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
- 作品数:24 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贵州省主要栽培茶树品种指纹图谱构建与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14
- 2019年
- 贵州是中国目前茶树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同时也拥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对品种真实性以及遗传结构的准确鉴定是种质识别以及杂交亲本选配的关键。本研究以包含贵州省内主要栽培品种和新选育品系的54份茶树资源为材料,利用35对SSR引物进行遗传鉴定,共检测到317个等位基因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介于0.22~0.92之间,平均0.73;利用PI和PIsibs两个参数评估了每对引物的鉴别力,表明任意两对引物组合都能够区分本研究中的茶树材料,并从中筛选出5对核心引物构建了54份材料的指纹识别图谱,这5对核心引物组合足够用于更大群体的个体鉴定。利用GBS方法对54份材料进行了全基因组SNP挖掘,共鉴定到698117个高质量SNP;基于SNP进一步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遗传结构分析,54份材料被划分为4个类群,育成品种与新选育品系间遗传背景呈现高度重叠;并据此推测出了前期贵州茶树育种的一般模式,表明贵州前期茶树育种过多依赖福鼎大白茶以及云南地方种质资源,预示着在后续育种实践中,加大对省外优良品种以及贵州省内古茶树资源的杂交利用力度,将有助于茶树种质创新以及新品种的选育。
- 乔大河郭燕杨春李燕陈娟陈正武
- 关键词:茶树指纹识别SSRSNP
- 三都野生茶树表型性状和生化组分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三都野生茶树资源,以16份三都野生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茶树的重要生化组分,并于春季和秋季对表型性状开展观测,结合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三都野生茶树资源变异程度和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20个描述性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0~35.68%之间,平均值为9.94%,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095之间,平均值为0.257;9个数量性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0~32.60%之间,平均值为12.68%,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927之间,平均值为1.077。17个生化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分别为0~400.0%和0~1.927,平均值分别为65.28%和1.320。三都野生茶树资源表型鉴定性状表现为子房3室、无毛、顶芽有毛。生化特征表现为高茶多酚、高C、高可可碱和低游离氨基酸、无茶氨酸、低儿茶素总量、低EGCG、低或无咖啡碱。三都野生茶树资源表型性状和生化组分较统一,资源内部变异小,C和可可碱为优势特征组分。结合表型和生化特征,推测三都野生茶树资源可能为榕江茶的变种。
- 杨春郭灿乔大河郭燕梁思慧李燕陈正武
- 关键词:野生茶树可可碱表型性状生化组分
- 早生茶树新品种黔茶8号被引量:2
- 2020年
- 黔茶8号是以在昆明中叶群体种茶园中发现的优异单株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的绿茶新品种。多年的品系比较和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春季发芽早,比福鼎大白茶提早5~8 d,芽叶肥壮,分枝密,产量与福鼎大白茶相当;内含成分丰富,春季一芽二叶蒸青样含水浸出物43.8%,茶多酚16.7%,咖啡碱3.4%,游离氨基酸4.9%,酚氨比较福鼎大白茶低;适制显毫类绿茶,制茶品质优良,香气高有花香。抗性较强,适合在贵州、湖北、广东、广西及相似地区栽培种植。
- 陈娟郭燕杨春乔大河陈正武
- 关键词:茶树
- 基于SSR标记贵州古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被引量:39
- 2016年
- 为了贵州古茶树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EST-SSR标记对40份贵州古茶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指纹鉴定。结果表明:20个SSR标记在40份资源中共检测到7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3.8个,PIC和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62和0.936,多态性适中。76个等位基因在参试古茶树资源中的出现频率差异较大,变异范围为1.32%-89.74%。参试材料的Nei's遗传距离(D)为0.075-0.875,当D≈0.160时,40份古茶树资源可聚为6类,包括3个单独聚类和3个复合聚类。利用4个核心标记即可鉴定40份古茶树资源,并根据等位基因带型,获得18位数的分子指纹图谱号码,构建每份资源的分子指纹图谱。
- 郭燕刘声传曹雨赵华富魏杰鄢东海周富裕
- 关键词:古茶树资源SSR指纹图谱
- 贵州茶园茶棍蓟马和小贯小绿叶蝉种群动态及主栽茶树品种寄主抗性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明确贵州茶园主要害虫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和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发生动态及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为害情况,探讨不同品种茶树对茶棍蓟马和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为抗性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翻叶法调查12个贵州茶树主栽品种上茶棍蓟马和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动态,采用虫量比值法对12个茶树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合相关分析,基于春秋两季1芽2叶期、芽叶色泽、茸毛密度、茸毛长度、1芽3叶长、1芽3叶百芽重、叶长、叶宽等农艺性状调查数据,明确茶树主要农艺性状与品种抗性间的关系。【结果】贵州茶园中茶棍蓟马年发生动态呈大小峰趋势,大峰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上旬,小峰出现在9月中旬—10月上旬;小贯小绿叶蝉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第1峰出现在7月中下旬,第2峰出现在10月上旬—11月中旬。12个茶树品种中,苔选0310和黔辐4号为茶棍蓟马高抗品种;乌牛早、金观音和中茶108为茶棍蓟马高感品种;黔湄601为小贯小绿叶蝉高抗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小贯小绿叶蝉高感品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芽2叶期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与小贯小绿叶蝉虫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1芽3叶长和茸毛密度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茸毛长度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芽叶色泽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正相关。【结论】苔选0310、黔辐4号和黔湄601对茶棍蓟马及小贯小绿叶蝉均具有在一定的抗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 杨春孟泽洪李帅郭燕梁思慧乔大河陈正武
