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龙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灾害
  • 1篇正交函数
  • 1篇支持向量
  • 1篇支持向量机
  • 1篇支持向量机中
  • 1篇中长期径流预...
  • 1篇向量
  • 1篇向量机
  • 1篇流域
  • 1篇流域洪涝
  • 1篇经验正交函数
  • 1篇经验正交函数...
  • 1篇径流
  • 1篇径流预报
  • 1篇涝灾
  • 1篇淮河流域
  • 1篇季节性
  • 1篇洪涝
  • 1篇洪涝灾害
  • 1篇Z指数

机构

  • 2篇河海大学
  • 1篇中国长江三峡...

作者

  • 2篇钟平安
  • 2篇王新龙
  • 1篇万新宇
  • 1篇郭乐
  • 1篇孙传文
  • 1篇杨明明
  • 1篇张卫国

传媒

  • 1篇水力发电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淮河流域洪涝时空分布规律被引量:8
2013年
基于淮河流域18个分区1953~2007年主汛期(6~8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法、数理统计方法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研究了淮河流域洪涝的时间分布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汛期各月发生洪涝几率的趋势变化不显著,但6、7月发生洪涝的几率比8月大;6月在1988后发生重涝、大涝频率较1988年前明显增加;6、8月发生洪涝事件主周期较长,分别为11、10年,7月较短为3年,7月需注意旱涝急转;淮河流域洪涝类型主要为流域一致型,即梅雨型洪涝,洪涝中心在润河集至蚌埠区间;淮河流域洪涝空间分布特征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西南山区汛期发生洪涝的可能性比西北平原大,西南部洪涝中心位于大别山的腹地横排头附近。
王新龙钟平安万新宇杨明明孙传文
关键词:淮河流域洪涝灾害Z指数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季节性支持向量机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被引量:9
2014年
中长期径流预报对水资源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月径流季节性特征提出了季节性支持向量机(SVM)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以月份值嵌入样本的形式考虑了月径流的非平稳季节特性;引入了"参数网格化搜索耦合交叉验证"的参数率定方法,确保了模型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实例表明,季节性SVM中长期径流预报模型是有效的,相比标准SVM模型、分月SVM模型、BP模型具有明显的优势。
张卫国钟平安张玉兰郭乐王新龙
关键词:中长期径流预报季节性支持向量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