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康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白灵菇
  • 2篇杏鲍菇
  • 2篇菌种
  • 2篇菌种退化
  • 2篇基因
  • 2篇交配
  • 2篇交配型
  • 2篇侧耳
  • 2篇刺芹侧耳
  • 1篇丁香
  • 1篇信息素
  • 1篇血红铆钉菇
  • 1篇野生真菌
  • 1篇原生质
  • 1篇原生质体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
  • 1篇质体
  • 1篇乳菇属
  • 1篇软腐

机构

  • 9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篇马康
  • 8篇刘宇
  • 7篇许峰
  • 5篇王守现
  • 5篇赵爽
  • 4篇马元伟
  • 2篇李明
  • 2篇李莎
  • 1篇黄晨阳
  • 1篇杨琼
  • 1篇王兰青
  • 1篇陈杰
  • 1篇杨永利
  • 1篇胡杰

传媒

  • 3篇生物技术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第十届全国食...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刺芹侧耳极性快速鉴定的方法
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适用于工厂化生产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原生质体单核化后能产生两种不同极性,了解食用菌的极性对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开发了刺芹侧耳极性快速鉴定的有效方...
荣成博马康许峰王守现赵爽刘宇
关键词:刺芹侧耳
文献传递
B交配型位点基因对杏鲍菇极性的鉴定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用B交配型位点基因对杏鲍菇不同极性菌株进行快速鉴定。[方法]根据杏鲍菇B交配型位点基因的信息素PEphb(3.3.1~3.3.4)和信息素受体PEPHSTE(3.3.1~3.3.4)基因设计8对特异性引物,对原生质体单核化得到的2个不同极性的杏鲍菇样本进行PCR扩增。[结果]4个信息素基因和3个信息素受体基因仅能在A2B2极性中存在,而在A1B1极性中不存在。[结论]用B交配型位点基因能对杏鲍菇不同极性进行鉴定,且这7个基因可以作为杏鲍菇原生质体单核化极性快速鉴定的SCAR分子标记。
马康刘宇许峰王守现赵爽荣成博
关键词:杏鲍菇信息素
杏鲍菇与白灵菇红斑病病原菌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3
2017年
筛选并鉴定杏鲍菇和白灵菇红斑病病原菌的拮抗菌,为该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实验证据。通过牛津杯法筛选拮抗菌,并通过16s r DNA分析进行拮抗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到杏鲍菇红斑病病原菌的拮抗菌1株,为GL110,白灵菇红斑病病原菌的拮抗菌2株,分别为GL110和GL52。GL110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细菌,GL52鉴定为贪铜属细菌。
荣成博胡杰杨永利赵爽王守现马康黄晨阳刘宇
关键词:杏鲍菇白灵菇红斑病拮抗菌
一种珍稀野生真菌鉴定及生理指标测定被引量:3
2014年
以一株野生大型真菌的子实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内转录间隔区(ITS)的PCR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纯培养物来源于该子实体,该真菌属于乳菇属(Lactarius),GenBank登录号为KC70300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了该菌在属内的遗传地位。对该菌株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子实体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和水溶性多糖质量分数较低,存在蛋白酶、磷酸酶和漆酶的活性,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赵爽许峰刘宇杨琼马康陈杰
关键词:野生真菌磷酸酶
一株与血红铆钉菇相关的青霉属菌株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鉴定一株从采自北京市房山区的野生血红铆钉菇中分离得到的丝状真菌,分析其遗传地位,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与血红铆钉菇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以血红铆钉菇为材料,进行了组织分离,获得1株丝状真菌菌株,编号为JZB2120006,对其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并提取了基因组DNA,进行了ITS片段的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与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ZZ07-5菌株有99.3%的同源性。结论:结合形态学特征将该菌株鉴定为P.sclerotiorum,ITS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C594044。
马元伟刘宇马康许峰王守现王兰青
关键词:血红铆钉菇青霉ITS
一株刺芹侧耳软腐病致病菌新种的分离与鉴定
从北京房山地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车间感染软腐病的刺芹侧耳子实体中分离得到四株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各菌株16SrRNA和rpoB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为泛菌属Pantoea.基于atpD, gyrB,infB和r...
马元伟马康王守现赵爽王兰青刘宇许峰
关键词:刺芹侧耳软腐病
紫丁香蘑A交配型位点基因分析
紫丁香蘑是一种重要的野生珍稀食用菌品种,具有很高的食药用、经济和生态价值。对其交配型基因的研究有助于加快育种进程。本研究克隆并分析了紫丁香蘑A交配型位点基因。以A交配型位点一侧的保守基因(mitochondrial in...
荣成博赵爽李登进王黎娟王守现马康许峰刘宇
关键词:食用菌交配型HOMEODOMAIN
文献传递
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在白灵菇菌种提纯复壮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5年
为了探索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在白灵菇菌株提纯复壮中的应用,用退化的白灵菇菌株白10进行原生质体单核化,得到121个原生质体单核菌丝,通过平板对峙试验,选取2个菌落中间有突起的部位转接至新PDA平板,镜检保留有锁状联合的菌株,最后得到1株菌丝洁白、浓密的菌株,命名为自交45×49。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活性对复壮菌株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自交45×49菌株与白10菌株在液体PDB培养基中培养10 d后的菌丝生物量分别为1.58、0.90 mg/m L;一级种与二级种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未达0.01显著水平;自交45×49菌株的漆酶活性比白10强43.47%。由此证明原生质体单核技术在白灵菇菌株的提纯复壮中应用的可行性。
李莎刘宇马康马元伟李明许峰
关键词:菌种退化白灵菇提纯复壮
白灵菇菌种退化的快速鉴别方法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建立白灵菇退化菌种的检测方法。[方法]退化的白灵菇白10菌株和提纯复壮的自交45×49菌株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YBLB试剂、LBL液体摇瓶培养和悬浮液脱色培养基以提纯复壮的菌株为对照,对退化的菌株进行鉴别。[结果]YBLB、LBL两种方法中正常菌株均能使试剂或培养基脱色,退化菌株则不能,从而可定性区分出正常菌株与退化菌株,悬浮液脱色培养基方法定量测定了脱色培养基中的脱色率,退化菌株白10的脱色率仅为54.7%,而正常菌株脱色率高达95.44%。[结论]成功地建立了白灵菇退化菌种定性及定量的快速鉴别方法,退化菌株的脱色率D<60。
李莎刘宇马康马元伟李明许峰
关键词:脱色反应菌种退化白灵菇
共1页<1>
聚类工具0