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伟涛
- 作品数:48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倾斜煤层开采沉陷预计模型的构建被引量:6
- 2018年
- 概率积分法在我国煤矿开采地表沉陷预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方法具有对称分布特征,在水平煤层开采沉陷预计时精度最好,而倾斜煤层开采后地表下沉盆地的形态往往呈现偏态性,采用该方法对其进行预计偏差较大。针对此问题,建立了工作面随体坐标系和地表直角坐标系,利用随机介质理论在工作面随体坐标系中实现单元开采沉陷影响的叠加积分运算,然后将工作面随体坐标系中地表某点的沉陷影响转换到地表直角坐标系中,最终构建地表直角坐标系下的倾斜煤层开采沉陷偏态预计模型。分析认为,倾斜煤层单元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符合威布尔偏态分布规律,结合实例对预计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该模型预计精度随煤层倾角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相似矿区的沉陷预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 闫伟涛陈俊杰阎跃观
- 关键词:倾斜煤层开采沉陷预计
- “三软”煤层采动覆岩下沉模式及机理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以梁北煤矿“三软”煤层11071典型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阐述了“三软”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导水裂缝带发育充分,地表下沉量大,地表裂缝显现明显的特殊移动变形规律。基于关键层理论,分析了“三软”煤层综采覆岩破断机理,明晰了工作面开采后采动覆岩断裂下沉破坏特征,研究结果为梁北煤矿“三软”煤层开采工作面优化设计及地表采动损害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 王礼王明远闫红波闫伟涛陈俊杰
- 关键词:相似材料模拟关键层地表下沉
- 矿区高强度开采地表损坏动态预测模型被引量:5
- 2019年
- 矿区地下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势必引起耕地等地表附着物的严重破坏,尤以动态破坏影响较大。为对矿区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动态损坏进行预测,该文首先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揭示了高强度开采下覆岩和地表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周期性破坏的特征。然后,根据充分采动阶段的实测资料,检验分析了高强度开采地表下沉速度的右偏偏态分布规律,并总结了下沉速度动态分布的周期性,及其与工作面推进位置的相对位置关系。最后,据此构建了基于对数正态密度函数的地表损坏动态预测模型,并采用实例对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预测和实测曲线的决定系数在0.9以上,标准差与实测最大下沉速度值的比值小于7.0%,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较为符合现场实际。研究结果可对类似条件矿区开采地表损坏动态预测提供指导。
- 闫伟涛陈俊杰柴华彬颜少鸽
- 南太行资源枯竭城市地质灾害多模信息化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 王双亭何荣兰进京于海洋都伟冰任斌闫伟涛陆永红杜宗亮王利光
-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美丽中国计划,实现绿水青山目标是国家重大战略。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矿区地质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环境恢复治理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而环境恢...
- 关键词:
- 关键词:环境恢复治理
- 高强度开采地表裂缝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高强度开采引起的地表裂缝严重破坏矿区生态环境,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隐患。为了掌握高强度开采地表裂缝形成机理,以神东矿区地质采矿条件为基础,通过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得到了地表裂缝分布规律及变形参数,分析了矿山高强度开采产生的非连续变形发育分布特征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关系。研究表明:在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动态拉伸型地表裂缝随工作面推进而周期性地超前出现,超前距为15m,超前角为83°,裂缝密度1m左右,宽度1~3cm。台阶型裂缝总是出现在开采工作面边界的上下方、停采线上方和开切眼附近,裂缝落差20~40cm,间距8~11m,滞后距为4.2m,滞后角为86°。同时指出上覆厚风积沙松散层特性使地表裂缝具有一定的自动修复功能。
- 陈俊杰朱刘娟闫伟涛王明远
- 关键词:地表裂缝风积沙
- 一种井下低生态损伤工作面开采参数优化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低生态损伤工作面开采参数优化方法,包括矿井地质采矿资料搜集、工作面开采参数初值选择、实验组设计与开展、各实验组沉陷预计与损伤等级评定、最优实验组遴选和工作面优化参数选择等六个步骤。本发明采用目前已成熟应...
- 闫伟涛陈俊杰谭毅柴华彬白二虎何荣颜少鸽张文志蔡来良
- 文献传递
- 2001—2021年汾河流域NPP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为研究汾河流域NPP时空变化及其主导因素,结合MODIS NPP、气候、地形等数据,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1—2021年汾河流域及流域内矿区的NPP时空分异特征和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NPP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流域东西两侧山区NPP均值较高,流域中部NPP均值较低,21 a间汾河流域NPP呈波动上升趋势,年际增加速率为7.44 gC/(m^(2)·a),流域内矿区NPP年际增加速率略高于整个流域,不同矿区NPP均值不同但均明显增加;整个流域NPP呈减少趋势的区域仅占0.91%,主要分布在城区周围和矿区中,且NPP变化的全局莫兰指数为0.792,NPP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变化剧烈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矿区;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流域NPP均值呈增加趋势,年降雨与NPP的相关性高于要高于年均温,有95.16%的区域与年降雨呈正相关,77.86%的区域与年均温呈正相关;影响因素探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汾河流域NPP变化的主导因子,且双因子交互后的影响明显高于单因子,其中土地利用与高程交互后的影响力最高。
- 张宇飞杨文府张文凯汪雯雯任文颖闫伟涛
- 关键词:汾河流域NPPMODIS数据
- 建筑物变形监测边点沉降缺失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物变形监测边点沉降缺失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装置,获取方法包括:获取建筑物所有监测点的位置信息,确定缺失监测边点的位置;获取缺失监测边点所在建筑物边上保存良好的监测点,在缺失监测边点两侧选择等量的保存良好监测...
- 闫伟涛魏峰远陈俊杰蔡来良颜少鸽
- 文献传递
- 基于改进Knothe时间函数的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预测模型研究
- 2024年
- 目的为进一步探究地表动态移动变形特征,加深认识矿山开采沉陷基本规律,更好地服务于矿山安全绿色生产,方法针对原Knothe时间函数模型表达地表下沉及其速度变化规律的缺陷,基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表下沉盆地动态形成机理,分析时间函数参数c对地表下沉量、下沉速度和下沉加速度影响规律;以地表下沉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刻,将地表动态移动变形分为两个阶段,进一步改进Knothe时间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地表动态下沉、倾斜、曲率移动变形预测模型,并以某矿2201开采工作面为例,进行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预测和精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改进后的Knothe时间函数形态与矿山开采沉陷地表动态移动变形一致,可以较好地描述采动地表“稳定→变化→稳定”全过程动态演化特征;参数c是该函数模型的重要参数,与覆岩力学性质、开采条件和开采速度等地质采矿条件有关,对描述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量较敏感,随着参数c增大,地表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显著增大;运用改进的Knothe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预测模型计算,得到的地表下沉量误差为厘米级精度,倾斜值误差在5 mm/m以内,曲率误差在0.7 mm/m2以内,其相对误差均在6.0%以内,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较吻合。结论提出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可靠性与实用性,可较准确分析地表动态移动变形全过程的规律,从而为“三下”采煤及保护煤柱留设提供参考。
- 张仲杰陈振南陈振南马子韬闫伟涛闫伟涛
- 关键词:开采沉陷地表移动变形
- 一种构筑物缺失监测点的沉降量获取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筑物缺失监测点的沉降量获取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以下:获取保存良好监测点和缺失监测点在平面上的位置数据以及保存良好监测点的沉降量;根据保存良好监测点和缺失监测点在平面上的位置数据、保存良好监测点的沉降量建立...
- 闫伟涛阎跃观郭俊廷朱刘娟谭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