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林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养殖
  • 2篇养殖技术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1篇单胞菌
  • 1篇幼鳖
  • 1篇致病菌株
  • 1篇色差
  • 1篇色差计
  • 1篇色素
  • 1篇食盐
  • 1篇食用色素
  • 1篇体色
  • 1篇泡法
  • 1篇消毒
  • 1篇金鱼
  • 1篇浸泡
  • 1篇浸泡法
  • 1篇菌株
  • 1篇类志贺邻单胞...

机构

  • 5篇广州城市职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5篇陈林
  • 1篇邹为民
  • 1篇谭爱萍
  • 1篇符秋娟

传媒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技服务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年份

  • 4篇200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食盐浸泡法消毒幼鳖的最适条件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浸泡幼鳖的适宜食盐溶液浓度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将在清水中和离水条件下暂养24 h的中华鳖幼鳖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中,测定其体重和不同时间段的死亡数。[结果]清水组每组幼鳖的体重减少0.76~0.96 g,占始重的5.60%~6.00% 在食盐溶液中浸泡3 h后,其体重减少0.04~0.53 g,占浸泡前体重的0.26%~4.02% 当食盐浓度低于3%时,随食盐浓度的增大,其减重率增大。离水组每组幼鳖的体重减少2.11~6.18 g,占始重的3.90%~20.65% 体重为10.22~16.30 g的幼鳖的减重率为始重的13.74%~20.65%,体重为119.93~158.03 g的幼鳖的减重率为始重的3.90%~4.91% 0.5%食盐溶液组,其体重增加了0.18g,占浸泡前体重的1.74% 其余各组每组体重减少0.08~1.54 g,占浸泡前体重的0.58%~3.23%。食盐浓度在2.0%以下和6.0%以上时,幼鳖死亡率较高。[结论]食盐溶液的最适浓度为3.0%,浸泡时间不超过30 min。
陈林
关键词:幼鳖消毒食盐浸泡
鳞头大鳄龟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2009年
阐述了鳞头大鳄龟的外形与习性,并从龟池建造、消毒、大鳄龟选择、放养、管理、龟卵孵化、稚龟培育、越冬管理及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养殖技术。
陈林
关键词:养殖
四种食用色素对金鱼体色的影响被引量:18
2007年
为了探讨食用色素对金鱼体色的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将四种食用色素柠檬黄(group1)、胭脂红(group2)、果绿(group3)和亮蓝(group4)以2‰的比例加入基础饲料中配成试验饲料,另以基础饲料作对照(group5),投喂体重20g左右的黄色金鱼110d,试验前后用WSC-S型测色色差计测定各组每尾鱼体色的三刺激值,结果发现,试验前柠檬黄组、胭脂红组、果绿组、亮蓝组和和对照组金鱼体色的X值分别为(56.942±9.940)、(58.315±6.667)、(56.794±5.510)、(57.019±4.615)和(53.427±6.564),Y值分别为(57.652±10.889)、(55.370±6.284)、(55.850±7.831)、(54.295±5.969)和(51.382±8.835),Z值分别为(32.249±9.646)、(24.084±6.536)、(24.667±7.259)、(26.351±6.791)和(32.09±14.272)。各组金鱼体色的X值间、Y值间、Z值间均无显著差异。试验后柠檬黄组、胭脂红组、果绿组、亮蓝组和对照组金鱼体色的X值分别为(68.079±11.819)、(74.626±0)、(68.714±8.765)、(73.384±10.929)和(69.623±7.779),Y值分别为(59.135±11.364)、(66.110±0)、(62.389±8.547)、(66.085±6.134)和(62.115±6.763),Z值分别为(24.806±7.144)、(25.477±0)、(22.651±10.201)、(19.395±3.781)和(16.677±6.763),各组金鱼体色的X值间、Y值间、Z值间均无显著差异。这四种食用色素对试验金鱼的体色无显著影响。
陈林符秋娟
关键词:金鱼体色食用色素色差计
斑点叉尾鮰致病菌株的鉴定及特性被引量:25
2009年
菌株IP0004是从患病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中分离出的一株致病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确定其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shigelloides。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单鞭毛,无芽孢,有荚膜;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海藻糖产酸,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β-半乳糖甙酶、α-半乳糖甙酶为阳性;其生长盐度为0~25,pH值为5~10,最适生长温度为37℃。菌株IP0004 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与类志贺邻单胞菌16SrRNA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大于99%,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该菌株与类志贺邻单胞菌聚为一类。菌株IP0004的细胞毒性外膜蛋白COMP(cytotoxic outer-membrane protein)基因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COMP基因序列相似性大于99.9%,说明该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具有COMP基因,有一定的致病力。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IP0004对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头孢唑林、氧氟沙星敏感,而对新生霉素、利复平、复方新诺明不敏感。
陈林谭爱萍邹为民
关键词:类志贺邻单胞菌斑点叉尾鮰
黄缘盒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被引量:7
2009年
黄缘盒龟[Cistoclemmys flavomarginatas(Gray)]为半水栖性,不擅游泳,适应性强,兼具观赏、食用及药用等多重价值,深受养殖户喜爱。头光滑色黄,吻前端平,上颌有明显的钩曲。眼大,眼后至枕部有一条鲜明的黄色"U"形弧纹。鼓膜圆形且显著,头的两侧及腹面、眼眶、鼓膜均为淡黄色。背甲棕褐色,隆起显著,甲缘光滑,有突起的黄色脊棱及微弱的两侧棱。颈盾1枚,椎盾5枚,肋盾4对,缘盾11对,臀盾1对。背甲每枚盾片上均有显著的同心纹和1枚红褐色斑块。腹甲平,几乎与背甲等长,黑色或黑褐色,前后二叶以韧带相连,可与背甲完全闭合。喉盾、肱盾、胸盾、腹盾、股盾各1对。肛盾1枚,中央有1短缝。腹甲沿肱、胸、腹及股盾的外缘有1条黄色斑纹。四肢扁平,前肢被大鳞有5爪,后肢4爪,指、趾间具半蹼。尾灰色有1条黄色背纵纹。一般栖息于丘陵地区离水不远的山林边缘、有杂草乱石的溪流边,在树根底、石缝等处比较安静的地方营巢而居。喜群居,不喜强光。最适生长温度为22~32℃,水温15℃以下摄食减少,10℃以下冬眠。以植物茎叶和昆虫及蠕虫,如蚯蚓、蜗牛、蝗虫等为食。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摄食小鱼虾、面包虫、畜禽内脏、瘦猪肉、瓜果、蔬菜、米饭、配合饲料等,尤喜食动物性饵料。人工饲养时可筑土池或水泥池饲养。病害少。
陈林
关键词:黄缘盒龟生物学养殖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