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冰
- 作品数:25 被引量:14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6
- 2018年
- 由于父母关爱缺失和监护不力,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受保护权等权益保护存在诸多困惑与挑战。在生存权方面,农村留守儿童遭受暴力侵害的比例相对高,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在发展权方面,家庭教育不足,学校教育存在着缺陷;在受保护权方面,遭受忽视、歧视的比例大,隔代监护比例高,监护缺失或者监护不到位问题严重。应从人权保障的视角出发,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强化监护责任,完善监护方式,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被监护权,从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 郭开元张晓冰
-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
-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状况研究——基于全国3108名学生的实证调查
- 2022年
- 良好的法治教育有助于未成年人明辨是非善恶、预防违法犯罪。以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其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守法意识较强,但整体的法治意识、权利认知有待加强,权益维护状况仍需改善,法治教育途径实践性不足、活动性不强,法治教育效果函需优化。应当明确学校作为法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主体、家庭作为第二责任主体,在政府不断优化的法治教育大环境中,持续凸显群团组织的作用,发挥民政、公安机关等部门的职能优势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特长,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法治思维、培育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 张晓冰王若凡
- 关键词: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法治意识权益维护
- 我国青年同性恋群体的尴尬处境:传统与自我的对抗被引量:9
- 2018年
- 青年同性恋群体经受着传统观念、孝道文化与自我认同、恋爱自由的不断碰撞,当传统观念超越或融入自我时,他们在掩饰和出柜中徘徊,或者选择异性恋婚姻引发同妻/同夫难题;当自我足够强大时,他们努力建构话语体系、发起反歧视等社会活动、提出法律诉求,并试图以形式婚姻或拒绝婚姻来对抗逼婚压力。在不够宽容甚至充满歧视排斥的社会环境下,将道德难题施加在青年同性恋群体身上是不公平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异性/同性二元划分的局限性。
- 张晓冰
- 关键词:青年同性恋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修改稿)》座谈会综述
- 2018年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修改稿)》由司法部办公厅向共青团中央发函书面征求意见。2018年10月8日,共青团中央权益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针对该《条例(修改稿)》举行了专家座谈会。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秘书长路琦、全国人大内司委工青妇室原副主任赵智鸿、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法治工作处处长王天佐、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刑事处处长蒋明、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院长任士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匡敦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开元、中国教育学会工读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刘燕、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胡发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晓冰、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陈汶佳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座谈会由路琦秘书长主持。
- 郭开元张晓冰
- 关键词:保护条例未成年人修改稿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网络共青团中央
- 儿童嬉闹权及其界限——以厌童现象为视角
- 2024年
- 儿童玩耍嬉闹导致的噪音纠纷引发了公众对于厌童现象的讨论,折射出儿童嬉闹权与成年人宁静权、休息权之间的紧张关系。儿童享有《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玩耍嬉闹的权利,在嬉闹中产生的声音属于自然声音,不能适用《噪声污染防治法》,但嬉闹权的行使应当以不侵犯他人的合法利益为基本界限,且应符合儿童最佳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在游乐场、日托中心、学校等以儿童为主体的场所及家庭住所附近,他人应负必要的儿童“噪音”容忍义务;在餐厅、公共交通工具等包含各类利益的公共场所中则涉及权利平衡问题,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征及其成长规律,区分场景设置静音区域。父母应当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在帮助儿童明确行为边界的过程中增强其公共规则意识。
- 张晓冰
- 关键词:儿童权利义务
- 中国青年婚恋法律、政策现状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青年婚恋领域的法律、政策特点明显,比如法律层面提倡婚姻自由、注重对妇女儿童及老人的利益保护、反对家庭暴力,政策层面关注配偶及子女的医疗待遇、母婴保健以及家庭住房问题的解决,极大地影响和引导了青年的婚恋意愿,但因为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现象及问题,关涉家庭稳定、家庭成员健康、财产归属以及房屋市场的交易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法律和政策的完善应该注意对青年健康婚恋观的引导,提倡理性婚姻,制定育儿配套措施,有效提高生育率,科学设定限购限贷政策,完善房产分割制度,明确与彩礼、夫妻忠诚协议相关的规范。
- 张晓冰
- 关键词:青年婚恋生育法律
- 专门教育:以教代刑被引量:13
- 2020年
- 专门教育去工读化或监狱化这两种极端趋势均有悖于其设立初衷,无法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进行合适的教育矫治。以教代刑的理论基础在于宪法明确规定的受教育权,且在特定情形下,国家可以实施隔离教育以挽救个体。针对招生程序不明朗、主管机关不一致、刑罚色彩过浓等问题,以及限制人身自由、体罚等污名,专门教育应坚持以教代刑理念,设置分级分类制度,明确主管单位,统一生源及办学标准,取消三同意原则,并由法院作出处分决定,公安机关配合执行。在未成年人出生至18周岁期间,社会有义务提供一个平等、宽容、尊重的空间,以促使未成年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张晓冰
- 关键词:专门教育受教育权人身自由
- 未成年人网络音视频监管研究
-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未成年人网络音视频的使用情况体现了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监管状态反映了国家现代化治理的程度。目前的监管以法律为管制基础,以政府为管制主体,其价值取向政治化、监管方式制度化、监管内容日常化、处...
- 张晓冰
- 关键词:未成年人适当性原则
- 国内外单身制度比较:法律实践与道德困境
- 2023年
- 以是否履行婚姻登记手续为标准,国内外单身法律制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育制度、税收制度上。目前我国仍以婚内生育为主,但生育登记制度逐渐与婚姻解绑,生育津贴及生育保险经历了只有婚内生育享受到部分地区逐渐放开的转变;单身青年女性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目前国内仍是禁止状态,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则承认了这种权利。这些法律实践的深层次差异在于,是否将缔结婚姻作为制度建构的基础,本质上是国家公权力介入婚姻家庭领域的正当性界限问题。以婚姻作为前置性条件,可能会面临婚姻作为区分标准的公平性、对单身青年的歧视和污名化以及不利于青年自我认同等多重道德困境。建议建构以家庭为基础的法律制度,承认单身群体作为单人户家庭的合道德性。
- 张晓冰
- 关键词:婚姻家庭生育制度自我认同
-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少年司法的理论与实践
- 2018年
- 主持人按语: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建立了少年法庭,这标志着我国少年司法开始迈向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年司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带有成年司法的属性。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本刊做了这一特别策划,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少年司法的历史脉络、理论进展及实践突破,期待能为少年司法贡献些许笔墨。
- 李豫黔张晓冰
- 关键词:少年司法少年法庭历史脉络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