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建武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滴灌
  • 1篇点位
  • 1篇墒情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墒情
  • 1篇畦灌
  • 1篇棉花
  • 1篇棉花膜下滴灌
  • 1篇膜下滴灌
  • 1篇监测点
  • 1篇监测点位
  • 1篇灌水
  • 1篇灌水技术
  • 1篇灌水技术要素
  • 1篇灌水质量
  • 1篇非劣解

机构

  • 2篇河海大学

作者

  • 2篇缴锡云
  • 2篇许建武
  • 1篇虞晓彬
  • 1篇刘一休
  • 1篇杨风亮

传媒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棉花膜下滴灌墒情监测点的定位被引量:8
2010年
结合田间观测,研究了棉花膜下滴灌墒情监测点的定位问题。试验于2009年6月至9月在新疆库尔勒市包头湖农场进行,试验区采取1膜1带4行棉花的种植形式,距滴灌带0、20、45、70 cm处布置4根TDR观测管,采用TDR观测0-100 cm深度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结果表明,滴头处的监测点与距滴灌带20、45 cm处的土壤含水率垂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与距滴灌带70 cm处的土壤含水率垂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墒情监测点布置于距滴灌带0、20、45 cm处均可,不宜布置在更远处。
杨风亮缴锡云刘一休许建武
关键词:膜下滴灌土壤墒情监测点位
基于SRFR模型的畦灌技术要素非劣解被引量:3
2013年
以灌水均匀度、灌水效率为评价指标,利用SRFR406模型对5个改水成数、31个畦长及13个单宽流量进行灌水质量评价,研究畦灌的技术要素非劣解。结果表明,在实际灌水过程中,参照非劣解集,可随着畦长、可供流量等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其他灌水技术要素,以满足灌水质量的要求,而优化灌水技术方案只能选择灌水技术要素的最优解。可见,在应用上,畦灌技术要素的非劣解优于最优解。
虞晓彬缴锡云许建武
关键词:畦灌灌水质量灌水技术要素非劣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