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艳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角膜
  • 3篇偏中心
  • 3篇角膜塑形
  • 2篇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激光
  • 2篇角膜塑形镜
  • 2篇飞秒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流动力学指...
  • 1篇眼前节
  • 1篇眼压
  • 1篇一致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硬性角膜接触...
  • 1篇优化门诊流程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开角型
  • 1篇原发性开角型...

机构

  • 8篇西安市第一医...
  • 2篇榆林市第一医...

作者

  • 8篇赵艳
  • 7篇韦伟
  • 3篇张长宁
  • 3篇申笛
  • 2篇张进
  • 1篇任燕萍

传媒

  • 4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4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优化门诊流程在提高飞秒激光手术预约成功率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预约咨询影响因素,探讨优化门诊流程在提高飞秒激光手术预约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自行设计飞秒激光手术预约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完善门诊咨询工作及流程,统计门诊咨询流程优化前、后的飞秒激光手术预约成功率。结果影响飞秒激光手术预约成功率的前5位因素包括患者对新技术有顾虑,担心手术风险、咨询护士对新技术认识不足、健康教育形式过于简单、咨询流程不合理及信息量大而庞杂。门诊咨询流程优化后手术预约成功率高于优化前(P<0.05)。结论优化门诊咨询流程通过改进医患沟通方式,可提高患者对门诊工作的满意度及飞秒激光手术预约成功率。
赵艳任燕萍韦伟罗彩香张进
关键词:门诊流程近视手术
偏中心角膜塑形对青少年近视控制的影响
目的 比较偏中心定位配戴角膜塑形镜(Ortho-K)和中心定位良好的Ortho-K 配戴患者视力、屈光度及眼轴控制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8~15 岁近视患者40 人(78 眼),平均等效球镜度为-4.01 ±...
韦伟赵艳才俊申笛
益脉康分散片联合甲钴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益脉康分散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80例(136眼)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68眼)。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益脉康分散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眼压、视野平均光敏度、视野平均缺损、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睫状后短动脉(PCA)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59%、9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视野平均光敏度显著提高,视野平均缺损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眼压、视野平均光敏度、视野平均缺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RA和PCA血流动力学指标中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显著升高,阻力系数(RI)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CRA和PCA血流动力学指标中PSV、EDV和RI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脉康分散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眼压、视敏度和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赵艳张进
关键词:甲钴胺片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视敏度血流动力学指标
FS-LASIK两种光学区直径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FS-LASIK设置6.0mm和6.5mm两种光学区直径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行FS-LASIK手术的患者25例50眼,随机预设置患者双眼光学区切削直径6.0mm或6.5mm,并按光学区直径分为6.0mm及6.5mm两组。术后3mo对两组患者进行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高阶像差(包括3、5、7mm瞳孔直径下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三叶草差)以及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仪比较MTF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值(SR)和客观散射指数(OSI)、不同模拟对比度视力(OV100%、OV20%、OV9%),并对两组患者进行OSDI干眼相关视觉质量主观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mo,3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三叶草差无差异(均 P >0.05);5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无差异(均 P >0.05),但球差有差异( P <0.05);7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均有差异(均 P <0.05),但彗差、三叶草差无差异(均 P >0.05)。两组的OSDI问卷评分及OQASⅡ客观视觉质量各项参数均无差异(均 P >0.05)。结论:6.5mm光学区直径FS-LASIK术后暗环境的高阶像差较小,但术前设置6.0mm光学区直径或6.5mm光学区直径均能获得良好的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
赵艳孙西宇王晓睿申笛韦伟
关键词: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飞秒视觉质量
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Menicon-Z适应性及影响因素的临床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多种因素对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后患者适应性及主观评价的影响。方法:选取39例患者采用Menicon-ZRGPCL配适,分析年龄、性别、球镜度、散光度、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基础泪液量及生活地域对配戴镜片后适应期的影响。患者戴镜1mo后主观评价其舒适性及视力稳定性。结果:配戴RGPCL后平均适应期为6.41±4.64d,各项因素中年龄对配戴适应期的影响有显著意义(F=4.07,P=0.025);配戴RGPCL 1mo后引起患者不适主要原因是异物感为0.62±0.71和干涩感为0.64±0.63。结论:配戴Menicon-Z RGPCL患者均能在1wk左右达到良好的适应状态,年龄越小的患者,越容易适应镜片。影响患者适应性的主要因素是配戴RGPCL后的舒适度,给予患者详细的戴镜指导和相应的对症处理是能否解决其不适症状、持久配戴RGPCL的重要手段。
韦伟赵艳张长宁
关键词:适应性影响因素
Sirius系统与Lenstar 900测量眼前节参数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比较两种非接触眼生物测量仪Lenstar 900( LS900)和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眼前节有关参数的异同。 方法:对近视患者54例87眼分别采用LS900及Sirius系统测量角膜中央厚度(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前房深度(aqueous depth, ACD)、角膜平K(flat keratometry, FK)、角膜陡 K(steep keratometry,SK)、白到白(white to white, WTW)。采用配对 t 检验、Pearson 相关和 Bland-Altman图分析和评估。 结果:Sirius系统检测的CCT和ACD大于LS900,而FK、SK和 WTW 小于 LS900,差值的均值分别为-6.11±6.32μm;-0.09±0.07 mm;0.18±0.25 D;0.21±0.36 D 和0.25±0.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种检测结果均显著相关( P〈0.01)。 Bland-Altman 一致性比较: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6.26~18.49μm,0.04~0.22mm,0.68~0.32D,0.92~0.50D和1.00~0.5mm。 结论:LS900和Sirius系统对眼前节参数的检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Lenstar和Sirius测量方式并不一致有关,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赵艳韦伟张长宁
关键词:LENSTAR一致性
偏中心角膜塑形对青少年近视控制的影响
目的 比较偏中心定位配戴角膜塑形镜(Ortho-K)和中心定位良好的Ortho-K配戴患者视力、屈光度及眼轴控制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8~15岁近视患者40人(78眼),其中39眼配戴Ortho-K后中心定位...
韦伟赵艳
关键词:偏中心角膜塑形镜
影响角膜塑形镜定位的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影响角膜塑形镜定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07/2016-12于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88例88眼,评估戴镜后1mo角膜塑形镜定位情况,并分析角膜塑形镜偏位程度与戴镜前年龄、等效球镜度、角膜散光、e值、角膜陡峭曲率和平坦曲率、角膜前表面曲率不对称指数的关系。结果:根据本课题组制定的角膜塑形镜定位分级方法,戴镜后1mo本组患者中Ⅰ级者24眼,Ⅱ级者26眼,Ⅲ级者25眼,Ⅳ级者13眼。不同分级患者戴镜前等效球镜度、角膜陡峭曲率和平坦曲率均有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角膜塑形镜偏位程度与戴镜前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P<0.01),与其它因素相关性较弱。结论:戴镜前等效球镜可能是影响角膜塑形镜偏中心定位的主要因素。
赵艳王晓睿孙西宇申笛韦伟张长宁
关键词:角膜塑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