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小委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惠州学院政治法律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语言
  • 1篇语言转换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变革
  • 1篇视阈
  • 1篇主义
  • 1篇晚期
  • 1篇文化
  • 1篇马克思主义
  • 1篇马克思主义视...
  • 1篇民族
  • 1篇民族精神
  • 1篇红色文化

机构

  • 2篇惠州学院

作者

  • 2篇许小委
  • 1篇杨桂森

传媒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红色文化的价值追求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向被引量:3
2017年
红色文化是中国的无产阶级为了人民的福祉、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整合、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成果基础上而生成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统一的具体体现。红色文化价值追求与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理论具有高度一致性。红色文化的价值追求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红色文化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进行着融合,从而推动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杨桂森许小委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民族精神
哲学变革与语言转换——从晚期海德格尔讨论班谈起
2017年
新哲学或新思想的发生是否必然伴随着语言上的转换,这在语言哲学和哲学史上是历久弥新的问题。借助于海德格尔的指引,特别是马克思的原则启示,从语言转换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实现途径出发,能够对此一问题做出必要的澄清和回答。海德格尔的运思总体上厘定了语言同思想之间"非此不可"的关系。他想要突出思想相对语言的优先性,事实上又陷入了思想和语言相互规定的怪圈;想以新思想召唤出新的语言,却终究只能倚重语言的转变来促成思想之新生。所以,海德格尔既未实现语言转换也未完成思想变革。马克思抓住了更为基础的东西,即语言和思想之共同的外部根据——"感性活动",由此对语言的"外部守护"和"内在澄清"才成其可能。因此,唯有马克思真正实现了话语的转换,同时也就是哲学变革的完成。
许小委
关键词:哲学变革语言转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