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本波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2篇内镜
  • 2篇仿真内镜
  • 2篇膀胱
  • 2篇膀胱肿瘤
  • 1篇动脉灌注
  • 1篇动脉灌注化疗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术
  • 1篇动脉栓塞术治...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平面重建
  • 1篇多平面重组
  • 1篇多平面重组技...
  • 1篇亚临床
  • 1篇亚临床甲状腺
  • 1篇亚临床甲状腺...
  • 1篇亚临床甲状腺...
  • 1篇胰腺
  • 1篇胰腺实性假乳...

机构

  • 8篇青岛大学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山东省医学影...

作者

  • 8篇刘本波
  • 3篇夏海泓
  • 2篇初迎幸
  • 2篇张鸣
  • 2篇张燕
  • 2篇王剑
  • 1篇曲玲
  • 1篇陈文军
  • 1篇徐潮
  • 1篇白厚桥
  • 1篇谭悦菊
  • 1篇张燕
  • 1篇孙光喜
  • 1篇穆桂芳
  • 1篇于台飞
  • 1篇穆雪峰
  • 1篇毕海静
  • 1篇王剑

传媒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结直肠肿瘤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与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首次确诊为结直肠肿瘤的老年患者169例(实验组),以及体检中心507例(健康对照组),根据两组年龄和性别分层,以1∶3相匹配,检索所有受试者的血压、身体质量指数(BMI)、甲状腺功能、肠镜检查结果等数据,应用逻辑回归分析SCH和大肠癌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肿瘤组的受试者较非结直肠肿瘤组受试者SCH的患病率显著升高(P〈0.01),SCH组确诊大肠癌患者多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02);此外,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较,患有SCH的受试者可能更具有罹患结肠病变和大肠癌的风险(P=0.028和0.036)。在调整血压、BMI、高血压病史及吸烟等因素后,结直肠肿瘤与SCH之间仍存在一定关系(OR=1.689,95%CI:1.207-2.362,P=0.002)。结论 SCH可能会增加老年患者罹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
穆桂芳陈文军穆雪峰刘本波毕海静孙光喜董祟海白厚桥周利克谭悦菊曲玲徐潮
关键词: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结直肠肿瘤大肠癌甲状腺功能
婴幼儿肾脏肿瘤的CT表现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婴幼儿肾脏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婴幼儿肾脏肿瘤的临床及CT资料,总结分析肿瘤的类型及CT表现.结果:24例中,肾母细胞瘤17例,CT表现为单侧肾脏内混杂密度肿块伴较明显囊变坏死,强化不均匀;2例伴钙化,1例肿块内见脂肪密度;2例伴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3例伴远处转移(肺、肝脏、骨、胸壁及淋巴结转移).中胚层肾瘤2例,CT表现为肾脏内软组织密度结节,密度欠均匀,中度强化.透明细胞肉瘤1例,CT表现类似肾母细胞瘤,坏死更显著.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瘤1例,CT表现为肾脏内类圆形低密度灶不均质轻度渐进性强化.XP11.2易位性肾癌1例,CT表现为单侧肾脏混杂密度肿块,内有点状钙化,轻度不规则强化,伴腹膜后转移.淋巴瘤2例,其中Burkitt瘤1例,CT表现为双肾多发等密度结节,轻度强化;肝脏内多发低密度灶,轻度强化;急性髓系白血病侵犯肾脏1例,CT表现为单侧肾脏、腹腔、腹膜后、肠系膜及胸壁多发巨大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结论:肾母细胞瘤多发于1岁以上的婴幼儿;中胚层肾瘤多发生在1岁内.婴幼儿肾脏肿瘤的诊断参考临床资料结合CT表现,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夏海泓张鸣于台飞刘本波初迎幸
关键词:婴幼儿肾脏肿瘤
HRCT的双斜位MPR对上半规管裂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的双斜位多平面重组技术(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重建上半规管,观察上半规管裂(SSCD)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接受颞骨HRCT检查的1988例患者的CT图像,利用HRCT的双斜位MPR后处理技术,评价有无上半规管裂,记录病变发生部位、形态,观察影像学表现。结果存在上半规管裂的11例患者中单侧SSCD 9例(81.8%),其中左侧4例(36.3%),右侧5例(45.5%),双侧SSCD 2例(18.2%)。发生部位:顶壁偏前1个(7.7%)、顶壁正中7个(53.8%)、顶壁偏后5个(38.5%)。结论HRCT的双斜位MPR后处理技术能明确显示SSCD骨质缺损的部位,对SSC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刘本波夏海泓王剑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成像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成像技术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36例,术前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将原始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成像(VE),观察其CT影像特点,采用双盲对比,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24例,右侧壁5例,左侧壁7例。轴位、MPR及CTVE在探测膀胱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97.2%,94.4%,95.7%,增强轴位图像能够提供丰富的膀胱壁内外信息,MPR能够直接显示肿瘤起源和膀胱外侵犯及与输尿管的关系,VE可以显示肿瘤表面形态及和输尿管开口关系。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图像结合MPR和CTVE成像技术,对膀胱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刘本波张新炎张燕夏海泓初迎幸
