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仁辉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双季稻
  • 1篇配施
  • 1篇硼肥
  • 1篇群体发育
  • 1篇锌肥
  • 1篇季稻
  • 1篇硅肥

机构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周春火
  • 1篇商庆银
  • 1篇杨秀霞
  • 1篇陈仁辉
  • 1篇燕辉

传媒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硅锌硼配施对红壤区双季稻产量和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水稻是典型的喜锌、喜硅和低度需硼作物,而我国红壤区土壤中硅、硼、锌等主要中微量元素含量普遍偏低,施用硅、锌、硼对水稻生产存在重大影响。以早稻品种中嘉早17和晚稻品种H优518为试验材料,研究硅、锌、硼配施对红壤区双季稻产量和群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早稻季Si+Zn和Si+Zn+B处理产量分别显著增加8.6%和12.6%,晚稻季仅Si+Zn+B处理产量显著增加10.6%;早稻季Si+Zn+B处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晚稻季仅Si+Zn和Si+Zn+B处理有效穗数显著增加;早稻和晚稻群体总颖花量与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与CK处理相比,增施硅、锌、硼后各生育期分蘖数、叶面积指数、SPAD值、生物量积累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Si+Zn+B处理增加幅度最大。除早稻季Si处理外,早稻季和晚稻季增施硅、锌、硼肥后各处理地上部群体氮素吸收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Si+Zn+B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因此,在红壤区双季稻生产中应重视硅、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尤其是温度条件较低的早稻季更应重视这些元素的施用。
杨秀霞燕辉陈仁辉王文姿况家瑛商庆银周春火
关键词:双季稻硅肥锌肥硼肥群体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