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志浩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细胞
  • 1篇多不饱和脂肪...
  • 1篇脂肪
  • 1篇体外分离
  • 1篇胃癌
  • 1篇胃癌细胞
  • 1篇胃癌细胞系
  • 1篇细胞培养
  • 1篇细胞培养技术
  • 1篇细胞系
  • 1篇小肠
  • 1篇癌细胞
  • 1篇癌细胞系
  • 1篇饱和脂肪酸
  • 1篇5-FU
  • 1篇AGS
  • 1篇CAJAL间...
  • 1篇不饱和脂肪
  • 1篇不饱和脂肪酸
  • 1篇大鼠小肠

机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王曙逢
  • 2篇赵志浩
  • 1篇王康
  • 1篇仇广林

传媒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CC)的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出生后5。10d的SD乳大鼠,颈椎脱臼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出小肠,在解剖显微镜下剥去小肠系膜、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将小肠平滑肌层组织剪成小块后接种于含有干细胞因子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组织块周围细胞的游出情况及细胞的形态,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特异性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类型。结果:培养1周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组织块周围长出细胞,呈梭形、三角形,有多个短突起;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突起细长化并彼此相互连接形成网络。该类细胞c—kit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结论:该研究成功建立了一套由大鼠小肠平滑肌组织块原代培养ICC的方法,为IC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曙逢仇广林赵志浩王康
关键词:小肠CAJAL间质细胞细胞培养技术
多不饱和脂肪酸和5-FU对人胃癌细胞系AGS的作用
目的 在细胞培养水平研究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单用及联合氟尿嘧啶(5-FU)对人胃癌细胞系AGS增殖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蛋白的作用.方法 人胃腺癌细胞系AGS和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对照组)常规培养于含10%胎...
王曙逢赵志浩高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