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广成

作品数:9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尼采
  • 2篇形而上学
  • 2篇永恒
  • 2篇上帝
  • 2篇奥古斯丁
  • 1篇德性
  • 1篇新中国
  • 1篇学术
  • 1篇意象
  • 1篇意象说
  • 1篇中国化马克思...
  • 1篇人性
  • 1篇上帝观
  • 1篇主义
  • 1篇宗教
  • 1篇无神论
  • 1篇写作
  • 1篇马克思主义
  • 1篇格言
  • 1篇超人

机构

  • 8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澳大利亚天主...

作者

  • 8篇吴广成
  • 1篇许可

传媒

  • 1篇学术界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哲学分析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试论阿奎那的上帝观
上帝论是阿奎那神哲学体系的开端与顶点。在阿奎那看来,哲学与神学虽有高下,但殊途同归:上帝是真理本身,是一切言语思虑的终极指向。阿奎那的类比理论超越了肯定与否定的神学路线,不仅使言说上帝成为可能,而且为他的自然神学提供了一...
吴广成
文献传递
论阿奎那创世论的形而上学原则
2010年
阿奎那的创世论有着鲜明的形而上学原则。在阿奎那看来,不仅信仰肯定创世,理性也同样证明之。阿奎那把存在视为本质的现实化,一种现实活动,把本质看成事物成其所是的依据,强调存在的现实性和本质的潜在性,以及存在对于本质的优先性。同时,他坚持存在即善的原则,从分有的角度看待万物的存在、善及其与上帝的存在的关联。立足于这样的一种形而上学原则,阿奎那的创世论显然就是一种存在论。上帝的存在与本质同一,就是一种纯粹的现实活动;创造作为上帝的神圣活动,就是存在的给予。而万物之受造,就是存在的分有。在不失信仰立场而又坚持理性原则的双重诉求下,阿奎那把创世论和形而上学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个谨严的理论范式。
吴广成
关键词:形而上学创世
论奥古斯丁与尼采的永恒观
永恒既相依于时间,又是对时间的超越。在有关永恒的本质、实现与终极归处等方面,奥古斯丁与尼采显示了殊异的立场与思路。奥古斯丁认为永恒就是上帝本身,是永远的现在,永恒的实现就在于耶稣,人能够借着信仰达到永恒。尼采则认为永恒就...
吴广成许可
关键词:奥古斯丁尼采永恒
试论尼采的超人与格言体写作——从《苏鲁支语录》的“读与写”篇中的三个意象说起
2016年
在尼采《苏鲁支语录》的"读与写"篇中,"血""笑""舞"三个意象相互关联。在"血"的生成性、"笑"的反讽性与"舞"的轻灵性背后,正是精神与肉体、自我与他人、瞬间与永恒之间界限的消弭。而"血""笑""舞"三个意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正在于超人,其内在的意义就是消弭的界限。这也就表明,在封闭界限消弭的尽头,恰恰诞生了尼采所指示的超人,生成了尼采的格言体作品。
吴广成许可
关键词:尼采
无神论研究与新中国60年——中国无神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综述
2010年
2009年12月12-13日,中国无神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无神论研究与新中国60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30多家单位的60余位学者与会。会议回顾和展望了中国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在无神论与国民教育、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西无神论研究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澄清了一些思想误区,达成了一些理论共识。
吴广成
关键词:无神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
阿奎那神学认识论探析被引量:1
2010年
上帝论是阿奎那神哲学体系的核心问题。阿奎那坚持"信仰寻求理解"这一中世纪基本原则,在强调神学高于哲学的同时突出哲学的相对独立性,为信仰与理性划分边界。由此出发,阿奎那超越了肯定与否定的神学认知路线,从类比的意义上言说上帝。在坚持"存在即现实活动"等形而上学原则的基础上,阿奎那探讨了上帝的存在及其本质,认为上帝的本质与存在同一,即纯粹现实活动。阿奎那的存在论神学在基督教思想史上具有经典地位。
吴广成
关键词:上帝形而上学
培养德性:在孟子与阿奎那之间
2015年
"培养"一词意涵丰富,原指农作物的培植,但被孟子和阿奎那用于描述德性修养的复杂过程。他们都认为,人的德性之端或种子受之于天或上帝,是人性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培养才能发展它们。只有培养德性,才能实现人性,并最终实现人的天命或终极目的。对二人来说,乐于为善行德,才是德性的真谛。尽管二人在人性、德性以及德性的培养等问题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彼此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人之为人需要培养德性之端,而在德性培养中心志情感、人伦关系和成长环境等尤为重要。阿奎那则区分了自然之德与神学之德,发展了潜能与实现等概念,强调培养德性就是培养习惯,突出理性的地位,从而较好地应对德性培养中的成功与失败问题。
约翰.奥茨林吴广成
关键词:德性人性
论奥古斯丁与尼采的永恒观
永恒既相依于时间,又是对时间的超越。在有关永恒的本质、实现与终极归处等方面,奥古斯丁与尼采显示了殊异的立场与思路。奥古斯丁认为永恒就是上帝本身,是永远的现在,永恒的实现就在于耶稣,人能够借着信仰达到永恒。尼采则认为永恒就...
吴广成许可
关键词:奥古斯丁尼采永恒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