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明光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疗效
  • 2篇心病
  • 2篇介入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冠心病
  • 2篇冠心病患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病患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导管未闭
  • 1篇地平
  • 1篇动脉导管
  • 1篇动脉导管未闭
  • 1篇动脉介入

机构

  • 7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7篇陈明光
  • 4篇薛贻敏
  • 4篇林风辉
  • 4篇陈茜
  • 2篇陈德伟
  • 1篇陈东杰
  • 1篇吴志勇
  • 1篇蒋辉
  • 1篇陈威
  • 1篇卢荔红
  • 1篇浦晓东
  • 1篇陈新敬
  • 1篇关瑞锦
  • 1篇周晓芬
  • 1篇胡辛兰
  • 1篇陈海峰
  • 1篇陈锋
  • 1篇陈斌
  • 1篇陈虹

传媒

  • 2篇创伤与急诊电...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探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并探讨尼可地尔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尼可地尔。比较两组患者血液炎症指标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内皮素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FMD及NO水平显著增高,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尼可地尔能有效降低患者介入术后炎症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血管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陈明光薛贻敏陈茜陈德伟林风辉
关键词:尼可地尔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炎症指标
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mp-latzer法对182例PDA患者经不同介入途径分别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术中术后测肺动脉压力,以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24~48h封堵结果、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并随访1~12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合并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者同时进行介入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封堵成功178例(97.8%),其中经常规途径封堵143例(80.3%),经建立动静轨道途经封堵22例(12.4%),经单静脉途径封堵13例(7.3%)。术中封堵术15min后残余少量分流4例,微量分流12例。与术前比较,所有封堵成功患者术后平均肺动脉压明显降低[mPAP,(32.3±15.7)mmHg比(21.1±9.9)mmHg,P<0.05]。术后24~48h复查心脏彩超示1例存在微量分流,LVEDd明显减小[(50.8±8.9)mm比(47.2±7.1)mm,P<0.05]。随访1~12(4.2±1.5)月无残余分流、死亡病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确切。
吴志勇关瑞锦蒋辉陈斌卢荔红陈海峰陈明光浦晓东陈威陈新敬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导管插入术封堵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的疗效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冠心病患者脑纳素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冠心病患者87例,随机分组,A组(对照样本)44例,B组(观察样本)43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钠肽(NT-proBNP)指标、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SF-36)的差异。结果治疗后A组、B组NT-proBNP、心功能指标、SF-36量表评分皆有改善,B组改善明显(P<0.05),差异有可比性。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可改善心功能,促进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陈明光
关键词:介入治疗冠心病脑钠素心功能
纹带棒状杆菌感染的患者临床科室、标本分布特点与易患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为临床预防及治疗纹带棒状杆菌作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检出纹带棒状杆菌的114例患者资料,分析该菌的临床科室分布、标本分布特点,并对其易患因素进行统计。结果114例纹带棒状杆菌感染患者中97.4%患者存在入住ICU、以前使用广谱抗生素、机械通气或植入侵入性导管等易患因素,88.6%患者有脑卒中后遗症、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下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ICU中患者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7.9%和29.8%。结论纹带棒状杆菌感染多发生于有各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各种易患因素又促成该菌感染,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导管的植入,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防止纹带棒状杆菌的院内感染和传播,并采取及时、适当的治疗。
曾丽娟胡辛兰林风辉陈东杰薛贻敏陈茜陈明光陈虹程坤杨超
关键词:易患因素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结合被动抬腿试验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结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四科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6例,置入锁骨下静脉导管后,先进行PLR,再行容量负荷试验(VE)。研究过程采用CNAP监测,每个试验前后均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量(CO)及脉压变异度(PPV),记录PLR前后CO的变化率(ΔCO_(PLR))及VE前后CO的变化率(ΔCO_(VE))。将ΔCO_(VE)≥15%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并纳入有反应组,ΔCO_(VE)<15%者纳入无反应组。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ΔCO_(PLR)、VE前PPV与ΔCO_(VE)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ΔCO_(PLR)、VE前PPV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3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共进行40例次VE,其中有反应组18例次,无反应组22例次。两组患者PLR及VE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LR及VE后HR、MAP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PLR后CVP无明显变化(P>0.05),VE后CVP均明显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LR及VE后CO均明显增加(P<0.05),有反应组PLR及VE后CO明显高于无反应组[(6.01±1.28)L/min vs.(5.16±1.22)L/min、(6.31±1.33)L/min vs.(5.15±1.39)L/min,P<0.05]。有反应组ΔCO_(PLR)、ΔCO_(VE)明显高于无反应组(21.21%±8.54%vs.10.76%±4.94%、26.32%±8.64%vs.9.44%±3.45%,P<0.05)。ΔCO_(PLR)与ΔCO_(VE)呈正相关(r=0.820,P<0.05),而VE前PPV与ΔCO_(VE)无相关性(r=0.194,P>0.05)。ΔCO_(PLR)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95%CI 0.707~0.946,P<0.05),最佳截断值为13.95%,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1.8%;VE前PP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仅为0.525(95%CI 0.362~0.685,P>0.05)。结论CNAP监测ΔCO_(PLR)可用于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指导临床液体治疗。
薛贻敏陈美琪黄廷烽陈明光陈茜陈锋
关键词:被动抬腿试验容量反应性
探究血浆肝素结合蛋白与体外循环心外科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浆肝素结合蛋白与体外循环心外科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心外科接受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出现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76例)和无并发症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相关指标、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患者的高血压患病情况(35.5%比11%,Walsχ^(2)=12.300,P<0.001)、体重指数[(23.85±3.59)kg/m2比(22.57±2.93)kg/m2,Walsχ^(2)=5.676,P=0.017]、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116.50(91.00,142.75)min比105.00(76.00,132.00)min,Walsχ^(2)=6.803,P=0.009]、术后血浆肝素结合蛋白[128.56(70.82,183.15)ng/ml比92.34(54.01,136.44)ng/ml,Wals χ^(2)=9.203,P=0.002]明显增高。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提示高血压(OR=4.080,95%CI:1.576~10.563,P=0.004)、主动脉阻断时间(OR=1.012,95%CI:1.002~1.021,P=0.015)、术后血浆肝素结合蛋白水平(OR=1.011,95%CI:1.004~1.017,P=0.002)是体外循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肝素结合蛋白升高是心外科体外循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陈冰莹林风辉周晓芬黄廷烽江信达陈明光严骏
关键词: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并发症
小剂量氨氯地平辅助治疗低温恶化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氨氯地平辅助治疗低温恶化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重症医学四科低温寒冷时期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氨氯地平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LVDD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FR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氨氯地平治疗低温恶化心力衰竭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并改善患者肾功能,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与依据。
陈明光薛贻敏陈茜陈德伟林风辉
关键词:氨氯地平心力衰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