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妍
- 作品数:9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得气与肩周炎取穴关系探讨被引量:11
- 2016年
- 得气是针刺补泻的基础,分为得正气和得邪气,得气通过医者手下感知,而不包括患者的感觉。得正气的感觉是和而缓,得邪气的感觉是紧而急。根据得气理论可确定肩周炎针灸取穴以手三阳经为主,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为辅,常用穴位有肩髃、肩贞、肩髎、曲池、合谷、外关、支沟、中渚、肩井。
- 边涛王朝阳彭志杰王妍妍李京忠田贵华刘书坤
- 关键词:得气肩周炎黄帝内经中医理论
-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取穴规律研究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探究周围性面瘫的针灸取穴规律,为临床取穴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方法:检索24部古籍和11种核心期刊,对检索结果和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探究。结果:共检索到古代文献77条原文,34个穴位,合160穴次;现代文献336篇,80个穴位,合3792穴次。结论:周围性面瘫的基本取穴规律:重视阳经,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太阳经为辅,具体经穴以地仓、颊车、丝足空、水沟、承浆、阳白、合谷、迎香为主,同时依据经络诊察兼顾其他经脉及经穴。
- 彭志杰王妍妍边涛李在荣李艺王朝阳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穴位
- 颈部经络系统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络诊察的规律研究
- 经络诊察是传统中医中针灸临床过程的重要一环,本文着眼于颈部经络系统循行,在总结其规律后,继而对颈部多发代表疾病的经络诊察进行研究。针灸技法历史悠久,灵活多变,适用症广泛,疗效突出。多部古代经典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其中首推...
- 王妍妍
- 关键词:归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络系统穴位针灸
- 文献传递
- 循经取穴温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2
- 2016年
- 目的:观察基于肩部经络循行指导的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22部古籍和11种期刊中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文献并进行整理,统计穴位和使用频率,总结出研究肩周炎的经脉、诊察部位、精确的诊察定位。收集近2年共8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肩部经络循行指导下温针灸治疗和局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治疗结束时比较2组肩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和局部温针灸组相比,肩部经络循行指导下温针灸治疗组疼痛评分及总有效率均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部经络循行指导下温针灸治疗肩周炎优势明显,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王妍妍彭志杰张文涛边涛李在荣李艺赵公泽王朝阳
- 关键词:经络循行肩周炎针灸
- 清咳平喘颗粒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清咳平喘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清咳平喘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随访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记录患者中医证候量表积分,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评分、6 min步行距离、C反应蛋白(CRP)变化水平,在随访1月时观察记录患者中医证候量表评分、CAT、mMR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一般资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较高,治疗后咳嗽、喘息、气短、痰量、痰色、痰质、烦躁、舌苔、脉象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CAT问卷总积分及咳嗽、咳痰、胸闷等各项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mMRC问卷评分明显降低(P<0.05);6 min步行距离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月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咳嗽、喘息、痰量、胸闷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CAT问卷总积分及咳嗽、咳痰、胸闷等各项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mMRC问卷评分明显降低(P<0.05)。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结论:清咳平喘颗粒可以明显改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药效作用时间较长,药物安全性高,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 张志杰崔红生黄贵锐张诗瑜王妍妍王妍妍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临床疗效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 伏风理论在肺系疾病中临床运用被引量:2
- 2024年
- “伏风”有先天伏风和后天伏风,先天伏风与体质有关,后天伏风又可分为内风和外风。伏风作为“伏邪”的一种,既有伏邪的致病特点,又有风邪的发病方式。正气不足是伏风形成的必要条件,外邪、情志、饮食、劳累是伏风发病的常见诱因,郁热伤阴是发病之必然转归。伏风内潜,外邪引触,内外相引致气机升降失常,三焦失序,影响气血津液代谢,产生的风、痰、火、瘀交织又成为迁延不愈的致病因素。课题组认为伏风发病,总以“扶正固本、透风达邪”为治疗原则,根据兼夹邪气不同,配合散寒、清热、解毒、润燥、滋阴、柔肝、健脾、益肾之法。课题组根据伏风之先后天、内外属性及兼夹之邪不同将伏风致病分为外邪侵袭、三焦失调和正虚不固三大类型,其中伏风内潜,外邪侵袭又可根据兼夹之邪不同分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火炽盛、风燥伤肺、肺热阴伤;伏风内动,三焦失调根据伏风潜伏脏腑不同分为肝风内动,上焦失序、脾风内伏,中焦失运、肾风内藏,下焦失济;先天伏风,正虚不固因其自身禀赋特点归于第三类,并对不同证型给予不同方药辨证论治。充分理解伏风理论,有利于对肺系外内合邪、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病机特点作出合理解释。通过对“伏风”致病的病机、治疗原则及辨证施治的详细论述,阐明了“伏风”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以期启发临证。
- 于明霞王妍妍王妍妍崔红生
- 关键词:内风外风肺系疾病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针灸取穴规律研究
-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22部古代典籍和11本现代中文期刊,对其中有关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文献进行整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穴位进行归纳。结果:筛选出古代文献108条原文,涉及11条经脉,3...
- 刘书坤姜旻王妍妍边涛周丽王朝阳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针灸经脉穴位
-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治疗疗效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郁肺证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0例AECOPD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烟酒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实验室检查结果,既往病史,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调查,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6 min步行距离,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是否服用中药,发病日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者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00例,显著有效组47例,非显著有效组53例,两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尿素氮(BUN),mMRC评分,服用中药,发病节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发病主运、主气、客主加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节气统计结果显示显效组大多处于春夏发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两组BMI、BUN、服用中药、主气少阴君火(相对于厥阴风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BMI指数、降低BUN水平、服用中药均可提高治疗效果,在主气少阴君火(相对于厥阴风木)时治疗效果较好。
- 张志杰崔红生黄贵锐张诗瑜王妍妍王妍妍靳锐锋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痰热郁肺证五运六气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针灸取穴规律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22部古代典籍和11本现代中文期刊,对其中有关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文献进行整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穴位进行归纳。结果:筛选出古代文献108条原文,涉及11条经脉,32个穴位,157穴次;现代文献79篇文章,涉及14条经脉,100个穴位,651穴次。经过分析,初步总结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本病的取穴规律,即经络诊察的取穴规律:常用经脉有足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常用部位是头面部、上肢部和下肢部;常用穴位有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水突。结论:初步得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取穴规律,同时也可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经络诊察的取穴规律。将经络诊察结合四诊,能快速且准确地找到患者经络系统上的阳性反应点,指导经络辨证和治疗,有助于掌握疾病预后,提高疗效。
- 刘书坤姜旻王妍妍边涛周丽王朝阳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针灸经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