- 关键词:茶棍蓟马茶树品种寄主抗性
- 不同茶树品种(品系)绿茶与红茶咖啡碱含量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采用7个茶树品种(品系)相同标准鲜叶为原料分别制作蒸青绿茶、烘青绿茶和工夫红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茶样中咖啡碱含量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品系)间咖啡碱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单株2号无论是绿茶还是红茶,咖啡碱含量均最高;同一品种(品系)的绿茶与红茶,其咖啡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工夫红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的趋势。
- 龚雪周顺珍陈娟杨春郭燕陈正武
- 关键词:咖啡碱蒸青绿茶烘青绿茶红茶
- 黄色芽叶茶树新品种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的生化品质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明黄色芽叶茶树新品种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的生化品质,为特异叶色茶树品种‘黄金芽’的系统鉴定、本地化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11份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单株的没食子酸、咖啡碱、EGC、C、EC、EGCG、GCG、ECG和茶氨酸等生化性状,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生化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个生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47%~126.53%,平均为34.90%,GCG最大,没食子酸(82.91%)其次,咖啡碱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83~2.088,平均为1.896,咖啡碱最大,酯型儿茶素(2.057)其次,没食子酸最小。12个生化性状相关性存在一定规律,儿茶素类指标间相关性较强,9个儿茶素类指标的36对相关系数中25对呈极显著正相关,1对呈显著正相关;咖啡碱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4、0.357、0.460和0.386;茶氨酸与咖啡碱、EC和非酯型儿茶素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2、-0.228和-0.190,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0.414、-0.402和-0.430。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541%,第1主成分的决定生化因子包括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是评价111份黄金芽后代生化性状优劣的关键;各材料主成分得分和排序表明,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生化性状较优,可作为优良株系开展后续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1份黄金芽后代可分为4类,第Ⅱ类主要生化特点为咖啡碱、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高,而茶氨酸含量较低;第Ⅳ类主要生化特点是咖啡碱、C、EG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低,茶氨酸含量较高;第Ⅰ类和第Ⅲ类介于二者之间。【结论】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生化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
- 杨春梁思慧陈正武陈娟李燕乔大河郭燕张小琴
- 关键词:杂交后代
- 高产优质茶树新品种‘黔茶1号’被引量:10
- 2019年
- ‘黔茶1号’是采用单株选育法从‘湄潭苔茶’中选育出的高产优质茶树新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适制绿茶、红茶和白茶,制茶品质优。适宜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四川省及气候相似的茶区种植。
- 杨春陈娟郭燕李燕乔大河陈正武
- 关键词:茶树
- 绿盲蝽危害对茶树鲜叶挥发物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绿盲蝽取食危害对茶树鲜叶挥发物的影响,为绿盲蝽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别测定绿盲蝽危害程度不同的3个茶树品种健康新梢和受害新梢鲜叶中挥发性物质,分析茶树健康鲜叶与受害鲜叶挥发性物质种类及组成差异。【结果】绿盲蝽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取食存在明显偏好,不同品种嫩梢危害指数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黄金芽的危害指数最高,其余依次为白叶1号和浙农139。绿盲蝽取食后,茶树鲜叶中挥发物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顺-2-戊烯-1-醇、(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苯乙醇、顺-3-己烯-2-甲基丁酸酯和橙花醇仅在3个品种绿盲蝽取食鲜叶中检测到。萜烯烃类化合物是健康鲜叶与受害鲜叶中差异最明显的一类挥发物,其中健康鲜叶中检测到3种萜烯烃类挥发物,受害鲜叶中检测到9种萜烯烃类挥发物,其数量及相对含量的增加量越大,茶树受害程度越轻。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变化明显,茶树受害越重,鲜叶中水杨酸甲酯增加幅度越大。【结论】浙农139对绿盲蝽具有一定抗性,黄金芽则较感绿盲蝽。绿盲蝽取食诱导茶树鲜叶挥发物发生明显变化,挥发物种类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萜烯烃类物质变化最明显。
- 杨春陈正武郭燕陈娟乔大河孟泽洪
- 关键词:绿盲蝽茶树挥发物
- 不同绿盲蝽抗性茶树品种新梢挥发物组成比较被引量:2
- 2018年
- 为明确茶树新梢挥发物与茶树品种对绿盲蝽抗性的关联,通过田间调查确定不同茶树品种的绿盲蝽抗性,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方法分析茶树新梢挥发物组成,然后分析茶树新梢挥发物与绿盲蝽抗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同一茶园同一时间调查,4个茶树品种绿盲蝽危害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苔选0310表现出抗绿盲蝽特性,黄金芽表现为易感绿盲蝽;绿盲蝽危害程度不同的茶树品种新梢挥发物组成亦不同,受害程度最轻的苔选0310新梢挥发物主要为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和水杨酸甲酯等,且较之其余3个品种新梢内萜烯烃类挥发物数量和相对含量明显更丰富,受害最严重的黄金芽新梢中含有较高的己醛、青叶醛和己醇等挥发物。茶树品种挥发物相对含量与绿盲蝽危害指数间的关联分析发现,萜烯醇类含量与茶树抗绿盲蝽间呈一定正相关,己醇含量与茶树感绿盲蝽间呈一定正相关。
- 杨春陈正武郭燕乔大河李帅孟泽洪
- 关键词:绿盲蝽茶树品种挥发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