关键词:膀胱肿瘤多平面重建仿真内镜
DCE-MRI联合MIP及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联合MIP及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4例行DCE-MRI及乳腺钼靶X线摄影且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非肿块样强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DCE-MRI特征、MIP图像中的邻近血管征及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各种检查方法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对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54例中病理为恶性33例,良性21例。DCE-MRI的诊断敏感度75.8%,特异度76.2%,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66.7%,总符合率75.9%,约登指数0.52。DCE-MRI+MIP的诊断敏感度84.8%,特异度85.7%,阳性预测值90.3%,阴性预测值78.3%,总符合率85.2%,约登指数0.71。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诊断敏感度30.3%,特异度95.2%,阳性预测值90.9%,阴性预测值46.5%,总符合率55.6%,约登指数0.26。DCE-MRI及MIP联合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诊断敏感度96.9%,特异度90.5%,阳性预测值94.1%,阴性预测值95.0%,总符合率94.4%,约登指数0.87。结论:对于乳腺非肿块样强化病变的诊断,DCE-MRI联合MIP及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诊断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约登指数均最高;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伴典型钙化的病灶诊断特异度最高;DCE-MRI联合MIP及乳腺钼靶X线摄影可显著提高对非肿块样强化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
刘本波张燕王剑
关键词:乳房X线摄影术
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MTX)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UAE治疗,术后24~48 h行超声引导监测下清宫术。观察15例患者子宫动脉造影结果、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SP中,Ⅱ型3例,Ⅲ型12例。子宫动脉造影结果显示,8例患者呈弥漫性子宫峡部染色增强,供血血管增多增粗杂乱;6例患者的孕囊表现为肿块样增强;1例患者观察到CSP处造影剂外渗;1例患者可见卵巢供血来源于同侧的子宫动脉的卵巢支,可见卵巢显影明显;1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15/15),临床成功率为93.3%(14/15)。15例患者均未出现子宫内感染,住院时间7~10 d,均未进行输血治疗,均保留了子宫的完整性,且在2个月内恢复正常月经。结论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UAE治疗CSP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出血量,并保留子宫的完整性。
张新炎刘本波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子宫动脉栓塞术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13~45岁年轻女性。6例肿瘤,位于胰头2例,胰尾4例,肿瘤体积较大,6例瘤体均为囊、实混合性,实性为主4例,囊性为主2例,2例肿瘤见线条状及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中度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瘤体包膜较完整,边缘清楚。不伴有胆总管及胰管扩张。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及临床表现。
刘本波张新炎张燕王剑
关键词:胰腺肿瘤
膀胱肿瘤螺旋CT扫描重建层厚与仿真内窥镜图像质量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后重建层厚对膀胱仿真内镜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经病理证实膀胱癌患者28例,肿瘤生长方式为菜花样或局部隆起病变,行盆腔螺旋CT扫描后,分别使用0.6~3 mm不同间隔进行CT仿真内镜成像(VE),而后评价其VE影像质量。图像质量评价包括褶皱和小凹、裂隙等伪影,总的评分标准分为Ⅲ级:3分(图像质量最佳),2分(图像质量尚可),1分(图像质量最差),计算记录对比噪声率(CNR),以确定图像质量是否满足诊断。结果使用较薄重建层厚(0.6 mm)后,噪声增加而出现褶皱伪影,导致膀胱内壁显示欠佳。以1.2 mm重建层厚获得VE图像质量最佳,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CNR达到平衡,能够获得最佳图像质量评分。结论膀胱螺旋CT扫描后<1.2 mm的重建层厚并不能进一步提高VE图像质量,由于噪声增加反而降低了其图像质量。
张新炎张鸣刘本波
关键词:仿真内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