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大肠杆菌对钯(Ⅱ)的吸附机理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用FTIR、XPS、TEM等表征方法对溶液中大肠杆菌吸附钯(Ⅱ)的机理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与大肠杆菌和钯(Ⅱ)间静电作用有关,在pH为2.0时吸附量最大,可达120.08 mg/g;对大肠杆菌进行化学修饰,FTIR结果表明细胞表面的氨基、羧基可能为吸附钯(Ⅱ)的主要基团,涉及到表面络合机制;TEM及XPS结果显示吸附6 h后菌体内有尺寸为5~15 nm的钯纳米颗粒生成,说明该吸附过程还存在还原反应。大肠杆菌对钯(Ⅱ)的吸附过程是静电作用、表面络合、氧化还原等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 刘新星何佳董海刚谭玲何敏郭子文谢建平
- 关键词:微生物冶金大肠杆菌钯(II)
- 大肠杆菌对铂(IV)的吸附特性及行为表征被引量:2
- 2016年
- 比较了10种菌株对纯溶液中铂(IV)的吸附效果,优选出大肠杆菌作为吸附剂,并对其吸附行为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吸附动力学及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大肠杆菌对铂(IV)的吸附过程经历了快速的表面吸附和缓慢吸收2个阶段,并可在6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后的SEM、TEM形貌表征显示,大肠杆菌菌体细胞发生形变,皱缩并团聚;XPS结果显示,部分铂(IV)转化为铂(II),表明吸附过程中发生了还原。在25℃、p H=7.0、6 h的条件下,大肠杆菌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Pt(IV)溶液的吸附率为96.66%。
- 何佳董海刚刘新星谭玲赵文雅郭子文谢建平
- 关键词:微生物冶金大肠杆菌铂
- 生物吸附法回收溶液中铂族金属的研究进展
- 铂族金属具有诸多优良的物化特性,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催化领域、微电子材料和饰品投资等.全球铂族金属储量少,研究铂族金属资源二次回收利用意义重大.微生物吸附机理主要包括静电吸附、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和氧化还原作用等,该法具有...
- 谭玲谭志斌何佳徐航肖勇谢建平
- 关键词:铂族金属生物吸附法
- 生物吸附法回收溶液中铂族金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7年
- 铂族金属具有诸多优良的物化特性,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催化领域、微电子材料和饰品投资等。全球铂族金属储量少,研究铂族金属资源二次回收利用意义重大。微生物吸附机理主要包括静电吸附、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和氧化还原作用等,该法具有工艺简单、经济环保、选择性强等优点,因此,在金属离子回收领域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代表着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 谭玲谭志斌何佳徐航肖勇谢建平
- 关键词:铂族金属生物吸附
- 普罗威斯登菌对钯(Ⅱ)的吸附特性研究
- 将普罗威斯登菌作为吸附剂来研究其对钯(Ⅱ)的吸附特性,探讨了pH、离子强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过程中的菌体活性和离子交换机制.结果发现,pH和离子强度对生物吸附的影响很大,菌体表面的钙、镁和钾等阳离子和钯(Ⅱ)离子发...
- 谭玲董海刚何佳徐航刘新星谢建平
- 关键词:钯生物吸附离子交换
- 文献传递
- 普罗威斯登菌对钯(Ⅱ)的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将普罗威斯登菌作为吸附剂来研究其对钯(Ⅱ)的吸附特性,探讨了pH、离子强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过程中的菌体活性和离子交换机制。结果发现,pH和离子强度对生物吸附的影响很大,菌体表面的钙、镁和钾等阳离子和钯(Ⅱ)离子发生了非化学计量的离子交换。另外,生物吸附与菌体活性无关,吸附过程中绝大部分菌体死亡。
- 谭玲董海刚何佳徐航刘新星谢建平
- 关键词:生物吸附离子交换
- 普罗维登斯菌和希瓦氏菌对Pt(Ⅳ)的吸附特性
- 2018年
- 研究了普罗维登斯菌和希瓦氏菌两种微生物对Pt(Ⅳ)的吸附特性。pH和离子强度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pH=2.0时吸附效果较好,吸附量分别为58.62和72.20 mg/g;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普罗维登斯菌对Pt(Ⅳ)的吸附量增加而希瓦氏菌却降低;Pt(Ⅳ)和Pd(Ⅱ)共存时,两种微生物吸附剂均优先吸附Pd(Ⅱ)。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普罗维登斯菌吸附Pt(Ⅳ)的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说明化学吸附是该过程的限速步骤,且为单分子层吸附,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36.10 mg/g。因此,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普罗维登斯菌和希瓦氏菌可以吸附回收溶液中的Pt(Ⅳ)离子。
- 徐航谭玲谭玲许玫英许玫英刘新星邱冠周
- 关键词:有色金属冶金生物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