坑周边建筑物作用力的增大,基坑变形量呈线性增加;在2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建筑距离对基坑的影响呈幂级数增加,建筑物"细高"时对基坑的影响较大,"矮胖"时较小。上述研究成果对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的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向东范世兴张晨光刘家顺
关键词:周边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数值模拟
考虑桩土共同作用的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以盖州北海渔民回迁楼工程为依托,选取其中的C14号楼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两根试桩进行现场静载试验,并获得了Q-S曲线、侧摩阻力随深度变化曲线、桩身轴力随深度变化曲线及桩土接触面相对位移随深度变化曲线.然后根据现场勘查资料及有限元参数选取的经验值建立单桩模型,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对单桩进行分析,并根据模拟数据及实测数据利用MATLAB绘制了各项主要承载特性的对比曲线,一方面验证模型及参数的合理性,另一方面研究桩长对单桩各项主要承载特性的影响.最后利用单桩验证过的模型及参数建立群桩模型,分析群桩的各项主要承载特性与桩长及桩间距的关系.
张向东范世兴张学磊刘家顺
关键词: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辽西风积土动应力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对辽西地区风积土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动荷载作用下辽西风积土的动强度特性和抗液化特性.通过控制不同的动荷幅值、固结比和固结围压等试验条件,获得了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辽西风积土的动应力值和抗液化剪应力比.利用Excel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得到了该土试样的动应力与固结比和固结围压两种因素的经验关系式.试验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风积土的动应力与固结比和固结围压成正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固结比条件下辽西地区风积土的液化强度特性,获得了不同固结比条件下的抗液化剪应力比.试验结果表明,风积土的抗液化剪应力随着固结比的增加而增大.上述试验结果对于辽西地区工程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张向东范世兴刘家顺张建俊兰常玉
关键词:风积土动应力
大跨度开切眼安全监控与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为解决大断面煤巷锚杆(索)支护存在的困难,以白羊岭煤矿101开切眼围岩控制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超大断面破碎围岩顶板开切眼支护优化设计与安全监控研究,对锚杆(索)支护理论及巷道的失稳机理进行分析研究。针对101开切眼大跨度、大断面矩形巷道的特点,采用动态信息设计方法,分析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制定101开切眼支护方案。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 ANSYS 对开切眼顶帮部在不同锚杆(索)间距、长度、单体支柱个数等支护参数条件下的变形及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并对比支护前后巷道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01开切眼的合理支护方式为顶板采用锚杆(索)联合支护,锚杆间排距800 mm ×800 mm,锚杆长度为2.0 m,单体液压支柱3根/排。在同类条件下,采用高强度锚杆(索)支护的煤巷,在回采期间的围岩变形量比采用普通锚杆支护少21.3%~42.5%;巷道围岩移近总量比锚喷网支护减少25.6%~43.0%,巷道支护效果收益明显。上述研究成果对大跨度、大断面破碎围岩顶板开切眼支护优化设计及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张向东张哲诚范世兴张明星刘家顺
关键词:围岩控制支护方案数值模拟分析开切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