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豪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全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艾滋病
  • 2篇病毒
  • 1篇载量
  • 1篇随访
  • 1篇追踪随访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计数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细胞
  • 1篇淋巴细胞计数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方法
  • 1篇抗病毒
  • 1篇抗病毒治疗
  • 1篇抗体
  • 1篇艾滋病病毒
  • 1篇艾滋病病毒抗...
  • 1篇艾滋病抗病毒...
  • 1篇CD4^+T...

机构

  • 2篇北海市疾病预...

作者

  • 2篇朱豪
  • 1篇潘菊鲜
  • 1篇李师勤
  • 1篇吴德仁
  • 1篇苏媛
  • 1篇茅乃玲
  • 1篇郭伟贵
  • 1篇白海涛
  • 1篇杨国然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北海市2010-2013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结果分析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分析北海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了解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的治疗情况。方法病例分为未治疗组和治疗组,未治疗组是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病例;治疗组抽取了3个抗病毒治疗点均进行抗病毒服药在6个月以上的患者作为被调查对象。通过一对一问卷调查,同时抽取静脉血,对调查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病毒载量结果分析。结果未治疗组308名病例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占48.70%,说明有一半需要进行治疗的人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治疗组431名病例中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占22.51%,>350个/μL占51.74%,趋势卡方检验分析接受治疗1~4年的人群,治疗的时间越长,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构成比越低(x2=8.94,P=0.030),>350个/μL的构成比则越高(x2=10.90,P=0.012);病毒载量<50 copy/ml的构成比越高(x2=17.97,P<0.001),>5 000 copy/ml的构成比则越低(x2=17.36,P<0.001)。结论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以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病毒载量显著下降,治疗效明显,提倡早发现、早治疗模式。
茅乃玲吴德仁郭伟贵潘菊鲜苏媛朱豪
关键词:艾滋病淋巴细胞流行病学方法
北海市2016年-2017年HIV抗体蛋白免疫印迹试验不确定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通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中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不确定带型的特征,分析产生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点及追踪随访结果,为尽早明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海市2016年-2017年确证实验中出现的HIV抗体不确定结果资料,结合流行病学随访、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分析不确定人群带型进展、转归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带型分布特点。结果64例不确定样本中,来源于医疗机构就诊者占40.6%(26例);自愿咨询检测者占29.69%(19例),无偿献血者占15.6%(10例),公安司法占10.9%(7例),哨点监测占3.1%(2例)。不确定样本共有12种带型,env类、gag类和pol类带型分别占23.44%、71.88%、4.69%。单一带型中,P24带型占的比例最高。完成随访的37例样本中,env类条带的阳转率为13.5%(5/37),pol类、gag类带型未发现阳转。结论gag类不确定最为常见,非特异性反应居多;env类带型的不确定结果阳转率较高,感染HIV的可能性更大;严格进行实验环节质量控制;谨慎对待不确定结果,结合其他辅助方法综合判断,提高检测准确率;对不确定结果的患者应加强随访,避免不确定样本流失。
朱豪杨国然白海涛李师勤韩沪影陈小玲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体追踪随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