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涛滔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煤层气
  • 2篇古交矿区
  • 2篇储层
  • 1篇生产数据
  • 1篇同位素
  • 1篇气井
  • 1篇资源评价
  • 1篇校正方法
  • 1篇煤层气井
  • 1篇解吸
  • 1篇含气
  • 1篇含气量
  • 1篇产能
  • 1篇产能特征
  • 1篇储层评价

机构

  • 4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联煤层气有...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4篇闫涛滔
  • 4篇孟艳军
  • 2篇曾凡桂
  • 2篇夏鹏
  • 1篇宋晓夏
  • 1篇王晋
  • 1篇孙蓓蕾
  • 1篇常锁亮

传媒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煤层气井生产数据的储层含气量校正新方法被引量:1
2022年
勘探实践发现沁水盆地潘庄、潘河区块及鄂尔多斯盆地保德区块煤层气井累计产量远远大于原始计算的地质探明储量。该现象对体积法计算的煤层气资源储量提出了挑战,同时为全面“上储增效”提出了新的方向。在采用体积法计算煤层气储量时,含气面积、含气量的准确性以及煤岩密度与煤层厚度的非均质特征都会对储量参数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其中,由于取心测试过程的局限性,煤层含气量的数值常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次研究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和沁水盆地的煤层气井生产数据并结合等温吸附实验结果提出了计算储层临界最低含气量的方法(临界最低法)。将校正后的临界最低含气量与实测含气量(基于美国矿业局直接法(USBM)和史密斯-威廉姆斯法)进行对比,并剖析含气量测试损失量的地质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在中低至中高煤阶(R_(o)=0.7%~2.1%)范围,临界最低法计算的含气量总体高于其它两种方法计算的含气量,临界最低法在中低煤阶至中高煤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高煤阶(R_(o)=2.1%~2.8%)范围,临界最低法计算结果可以与取心测试结果相互验证。总体上,煤层含气量测试(USBM法)损失量受不同煤阶煤岩孔裂隙发育特征、煤体结构、含气饱和度及逸散时间的影响。含气量测试损失量与孔渗发育特征、构造煤发育程度、含气饱和度及逸散时间呈正相关。此外,针对未取心的煤层气井,可以采用钻井岩屑测试等温吸附参数进而利用临界最低法求取储层含气量,为煤层气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数据基础。
闫涛滔郭怡琳孟艳军常锁亮金尚文康丽芳付鑫宇王青青赵媛张宇
关键词:含气量校正方法生产数据煤层气
不同煤阶煤储层吸附/解吸特征差异及其对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吸附/解吸参数是煤层气储量及产能潜力评估的核心,而解吸过程规律与煤层气井产能动态密切相关。为研究不同煤阶煤储层吸附/解吸特征及其对产能的影响,基于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安泽区块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保德、柳林区块的49件煤心样品的煤岩煤质、含气量及等温吸附测试数据,结合试井及排采资料,揭示了煤岩煤质特征对等温吸附特征的影响,划分并对比了煤层气解吸阶段特征差异,建立了煤吸附/解吸特征参数与煤阶之间的数学关系,基于20口典型煤层气井探讨了解吸特征参数对气井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煤阶煤储层煤层气勘探开发策略给出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1)从山西保德到晋城樊庄区块,随着煤阶的增高,煤储层解吸过程中的转折压力、启动压力和敏感压力均逐渐增大,低效、缓慢、快速和敏感解吸阶段范围逐渐向高压区间方向偏移;高阶煤对应的有效解吸阶段区间宽度明显要大于低阶煤,对煤层气开发更有利。(2)高阶煤与中低阶煤相比,煤层气井的解吸指数更高,达到稳产的时间更短且产气潜力更高,但较低的渗透率是制约其产能的关键。(3)综合考虑资源丰度、解吸能力和渗透率,高阶煤优势在于解吸指数较高,而中低阶煤优势在于渗透性较好;高阶煤煤层气高产的关键在于大规模高效压裂技术,中低阶煤则在于煤层气资源富集甜点区的精准优选技术。
王青青孟艳军闫涛滔闫涛滔徐光波李琨杰刘彦飞
关键词:产能特征
西山煤田古交矿区煤层气储层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根据西山煤田古交矿区的实际情况,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对古交矿区的目标储层进行分类评价。优选煤层含气量、最大埋深、煤厚、组分分析以及工业分析为储层优选的主要因素,并确立了各因素在该区资源评价中的权重系数,最终建立该区资源评价的分类标准。
边洁晶夏鹏王晋冯绍盛孟艳军闫涛滔曾凡桂
关键词:储层资源评价
山西古交矿区煤层气组成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11
2019年
山西古交矿区煤层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煤层气重点开发区块之一。区内地质条件复杂,煤层气地质研究起步晚,尤其是对煤层气组成特征及成因方面的讨论还较匮乏,制约了煤层气开发进程。煤层气组成特征及成因与煤层气母质性质、生成机理、运移和逸散规律等密切相关,对于煤层气保存条件和分布规律的认识和煤层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古交矿区煤层气化学组成特征及气体成因,采集矿区内10口煤层气井口排采气样品,开展了气体化学组分和碳、氮同位素检测,分析了煤层气中甲烷及氮气的成因;结合构造演化背景、构造形态、水文地质条件和煤芯解吸气化学组成,讨论了煤层气富氮气机理及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古交矿区内煤层气中氮气含量偏高,为0.86%~14.13%,平均6.10%,甲烷含量在83.79%~97.57%,平均91.33%,乙烷含量在0~0.46%,平均0.09%,不含2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类,二氧化碳含量在1.47%~4.71%,平均2.48%;煤层气属于极干气体,干燥系数(C1/C1~5)为0.9949~1,甲烷δ13C值在-47.13‰^-39.26‰,平均值为-44.03‰,为有机质热解成因;氮气δ15N值在-1.16‰^-0.51‰,平均值为-0.80‰,为大气与有机质热降解混合成因,且以大气来源为主,有机成因氮气含量很少;地表水下渗与煤层发生相互作用,地表水携带的大气与煤层气发生组分交换,导致煤层气解吸、逸散,煤层含气量降低、甲烷δ13C值降低、氮气含量升高。
夏鹏夏鹏曾凡桂宋晓夏孙蓓蕾孟艳军
关键词:古交矿区煤层气同位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