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雪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长期连作棉田不同恢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选择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长期连作棉田(20年)为研究对象,研究连作棉田(CM),采用轮作玉米(YL)、轮作大豆(DL)、玉米-大豆间作(YDJ)和休闲免耕(XX)4种轮作模式对农田土壤团聚体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轮作模式均以D53-250团聚体含量最高,团聚体含量分布范围为39%~53%;相比连作棉田,短期轮作玉米和轮作大豆模式土壤过氧化氢酶与脲酶酶活性增强。轮作大豆和轮作玉米模式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D250团聚体中最高;在不同轮作模式下,蔗糖酶活性表现为D250〉D53-250〉D53,随着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蔗糖酶的活性降低;磷酸酶活性顺序表现为D250〉D53〉D53-250。不同轮作模式均能影响土壤酶活性,团聚体酶活性均集中在大团聚体中。大豆轮作和玉米轮作有利于酶活性的增强,可作为长期连作棉田短期轮作倒茬的首选模式。
- 宫雪王建军庞玮
- 关键词:长期连作轮作模式土壤团聚体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