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群生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绍兴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镇痛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麻醉
  • 3篇关节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术后镇痛
  • 2篇全身麻醉
  • 2篇静脉
  • 2篇肩关节
  • 2篇股神经
  • 2篇股神经阻滞
  • 1篇穴位
  • 1篇穴位电刺激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剂量
  • 1篇异丙酚
  • 1篇镇痛效果
  • 1篇镇痛药
  • 1篇镇痛药物

机构

  • 7篇绍兴市中医院

作者

  • 7篇陈群生
  • 3篇任志伟
  • 3篇潘路平
  • 2篇邵瑾
  • 2篇杨瑜
  • 1篇夏炳江
  • 1篇沈文生

传媒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氢吗啡酮联合异丙酚在肩关节脱位整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科对74例肩关节脱位患者在氢吗啡酮联合异丙酚麻醉下进行手法整复,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74例,男39例,女35例,年龄31~69岁。左肩40例,右肩34例。脱位类型:喙突下脱位14例,盂下脱位49例,锁骨下脱位11例。
陈群生郑雅芳
关键词:肩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氢吗啡酮异丙酚静脉麻醉
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进行子脊柱手术的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个月,依据是否合并慢性疼痛,分为有慢性疼痛组(44例)与无慢性疼痛组(76例)。分析术后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分级状况,选择χ^(2)检验对临床资料实施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4例术后慢性疼痛患者中,32例为轻度疼痛,占比72.73%,9例为中度疼痛,占比20.45%,3例为重度疼痛,占比6.82%;单因素分析显示,特发性脊柱侧弯、术前焦虑与抑郁、术前中重度疼痛、术后3 d VAS评分>3分、出现并发症、体重较重、手术时间长、融合椎体数较多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中重度疼痛、术后3 d VAS评分>3分、出现并发症、融合椎体数较多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VAS评分大于3分、融合椎体数较多、术后3 d VAS评分超过3分、合并并发症,若脊柱手术患者出现上述危险因素,需针对性的给予相关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陈群生夏炳江
关键词:术后慢性疼痛脊柱手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年
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辅助麻醉;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的心跳、血压、Ramsay 镇静评分以及使用丙泊酚剂量等。结果:两组患者在RASS 评分和丙泊酚剂量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小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
陈群生
关键词:全身麻醉
手术前后行经皮穴位电刺激降低肩关节镜术后镇痛药物剂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手术前后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药物剂量的影响。方法共纳入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三组:术后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术后组)、术前行经皮穴位电刺激组(术前组)和对照组。记录三组患者术后24 h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于术毕时、术后6 h、12 h、24 h记录三组患者静息以及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记录患者术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本次研究结束后,术后组共完成39例,脱落1例;术前组共完成39例,脱落1例;对照组共完成40例。术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24 h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以及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86、-4.35、-7.92、-4.17,P均<0.05);术后组、术前组两组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30、6.05,P均<0.05)。术后组患者术后24 h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以及有效按压次数低于术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64、-5.40,P均<0.05)。三组患者于术毕时、术后6 h、12 h、24 h的静息以及活动时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1.24、0.42、0.56、0.66、2.88、1.21、0.55、2.24,P均>0.05)。结论与术前比较,术后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更好地降低术后镇痛药物的剂量。
潘路平杨瑜陈群生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药物肩关节镜手术
无肌松喉罩全身麻醉用于日间手术3例
2022年
近年来,随着日间手术广泛开展,如何使患者麻醉后快速苏醒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既往全麻手术常使用起效快的催眠药、镇静药、镇痛药,再辅以肌松药行麻醉诱导,因使用肌松药会延长麻醉苏醒时间,从而影响术后康复。笔者将无肌松喉罩全身麻醉应用于日间手术中,取得一定临床效果,现列举3例,供同道参考。1病历摘要例1患者女,74岁,体重60 kg,身高160 cm,术前诊断为右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内固定存留。
潘路平陈群生邵瑾任志伟
关键词:全身麻醉日间手术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对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2015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术后镇痛效果的要求不断增加。有文献报道,连续股神经阻滞因具良好的镇痛效果、副反应少等优点,已应用于单侧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镇痛[1—3]。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麻醉提供更为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沈文生任志伟陈群生
关键词: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神经刺激仪静脉自控镇痛
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途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 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为三组,每组30例。A组: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B组: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右美托咪定混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C组: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三组患者手术结束后送至麻醉恢复室,给予股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维持术后静息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分别于术后第6、 12、 24、 48 h记录患者静息、屈膝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当静息VAS评分> 3分时,通过按压静脉镇痛泵及静脉推注帕瑞昔布进行镇痛补救。观察并记录三组术后48 h内帕瑞昔布总剂量、静脉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持续使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术后各观察时点静息和屈膝VAS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与C组比较, A、 B两组术后48 h内帕瑞昔布总剂量减少,静脉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持续使用时间延长,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 A、 B两组术后48 h内帕瑞昔布总剂量、静脉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持续使用时间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48 h内B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为20%(6/30),高于A组(3%, 1/30, P <0.05)。结论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应用。
潘路平杨瑜许晓齐陈群生任志伟邵瑾
关键词:罗哌卡因全膝关节置换术股神经阻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