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浩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肿瘤护理
  • 3篇护理
  • 3篇教学
  • 3篇教学模式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旁路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杂交
  • 1篇杂交手术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手术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术
  • 1篇随机对照试验

机构

  • 6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陈浩
  • 3篇熊敏芳
  • 3篇许斌
  • 3篇万永慧
  • 2篇王志维
  • 1篇夏军
  • 1篇江万里
  • 1篇吴红兵
  • 1篇徐鹏
  • 1篇徐细明
  • 1篇周桢
  • 1篇邓宏平
  • 1篇吴智勇
  • 1篇唐政
  • 1篇龚斌
  • 1篇黄俊
  • 1篇陈彪

传媒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数字化文书的肿瘤护理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护士的临床实习是整个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完善的临床护理思维与能力,最终实现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阶段。如何规范临床实习管理、保证教学质量是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重点与难点。纵然各大医学院校护理学院、护...
熊敏芳万永慧陈浩许斌
文献传递
自制血管分流栓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总结自制“血管分流栓”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型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40例急性复杂型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采用杂交手术,采用自制“血管分流栓”保持颈动脉血流重建颈部血管。结果均手术成功,术后无脑部急性缺血及左上肢缺血症状;破口封闭良好,无内漏,旁路血管通畅;2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3 d 发生 A 型夹层;一过性精神症状6例;左侧血胸1例;随访38例,失访2例,1例于出院后1周死亡。术后1个月、1年复查,无脑缺血及左上肢缺血症状;主动脉 CTA 均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移植的人工血管通畅。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型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自制“血管分流栓”能保持颈动脉血流通畅,有效减少脑缺血的发生。
陈浩王志维夏军吴红兵邓宏平吴智勇徐鹏周桢
关键词:杂交手术血管旁路STANFORD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肝癌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 ed、万方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收集所有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 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个文献,共7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联合CIK治疗组与单纯TACE治疗组相比,两组的0.5、1、2年生存率、卡氏评分(Karnofsky)提高率、反应率(RR)、CD3+细胞百分比、CD4+细胞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RR或SMD(95%CI)分别为[RR=1.31,95%CI(1.18,1.47)]、[RR=1.71,95%CI(1.40,2.08)]、[RR=3.24,95%CI(1.97,5.31)]、[RR=1.76,95%CI(1.26,2.45)]、[RR=1.90,95%CI(1.14,3.14)]、[SMD=0.98,95%CI(0.73,1.23)]、[SMD=0.87,95%CI(0.40,1.34)]。而两个治疗组在CD8+细胞的百分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2,95%CI(-0.39,0.34)]。结论:相比单纯TACE术,TACE联合CIK疗法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免疫功能及治疗反应率等近期疗效,而且也可以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陈浩徐细明龙志雄陈彪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数字化文书的肿瘤护理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熊敏芳万永慧陈浩许斌
左房憩室10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左房憩室的病理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巨大左房憩室在体外循环下行憩室切除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儿童组4例,成人组6例。儿童组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憩室切除加左房折叠术;成人组选择胸部正中切口,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憩室切除手术加左房折叠术。比较术前及术后左房收缩功能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左房功能明显提高,4例患儿行右腋下小切口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成人患者4例同时行瓣膜置换术,6例行房颤消融术,未增加围术期并发症,且随访期内房颤未再发。两组术后1个月左房射血分数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结论左房憩室及时行手术治疗,对术后左房功能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对于儿童患者,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小切口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对于成人合并房颤和瓣膜病的患者同时行房颤消融或瓣膜置换是十分必要的。
龚斌王志维唐政江万里陈浩程良昊黄俊
关键词:病理学左房功能成年人
基于数字化文书的肿瘤护理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恶性肿瘤已然超越了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居民死亡原因首位。越来越多的综合医院成立了肿瘤内科病房,护理工作既包含有普通内科护理工作,又有肿瘤专科的护理工作,因此给肿瘤综合病房的护理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本次研究提供...
熊敏芳万永慧陈浩许斌
关键词:肿瘤护理教学模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